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18日】修戒法別真偽

Community:
Branch:

迷惑之心起諸邪行,驕慢自大自恃輕他,疑念猜忌迷心乖理,雖修戒法不別真偽,暗鈍無明猶豫無定。

 
每天都告訴大家,要反觀自性,找自己的心。心,是不是有迷失了呢?或者有偏向了?每天要顧好我們的心,心若偏了方向,要趕緊將它找回本性原位。但是,我們常常都把心迷失了,不知道原位在哪裡?這叫做『迷惑的心』。
 
自己迷失了本性,就『起諸邪行』。心一迷惑,行為就偏差了,心迷行偏容易『驕慢自大自恃輕他』。自以為了不起,將自己放大、輕視他人,這種心態也是因為有一個疑念。有了疑心,對人人沒有信心,其實是對自己沒信心。因為自己的才能很微弱,見解不正,又沒有踏實用心,無法提出對正法深信的見解,所以自己的心很虛,對別人就有懷疑。
 
有句話說:『用鬼心看人,人人是鬼。』這就是迷。心迷了就違背道理,所以『迷心乖理』,對道理的理解就全都偏了。雖然是在修行,不過對『戒法不別真偽』。說:『我是在修行,我是在持戒。』其實對自己所修持的戒,是真是假?是正是邪?自己也分不出。這是『暗鈍無明猶豫無定』,心沒有正知、正見、正定,就是出自於迷惑的心。
 
這都是無明暗鈍,讓我們的智慧無法提起,無法向著正法精進,浪費了時光。生命、時間有限,暗鈍無明的眾生,即使是修行也還在浪費時光,何況還在正法門外徘徊,沒辦法向前進的人。

 
前面的經文說,『頭髮蓬亂,殘害兇險,飢渴所逼,叫喚馳走。』

 
這已經解釋過了。人就是缺少了慚愧心,所以我們要好好修整自己的心。心整齊,外表也會整齊;心若不整齊,外表就蓬亂。若是心寬念純,生活就很規律;心若偏差,就是『殘害兇險,飢渴所逼,叫喚馳走』。這種沒有道理,在心裡欠缺了慧命的法水滋潤,所以心乾躁就恐慌起來了。人間普遍都有這種人,道理不對,他也要大聲說他是對。

 
下面再來說,『夜叉餓鬼,諸惡鳥獸,飢急四向,窺看窗牖。如是諸難,恐畏無量。』這段經文我們要用心瞭解。

 
⊙夜叉餓鬼,喻人心不守正道規行,或持偏邪倒見。諸惡鳥獸,喻凡夫之高傲橫恣邪見。

 
『夜叉餓鬼,諸惡鳥獸』,是譬喻人心不守正道,不守戒規行為。
 
天地人間,只要人人守好自己的本分、崗位、行為,就是平安、正確的人生。若是『不守正道規行』,或是『持偏邪倒見』,想要修行,所持的戒卻是偏差的戒,就容易落入邪法、顛倒是非,法是對或不對?自己都不清楚。
 
所以,我們修行更要守志奉道,自己的志節、志氣,應該好好守在所要精進追求的菩提覺道。若是偏離了覺道修行,就會顛倒,將『是』的法,他說『不是』,『不是』的法,他偏說『是』。這種論法的是與非,自己沒辦法正確判斷,什麼才是修行的正道,他已經迷失了。
 
所以『夜叉餓鬼』,譬喻人心不守正道,偏邪而行、見解顛倒。
 
『諸惡鳥獸』,譬喻凡夫的『高傲橫恣邪見』,很貢高,很我慢。『橫』是擴大自己,『恣』是放縱,自我放大又很放縱。這種見解已經是偏差了,已經是邪見,又橫行放縱。
 
像現代社會,人應該有的功能都已經弱了,最強的是電腦科技。大家學歷都很高,大家都上班,家事誰來做?大家都不會做了,生活的三餐不會煮、衣服不會洗,吃飯就是上館子,或是外面吃飽再回家,已經沒有家庭的生活。
 
現在的孩子,一歲多就會用手機了,從小開始就生活在虛幻、沒有踏實感的人生。年輕人已經沉溺在虛幻世界,六十五歲就被列入老年,變成了高齡化社會問題。沒想過其實這是家庭倫理的問題,不是老人社會的問題。
 
老人,在他們的年輕時代,對社會付出,現在六十五歲頭腦還是很好,能為人群付出。你們看看慈濟,多少高齡的長者很願意為人群付出,保護大地,還是這麼有能力。年輕的時代是按照家庭倫理,這樣孝順父母,撫養孩子長大,成家立業,到了這個時代,被列入老人社會,變成高齡化社會的問題,真的是很悲哀。
 
