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6月25日】大信無疑 起步無休

Community:
Branch:

上人開示:「真是一切唯心造,沒有做不到,這都是教富濟貧;更歡喜的是濟貧教富,我們在貧困中,教導他懂得如何去幫助。」(攝影者:古繼紅)

【證嚴上人6月25日志工早會開示】
「佛陀出生在迦毗羅衛國,那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尼泊爾,佛陀為什麼會出生在那裡?」證嚴上人於6月25日志工早會中,提到佛陀倒駕慈航於人間的說法,就是希望正法能為人們所接受、理解,了解世間苦難偏多。

與山相爭地不安 懷疑正法釀禍端

「的確,普天之下,我們天天都在看天下事。智利是一個多災難的國度,要嘛就是地震,頻頻發生地震;不然就是大風大雨成災;要嘛就是乾旱,長年累月都是在乾旱中,一直釀成許多災害,不管是人受災,牲畜也受災,這山河大地好像一直都很不平安。」

南美洲國家智利今年(2015年)又傳火山爆發釀成災難,加上位處太平洋火環帶上,地震也常常發生,當地山區遇上強降雨,也有土石流災情。種種災害需要平安人伸出援手,無奈當地慈濟志工人少,加上國土狹長,往往只能望災興嘆而鞭長莫及。

「慈濟在智利,種子總是停滯在這樣少數,這都是因緣不成熟,可是那幾個種子,也都很熱忱,但是人少就成不了大事,每一次看到智利有了災難,就是看著天空嘆無奈。臺灣跟智利又是那麼遙遠,人難到,所以希望大家都要虔誠,他們(慈濟志工)也有虔誠,可是(國土)這麼長,實在是路遙遠,臺商也沒有多少,總是看著心裡是難過。」

上人感嘆,大乾坤令人擔心,這個時代因為人口多,人與山爭地,所以慢慢不斷為了交通、為了生活,不斷不斷開發,釀成了大地受毀傷。

「先是人類的破壞,然後大自然不調的破壞,地水火風真的不調和。人類趕快從生活中改變過來,人人不要輕視自己生活習慣的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改變一下,很快就能讓大地平安。可惜,我們的人心貪嗔癡,而且傲慢,懷疑著正法不信,這都是會造成許多的災難,這種眾生共業。」

減欲心純危轉安 教富濟貧平等觀

人的欲望降低,心念單純,大自然便可以轉危為安;但目前各地災難頻發,實是人心欲望難調難伏,五毒熾盛。上人提起,佛陀來人間是一大事因緣,要宣說正道,期待人人可以依教奉行,遠離苦厄。

「佛陀發願,就是要在最苦難的地方,在這樣的人間五趣雜居地,他要來跟大家說法,這些道理,理是無形的、無體的,可是合成起來就是成形了,這個形就是『成住壞空』——長時間的,就是像我們的地球幾十億萬年,慢慢、慢慢地形成萬物,會很多很多、無量無數(的眾生),人類也不斷地進化;一直到了現在,人的心態也已經人心不古,所以這種社會在進化中,人的倫理道德在退化中,這就是眾生共業的時刻,佛陀在這樣的國度,在地球上出生,選擇在尼泊爾。」

近兩千六百年前,佛陀為人們開示悟入,傳法於人間,然而今日,佛法已幾不復存於尼泊爾,讓上人身深感嘆。

「看到了他們(尼泊爾地震)的災難,真是苦啊!苦集滅道,因為有這麼重大的災難發生,衝擊了我們人心,驚世災難,期待我們有警世的覺悟,所以開始期待現在,希望大家能為了苦難眾生,我們把佛法再帶回到尼泊爾,讓尼泊爾的佛法再開展出慈悲喜捨。」

揉合現世生活與佛法,上人指引弟子們力行菩薩道,透過「教富濟貧、濟貧教富」,實踐了佛法的平等觀,也讓人人都可以心靈富足。

「(尼泊爾)需要教富濟貧,富有的人,人人付出你一分愛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為苦難人而付出;我們現在還要濟貧,苦難人我們要去幫助他,同時還要讓苦難人也植福田,讓他們開闢了心靈富有的心田,也讓他們可以手心向下的捐出了點點滴滴,一分一毫錢,化成了無限量的量,去幫助更多人。」

身行誠意成典範 從心啟信得大悟

慈濟志工在尼泊爾賑災將近兩個月,種種救助的身行與誠意,也帶動不少當地人起而效尤。日前,尼泊爾實業家查德理先生專程來臺,想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那麼多慈濟志工願意自假自費、不遠千里地去幫助他們。

