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20日】五濁八苦四面火起

Community:
Branch:

『虛空有名而無實體,人遠無漏失戒定慧,應觀念處身受行蘊,備起四倒五濁八苦。』

虛空有名而沒有實體,所以它很開闊;很開闊的虛空,才能夠包容宇宙萬法。學佛,也是要學得心開闊。這個心的力量,就像虛空一樣無邊際。無邊際的『虛空』,因為它無實體,無法測量,只有一個名詞。就像我們說『多用心』,那個心在哪裡?要如何多用?無邊際,三界唯心。我們的心可以放開到無邊際,收攝起來只是針孔大小而已,這是人的觀念、思想,可大亦可小。

 

我們現在學佛,瞭解道理了,戒、定、慧三無漏學是我們要修行的。但是凡夫就是遠離了無漏,失了戒定慧。

 

學戒就要守戒,什麼事不該犯,什麼事不該做,防我們的心起雜念,防我們的心偏差錯誤,這樣防非止惡,叫做戒。

 

而且我們要有『定』。人生的方向要如何決定呢?由自己決定。決心修行,世俗的一切名、利、地位全放下,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定下來。

 

修行要專心修行。叢林是我們的大家庭,要守好這個叢林的規矩,而這個大家庭是為天下眾生,我們要用清淨心好好來耕耘,『青山無所爭』,為天下眾生。所以我們應該要有戒、定,既然決定了,就應該定下心來,專心致志才能得到『慧』。

 

智慧,是清淨平等慧,沒有欲念、沒有學位的分別。進到道場,大家共同一體聽法、修行,要如何能體會道理,如何才能去除煩惱等等,我們都要用定心來聞法、瞭解。瞭解人間無常、無我,『常、樂、我、淨』的顛倒妄見要完全去除。

 

無漏學就是戒、定、慧,要放在我們心裡修,要定在我們的志向上,好好定心、定志。所謂『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必定要用心在這條道路上。

 

我們『應觀念處身受行蘊』。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啊,身體不淨,有三十六種不淨物,不過,身也是載道器。雖然是不淨身,卻能夠運載道業,求法自度,瞭解之後再度人。我們現在健康時、做得到時,有這個法入心,能夠身體力行,我們要在人群中淨化人群,而心不受人群污染。世間這麼多的事情,可讓我們看、可讓我們知道、可讓我們投入菩薩道,我們有這個身體才能夠去實行。

 

我們的心是無常,定不下來,現在想要修行,稍微踢到鐵板,就說:『我不要了。』但是沒考慮到時間,一年過一年,年紀一年一年大了,還有多少時間可讓我們應用這個身體,入人群中去付出呢?

 

假使我們一直為私己的事情在煩惱,沒辦法決定人生志向,不知道人生無常苦短,應該要好好把握。『身受行蘊』,我們身所受的,不離開行蘊。尤其是說『我煩惱,我愛,我要求。求不得,我很不歡喜,不舒服而且很鬱卒。』等等這些的感受,就是我們的心不定、智慧不夠,所以四面茫茫,心沒有一個依靠,實在很苦。

 

其實,這個『受』,只要我們道理瞭解了,自然很快就能轉換感受。『我現在很冷。』冷,難道每天都冷嗎?冷就趕緊穿衣服。很熱,流汗,難道每天都熱嗎?也不一定。我現在頭痛,豈有每一個時間都頭痛?其實這種的感受總是會過去,而『過』就叫做『行蘊』。這一切都無定法,沒有辦法定住。

 

我們的心唯有開闊如虛空,才能夠包容一切;因為有這個虛空,我們才能夠『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得無漏法。我們發很大的心,不是用口說的,是要及時投入,不能等。時間不等我們,因為時間也在行蘊中。

 

世間有什麼東西可以離開行蘊呢?一切都會流逝啊!所以,『行蘊』表示無常,虛空則是表達真常,因為它沒有東西可行蘊,不論大地之間如何的變動,虛空永遠不變。所以,我們修行的心,就是要能夠達到『真空』。但是,現在需要體會『妙有』。『妙有』就在我們的身邊,不需遠求,若能體會,自然就能夠回歸真如的本性。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要不然一輩子『備起四倒』。『備』就是完全。這輩子絕對完全都在『四顛倒』的知見,都在『五濁八苦』的裡面,無論如何修行還是一樣。

 

這是因為世間無常,但是凡夫以為永遠都常(編按:無常執常)。若說是常,人的生、老、病、死不是在行蘊中過嗎?但是沒知覺,一直認為『我今天有這樣的身體,我今天還年輕,所以我還是……』,很多,心不專,一直向周圍去探求,不快樂的人生他說他很快樂,但快樂只是短暫。『我』,私己的『我』膨脹到很大。這種以為世間是『常、樂、我、淨』的顛倒見解,不淨以為淨,所以人生具備了『五濁』。

