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6月08日】佛如長者 闇蔽永盡

Community:
Branch:

『深修善緣種善因,因成果熟得解脫;未結善緣速成善,勤耕播種獲善果。大覺慈悲運智慧,三界導師四生父。』

 
學佛要先『修善緣』,平時要『種善因』,『因成果熟』就『得解脫』。這也是我們常常在說的話。因緣果報,這是修行者最根本的信仰,要很瞭解,時時修行。是要修什麼行呢?善啊!善,人對人要結善緣,你在結善緣的同時就是
 
在種善因;善因、善緣,自然就有善的果報,因緣成熟時,這個果報就現前。所以說,『因成果熟得解脫』。我們平常的生活,常常說『未生善令速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速斷』。『四正勤』裡,不就是這樣說嗎?
 
⊙四正勤:未生善令速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速斷。

 
所以,『未結善緣速成善』,我們要與人人好好結善緣。平時我們要『勤耕播種』,這樣自然遇到什麼事情,都是得到善的結果。平時生活中,每天做事情,我向你感恩,你也很歡喜,彼此之間感恩、歡喜,這樣每天的生活不就是善緣的循環、善果的感受嗎?佛陀『大覺慈悲運智慧』,大覺者佛陀,以他的慈悲,運用了智慧來人間,『開、示』眾生,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就能夠在因緣果報中行善造福,行菩薩道。所以,佛陀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對天下眾生同等愛護,同樣期待人人都能好好接受佛法,不只自己受用,也能夠人人轉法輪。我們應該日日瞭解佛法,日日在行動中流傳佛法,這是佛弟子的責任。現在的社會需要淨化人心,好事要多分享,分享好事就是轉法輪。
 
⊙『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前面的經文,長者大富,所以他要給孩子很充足的東西,這是譬喻饒益眾生。長者是饒益諸子,佛陀就是饒益眾生。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是行菩薩道最根本的法。所以,大長者將財富傳給孩子也是『饒益』,佛陀將法傳給弟子也是『饒益眾生』。這就是佛陀的教育,這種法的財富傳給我們,我們應該打開心靈,接受佛法的財富進來,日日饒益眾生,所造作的一切都是饒益眾生。
 
佛如長者 闇蔽永盡就像那位長者,在火宅外設了三輛車,最後給他們這輛大白牛車。舍利弗回答佛陀說,孩子都已經平安出來,保全了他的生命,這就已經得到很多了,何況給他一輛大車。世間豈有比生命更價值的東西呢?所以保全了性命,就是給了人生的幸福,這是世間的父親所給。但是,佛陀給我們是『全其慧命』,既然我們能夠平安了,已經接了佛法,很自然這個慧命成長。
 
佛陀對眾生是不妄語,所說的法都是真實法,所以舍利弗表達,這位長者並無虛妄的過錯。佛陀聽了歡喜,讚歎舍利弗:『很好,回答得很好,正如你所說。』

 
下面經文再說:『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你說得很好,舍利弗,如來也是這樣,『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

 
⊙『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是佛陀從那位長者的身上回歸到如來也是如此。如來是『為一切世間之父』,因為如來是『四生之父』,也是『三界導師』,亦師亦父。所以對於這個世間『諸怖畏衰惱憂患』,三界眾生充滿了驚惶、怖畏,以及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人、事、物都在『無明闇蔽』這種生活之中。佛陀,如來,就是要去除眾生的一切『無明闇蔽』,使眾生將這些無明完全去除。

 
⊙如來:真如本性,亦即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

 
『如來』,就是真如本性。大覺如來,他就是『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我們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人人平時若懂得種善因,這就是真如。真如道,就是真理,人人懂得在真理中實行,就是修善因,不斷不斷來修行,不斷在人群中造福、修行。付出不求回報,不想再增加煩惱;對的事情,應該做,做就對了。這樣『從善因』就『來善果』。看看佛陀,從無始劫以來不知在多少佛的座下修行。所修的行都是為眾生捨身命,他不求回報而付出,這就是『從因來果』,長時間的付出,長時間斷煩惱、去無明,結果修成正覺了,所以叫做『如來』。『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這樣叫做如來。我們若想要成佛,就要長久的心,日日不斷在善的因果循環中,不斷付出。

 
⊙又乘真如之道而來三界垂化之故,謂之如來。

 
乘著這個如來的道理,再來三界度化眾生,這叫做如來。乘真如之道而來人間,來度化眾生,叫做如來。如來,就是人人本具的清淨本性,只是我們的煩惱未了,還在凡夫無明中。每一天好好的行善、造福,別求回報,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善解,時時感恩,日日知足。若能夠這樣,就是在修行。佛如長者 闇蔽永盡。
 