其實現在的人,見解就是顛倒了。若不趕緊回歸人的心態,或者家庭的生活倫理,未來老人的社會就很嚴重了。若能夠人人將本分、將生活回歸正軌道,人心回到『人之初,性本善』,就不會像這段時間譬喻的,這麼多飛禽走獸,或者夜叉餓鬼、鳩槃荼等等,沒這些事情了。

 
下面再說經文,『飢急四向,窺看窗牖』。

 
⊙四向窺牖,喻見識狹隘,淺薄不見正理,不自滿足而不自在。

 
『飢急四向』,是譬喻見識狹隘,就像是『窺看窗牖』,就是從窗內窺看外面。總之,見識還是有障礙,見識很狹窄,甚至是淺薄。
 
這種淺薄的知識,『不自滿足』,其實自己也知道,只是這樣而已,要我再解釋也是這樣而已。我也常常這樣的感覺,真正道理是那麼多,我們懂的卻那麼少,所以自己也是很不滿足,何況真正對人倫道理,或者佛法的正法都沒用心過,當然自己的內心就很虛。『不自滿足』,就是心虛,心虛不自在,所以『飢急四向』。

 
⊙飢急四向:喻欲界利鈍,理事煩惱之相。飢急是謂有漏之心,無道味之貪。

 
『飢急四向』就是『喻欲界利鈍,理事煩惱之相』。
 
大家還記得嗎?『利』與『鈍』這十使。『鈍使』:貪、瞋、癡、慢、疑。『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有了觀念,身就行動,『使』就是煩惱。『利』與『鈍』二項加起來就是身心的觀念與行動。『飢急四向』是譬喻生死輪迴。『飢』是肚子裡沒東西,譬喻內心沒有正法,所以還在三界內,『十使』纏身,在四生五道不斷輪迴。

 
⊙窺:私竊不正當的觀法,雖復觀察諸法體空的道理,而滯著心多,不會正理。

 
『窺』就是偷看,偷偷地看,『不正當觀法,雖復觀察諸法體空的道理』,雖然看到佛法說『諸法體空』,這種空,是『真空』的道理,但是他的心還停滯著很多的欲。
 
『諸法體空』是要讓我們瞭解,看得開,放得下。但是,有的人瞭解『諸法體空』,不過占有心、欲心大,煩惱心也很大。儘管在法中看,知道卻做不到,所以他的心與道理沒有會合。只知道『空』,但是不知『妙有』,不知道如何造福人群?如何入人群中去付出?只知道一切皆空,不知道妙有,所以容易偏於『斷見』或『常見』,『如窺看窗牖』,那個見解實在是很小,所以『觀空,不得無礙』。雖然全都是空的,但是自我障礙很多,因為我們不軌的心念還很大。

 
⊙如窺看窗牖,觀空,不得無礙。『四向窺牖,管中窺物』喻見識狹隘,淺薄不得見正理,不自滿足而不自在。

 
『四向窺牖』,就是這樣在小小的窗內窺看外面的境界,只看在有限的範圍。就像用管子湊在眼睛上看,只能看到管口大小的範圍,周圍都看不到,實在可惜。
 
『管中窺物』,就是譬喻見識狹窄淺薄。沒辦法見到正理,心就沒辦法自在、滿足,就是心虛,所以『如是諸難,恐畏無量』。

 
⊙知見根小淺劣,不能信受無上妙法,信樂受持更難。心無道法,不知茫然恐畏無量。

 
像這樣,『知見根小淺劣』,見解實在很淺薄,『不能信受無上妙法』,對真正無上的妙法無法信受,所以沒辦法很快樂去信受奉行,要修行、受持這個法就更加困難。不只是無法信受,哪怕你信受了,要身體力行也不容易。
 
若能夠『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我們若是『心無道法』,心裡沒有一條路可走,對法就愈茫然不知。走一條路,沒有方向,就會很恐畏,叫做『恐畏無量』。總而言之,我們修學的方向、道路若不準確,走不出去,或者非常茫然,就會生出很恐畏,到底何去何從?這條路再走下去是不是很平坦的道路?
 
希望大家好好用心在菩提大直道,不要讓心有迷。若起迷惑的心,很多的行為就會偏邪了,引起內心很多貢高我慢,非常自大迷惑等等,自己都不知。其實,我們知道的事情才一點點而已,但是現在虛幻的世界讓我們自大,所以我們要時時自我警惕,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