 

常常在說的『五濁』,見解偏差就是污染,難免入了『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八苦』都在我們的周圍。我們要真正修行,從我們的身邊去瞭解法,這樣就對了。假使還在心外求法,實在無法可求。真理無實體,希望大家要用心體會。

 

⊙『是朽故宅,屬於一人。』《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個三界,『是朽故宅』,已經壞掉的房子,『屬於一人』。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即一心以眾生為己子,亦師亦父,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但是,他來到人間現相八十年的時間,實在太短了,不過就是要警惕大家,娑婆世界的人生壽命就是這樣,時間就是這麼短暫,所以叫做『其人近出』。『未久之間』,再沒多久。這間大宅的主人再過不久就要離開,此後這間大宅就沒有主人了。

 

接下來這段經文,『其人近出,未久之間,於後舍宅,忽然火起,四面一時,其燄俱熾。』

 

沒多久,這間大房子,忽然間,四面八方災難。『火起』,『火』就是逼迫的意思,是指四大不調,不斷不斷逼近過來,所以『四面一時』。我們現在每天都在說天下事,哪一個地方地震、風災、水災等等。在這個地球上不斷發生四大不調和,不論是東、西、南、北的國家都這樣,所以叫做『四面一時』。『一時』,同一個時間。

 

因為現在就是在五濁惡世的時代,所以『其焰俱熾』,那是很不可忍耐。看去年的夏天,有的國家溫度達到五十一二度,如何生活呢?真的是沒辦法,甚至有人熱死。在今年,從過年的冬天以來,現在已經春天了,昨天新聞報導,美國還下大雪,這也不正常,冷死的人,大有人在。總而言之,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和,天然災難發生,凍死、熱死,這是真正生命無常,我們應該懂得提高警覺。

 

我們現在說的都是重頌的偈文。在長行文也有這樣一段經文,『周匝俱時,欻然火起,焚燒舍宅。』

 

偈文是在重複前面的長行文,因為這段很重要。現在的人間,我們要提高警覺,所以佛陀說法要再重複,讓我們瞭解。

 

所以『忽然火起,四面一時,其燄俱熾』,意思是說火已經起了,天下災難已經逼近了。

 

⊙『四面』即身、受、想、行心法,於此備起四倒、五濁、八苦等,故云:『四面一時』。

 

『四面』就是我們的身、受、想、行心法。

 

色、受、想、行、識是五蘊,但是『識』是我們造作之後,這個不乾淨的身,去接受外在的名、利、地位等等欲的境界,開始想入非非,就去行動造作。

 

所造作的『身體』,將自己的心『受』外面的誘引,起了欲念的『想』,很多的煩惱,開始去『行動』,這樣的『心法』。做了之後的結果,歸納在『識』裡面。所以『識』並無行動,只是身、受、想及行動造作之後的惑、業;惑業就是以迷惑的心造作的業,造業之後就歸入意識之中。

 

『四面』造了災難,就是色、受、想、行這四項去造作這些惑與業,完成之後,業的種子才納入意識。所以,這個地方不是說『五蘊』,是說『四面』。色、受、想、行、識,叫做『五蘊』,多一個『識』在裡面。『四面』是身體行動去造業,『識』沒有放在其中。

 

其實,我們的眼、耳、鼻、舌、身若不受外境誘惑,怎麼會造業呢?就是有眼根緣外面的塵境,六根緣六塵,就開始想要如何去取得等等。想了之後,計謀妥當,自己的內心就顯現在行動裡。所以,這世間一切造作的業,全都成為種子,才入我們的八識田中。大家要很清楚去體會。

 

所以『於此備起四倒、五濁、八苦等』,有這個身一直去造作之後,才會顛倒,才會有濁氣發生,才會受八種的苦。

 

⊙因相續漸增,故云:『其燄俱熾』。

 

『其焰俱熾』,就是因為『相續漸增』。造了這個因,不斷連續下去,有了『因核果海』。常常說『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你起一個動念,可能會造很多煩惱的苦因,不斷不斷連續下去──我起這念心,我要求,我得不到,所以起煩惱,煩惱起了就是無明,所以『其焰俱熾』,火就一直起來了。

 

⊙眾生受迫逼苦,呻吟悲痛為爆聲,諸根破壞為震裂,氣斷骨離。

 

『呻吟悲痛為爆聲』。這東西開始一直醞釀,一直到了氣受不住,就爆了,這種的人生真的苦不堪。諸根破壞了,就震裂、氣斷、骨離,人生苦!

 

各位菩薩,學佛不要學在鬱卒中,我們應該要學得很開朗,心要很開闊如虛空。常常要有『四念處觀』,不要甘於做凡夫,常常起著四顛倒、五濁、八苦的心,完全不想脫離,那就很枉費我們走修行的路。所以,人人修行必定要生起離開煩惱的決心。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