「他來花蓮,只是看到了靜思語,有了這樣的因緣,他就說這是他人生的方向。他很開心,就來到花蓮,那一天有數度要哭了,他跟我說,尼泊爾有幾萬個家庭就這樣瞬間倒塌了,埋在底下的人命,到底數量還有多少?政府也無法知道,往生者將近九千人,見到屍體就將近九千人,他說,無常啊!他看到了慈濟從遙遠的地方,到了他們受創的國度裡去,他感動,了解到這叫做佛法。」

查德里先生一心想為窮困人付出,自己也在尼泊爾興辦醫院,在臺參訪期間,看見了醫療志業中,醫師視病如親的態度與在尼泊爾災區並無二致,深深受到感動。

「他很有心,他也有蓋醫院,他也到我們的醫院看到,原來臺灣慈濟的醫療,醫師跟病患是那樣接近,而且這樣的付出;原來他在尼泊爾所看到的,我們的大醫王原來就是在(臺灣慈濟)這樣的環境,把這樣的精神、愛帶到尼泊爾去——他真正打從內心的信,大徹大悟的大信,現在要發大願,他希望慈濟能跟他們合作,或者是,慈濟要做的,他都願意支持。」

破除傳統付出愛 深信佛法力無窮

實際付出愛,查德里先生見證了慈濟大愛,更加深信佛法的力量;而另一位實業家納瑞許.杜加(Naresh Dugar),更是全家人都一起付出行動,一起在第一線幫助災民。

「杜加先生,他們的事業做得很大,他們三兄弟也都投入了。昨天看到他的一家人,有他的父母親、兄弟、太太、他的女兒,太太跟女兒投入將近半個月以上,她們都是富貴人家,竟然可以放下身段,尤其是在尼泊爾、印度,種族的階級還是分得很清楚,」

儘管印度傳統的種姓制度早已被政府明令廢止,但印度社會的階級藩籬仍難改變過來,而印度教盛行的尼泊爾也不例外。在當地風俗中,貴族或婆羅門並不能與從事低賤工作的民眾直接接觸,甚至賤民們的器物,貴族們都不能直接觸摸。然而,納瑞許.杜加先生的妻子與女兒投入慈濟救災工作,以行動破除這一道無形的藩籬。

「那樣的種族輕視,這種的心靈(藩籬)已經打破了,他的太太、他的女兒已經不只是去碰這個賤民或是窮人的東西,她還要去幫除頭蝨,去幫這一群的孩子、媽媽。她可以這樣做,心靈的藩籬已經推開,打破了種族觀念,這都是教富去濟貧——他們(杜加先生一家人)本來就很有富有,因為這一波的災難,對他們一點損傷都沒有,可是看到慈濟人投入,願意也是這樣去投入,這種的富而去濟貧,這種的階級觀念已經打破,去擁抱他們,真的很不可思議。」

打破階級不平等 點滴捐輸成大愛

上人讚歎,「真是一切唯心造,沒有做不到,這都是教富濟貧;更歡喜的是濟貧教富,我們在貧困中,教導他懂得如何去幫助。」

慈濟志工在災區,為本地志工講解「竹筒歲月」,讓他們知道用來幫助人的資源,其實來自於點點滴滴的捐輸,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而本土志工們再把這一分精神傳達給災民,讓受助者也變成了助人者。

「我們在那裡的竹筒歲月,這個錢就地採購當地物資,讓他們知道,這個米啊、油啊等等,都是你們(災民)捐出來的,幫助的人真多,接受者沒有自卑感,讓他們也覺得『裡面也有我一分幫助人的力量』,這都是我們在尊重感恩中,引導他們發揮愛心——這就是教育,不管是窮人,我們也不漏過,要他們植福田、種福田;富有的人,讓他富中更要富有。」

佛陀住世說法,希望打破社會階級的不平等,讓人人本有的清淨愛心都能發揮出來;現在慈濟人延續這一分精神,希望讓尼泊爾民眾能從心裡感受到感恩、尊重、愛。

「佛陀的時代,他會出家就是因為種族不平等,要打破它並不簡單;我們看到了打破種族藩籬,這樣擁抱蒼生,看到富有人真的改變過來,很開心。這一段的歷史還是很長,我們要繼續這一條路要走下去,這都是時間累積,累積了一切,總是要從第一步開始。」

有了好的開始,上人深深勉勵,期待正確的道路還要繼續走下去。「好的開始,佛法應該可以回歸佛陀的故鄉去,讓他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動,這是我們的期待。」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