⊙則為一切世間之父:喻前國邑、聚落有大長者,財富無量,其家廣大,唯有一門。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諸子耽著。
 
『則為一切世間之父』,佛陀是一切世間之父。一切世間,就是三界之內。譬喻前文所說,『國邑聚落有大長者,財富無量,其家廣大,唯有一門』。但是這個門裡面,有一群非常懵懂的孩子在裡面,大家貪著遊戲。看到四面火起了,父親雖然憐憫,用善言誘喻,好好地要來接引孩子趕緊出來,誘引孩子不要待在裡面。但是,那些孩子卻貪著在裡面,任憑父親怎麼叫,都不懂得要趕緊出來,所以長者設三車來誘引。這在前面的經文也說得很清楚了。火宅就是譬喻三界,火宅就是『一切世間』。『一切世間』,也叫做『有情世間』。就是時間、空間、眾生與眾生之間,造成了種種顛倒的煩惱很多,不斷累積,這種無明覆蔽了心,所以造成了種種的『怖畏衰惱憂患』。

 
⊙於諸怖畏衰惱憂患:老、病、死為衰,苦惱為惱,在心為憂,在事為患。

 
既來人間,就難免老、病、死,這叫做『衰』。慢慢衰邁了,老來身體就衰弱了,一切的氣力都漸退了。人必有最後的一天,一定會失去,不是失去你的最愛,便是失去了自己的身命。總而言之,人生都是在『憂患怖畏』,擔心人與人之間,也很怕人禍、天災,尤其是有錢的時候,『五家共有』也很令人擔心。這種人生的煩惱,老、病、死為衰,苦惱為惱,這全都令人擔憂。在心,叫做『憂』,在事叫做『患』。我們的心很憂愁,因為生、老、病、死、患得患失等等,都是讓我們很擔憂。所以要『無明闇蔽永盡無餘』。

 
⊙無明:闇鈍之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即癡之異名。無明者,亦名不了一切法。

 
無明造成了很多的煩惱,什麼叫做無明?就是闇鈍,就是根機較鈍劣的人,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有時候搭車,冬天很冷,車裡人多,熱氣高,外面冷、裡面熱,玻璃、鏡子就會起霧,必須趕快擦一擦,才能看到前面路況。這情形和我們的心一樣。我們的心若與外境有一點隔閡,我們要求,求不到,就充滿了煩惱。這就是我們的心與外面的境界已經失去調和,所以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外面的境界與我們的內心一直在衝突,就會失去了明鏡的清淨,我們沒有好好擦它,它就不『明』了。無明,『即癡之異名』。無明就是闇鈍,闇鈍叫做愚癡,這就是無明的名稱。無明,『亦名不了一切法』,因為無明,所以我們無法瞭解一切法。
 
下面再說『闇蔽永盡無餘』,要如何讓闇鈍變成很明利呢?文中就解釋,『愚癡闇蔽,於諸事理迷闇為性,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闇蔽:云為愚癡闇蔽,於諸事理迷闇為性,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其實,我們人人的內心,如如不動、非常清明的真如還是存在,只是受無明遮蔽,所以諸事理迷,就闇,變成了無明這個性。像這樣,就是『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無癡』就是清楚,沒有癡迷,就是心很清楚。但是受到無明障礙了,使我們這個無雜染的心被遮蔽了。

 
⊙無明闇蔽永盡無餘:惑業苦之根本為無明闇蔽,永盡無餘者,已斷一切惡法,成就一切功德。此明佛之斷德。

 
惑,無明也叫做惑。『惑業苦』——我們無明,我們迷惑,迷惑就去造業,造業就受苦;這個根本就是無明闇蔽。佛陀告訴我們,世間一切都是苦,『苦』的道理是來自於『集』,就是集這些惑、業——因惑而造業,因造業而受苦,這就是根本的無明。我們若能好好用心接受佛法的洗練,自然『永盡無餘』,『斷一切惡法,成就一切功德』。這就是表明佛已經斷盡了一切『惑、業』,跳脫了這個人間的『苦』,所以瞭解這個苦的道理來自於種種的惑、造業的苦,來解釋給我們聽,讓我們好好修行,斷除那些無明煩惱。最重要的,就是要斷除無明煩惱,自然成就了『斷德』。『斷德』就是斷除一切無明,這樣就能夠清淨、明朗。學佛,總是要用心下功夫。一切都是無明煩惱覆蔽了我們的心,造了種種的業,受了這麼多的人間複雜,時間累積,空間造業,人與人之間來受苦報。這實在是我們要好好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