幼兒回歸心靈的家 體驗克難精神

香積小菩薩黃宇雄,雙手奉上一碟鹹豆腐,讓同學們享用。【攝影者:顏美芬】

Community:
Branch:

香積小菩薩黃宇雄,雙手奉上一碟鹹豆腐,讓同學們享用。【攝影者:顏美芬】

這一天,新山慈濟幼兒園的孩子們除了巡禮靜思堂,午餐吃的還是被暱稱為「師公飯」的薑飯和鹹豆腐,這是慈濟草創初期,證嚴法師和弟子們的平日餐食,老師問:「為什麼以前師太上人要吃得這麼簡單?」柯梓揚小朋友肯定地回答:「因為要把那些錢省下來,去救苦難人。」


◎ 幼兒靜思堂巡禮 製作竹筒習付出

慈濟49週年慶,新山慈濟幼兒園舉辦「回歸心靈的家」活動,認識新山慈濟靜思堂,學習慈濟克己、克難、克儉、克勤的精神。活動當天,老師為小朋友們講述「師太上人」,即證嚴法師的故事。另一邊廂,在靜思堂的齋堂,志工們也利用淨斯產品如香積飯、生機果仁、梅果乾和麻芛粉,製成一顆顆好吃的壽桃,作為孩子們的早點。

過後,孩子們分作三組,來到靜思堂。四歲班小朋友自己親手製作綿羊竹筒,從中了解「竹筒歲月」的意義——每天五毛錢,也能幫助別人。小朋友完成了他們的竹筒,就可以帶回家做好事。譚俊哲小朋友便說:「要投錢,給苦難人,因為他們沒有錢,因為他們的學校毀損了(指尼泊爾)。」

六歲班的小朋友再分成四小組,分別到感恩堂、知客室、靜思書軒及社教課室進行巡禮,由慈濟志工為孩子們解說。陳聞豪小朋友學習到怎麼禮佛,還在書軒看到了自己熟悉的音樂光碟《小朋友的慈濟世界》,他也說,書裡有寫著靜思語:「我學到的是:『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


◎ 師公飯配鹹豆腐 學習克勤克儉精神

來到廚房,是五歲班的小朋友正在跟著師長們,學習烹煮「師公飯」,和準備鹹豆腐。早在一天前,老師便先準備了豆腐和鹽,讓五歲的小朋友醃製鹹豆腐。鹹豆腐得醃上一夜,才能入味,活動當天就可煎製享用。將已爆香的薑絲拌入飯中,即為被暱稱為「師公飯」的薑飯。

王秀金(慈承)老師表示:「因為上人壽辰嘛,要讓孩子們體驗師公上人當年克勤克儉的生活,也讓他們知道,其實人也可以這樣過活的。」慈濟草創初期,精舍的資源非常缺乏,所以都把豆腐用鹽醃得很鹹,這樣就可以一小片豆腐配一碗飯,後來鹹豆腐也成了慈濟克苦克難精神的代表之一。

回歸心靈的家,孩子們了解慈濟克難的起步,也試著體會證嚴上人的智慧與慈悲,讓善的種子持續在孩子們的心靈裡萌發、成長。

 

李偎寧(懿寧)老師為小朋友們講述師太上人的故事。【攝影者:夏曉蘭】 柯梓揚小朋友把食鹽塗滿在豆腐上,準備醃製鹹豆腐。鹹豆腐得醃上一夜,才能入味。【攝影者:王秀金(慈承)】 五歲班的小朋友是負責煮被暱稱為「師公飯」的薑飯,和準備鹹豆腐,讓孩子們了解師太上人的簡樸生活,吃的食物也很簡單。【攝影者:劉燕燕】 師公飯太好吃了,葉鎮維小朋友吃了一碗還不夠,再添第二碗,把大碗裡剩下的飯都拿完了。【攝影者:翟佩庭】

 

映像新聞:《新山慈濟幼兒園回歸心靈的家【鹹豆腐.師公飯】》

映像新聞:《新山慈濟幼兒園回歸心靈的家【壽桃篇】》

映像新聞:《新山慈濟幼兒園回歸心靈的家【靜思堂巡禮篇】》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