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23日】滅見思惑入大乘慧

Community:
Branch:

『滅見思塵沙無明,度明辨分段變易,生死大患得淡定,息滅障礙度無量。』

 
我們每天聽啊聽啊,到底我們的見、思──我們的見解、我們的思惟,很多很多無明、煩惱、惑,是不是有減輕呢?見解有轉變嗎?還是凡夫的見解,人我是非分不清楚嗎?
 
我們這輩子到底要造什麼業帶到來生?而來生又會在哪裡呢?是不是造福,生在天堂,或是生在富貴人家?又或者造了惡,來生是不是在人間受很多業力,障礙我們的前途?或者造更惡的業,說不定來生是在地獄道?在畜生道?在餓鬼道?我們都不知。這都在分段生死中流轉變易,不一定這輩子做人,來生還是人,六道輪回中不會永遠都是得人身。
 
所以我們應該要法多入心,明辨是非,要思考我們這一生的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的不知道了,未來的還不確定,那就看我們現在怎麼做,才能確定未來是如何,真是一點點都由不得自己。所以『生死大患得淡定』,一般人若談到死就很怕,怕,有用嗎?自然法則,人間壽命各有長短,大限如此,該來的時候,生死看淡一點吧!
 
『息滅障礙度無量』。我們若能息滅見惑、思惑、塵沙無明,自然就會撥開很多的障礙,不只自度,還能度他人。所以法要入心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瞭解我們的生死去來,這必須滅除煩惱。
 
看到一則新聞,大陸有一位窮鄉的民工,離鄉背井到都市打工,工作了八個月卻還沒領到薪水,希望老闆能發一點薪水給他。
 
他說:『我的母親有心臟病,每天都得吃藥。我的孩子要讀書,需要繳學費。我還有一個妹妹,因為失戀而精神錯亂,我要為妹妹治病。我來打工已經八個月了,老闆您能不能給我薪水,哪怕是幾百元,讓我先寄回去安家?』
 
老闆每一次都不理他,甚至有一次還叫保全將他趕出去。這位年輕人一時氣憤,就綁架了老闆的孩子。綁架之後,當然老闆也報案了。這期間,他很疼惜這個孩子,沒有讓孩子受驚嚇,沒有讓孩子受委屈。等到警察出現時,警察看到孩子在他懷裡睡得很甜。
 
到了法庭的審判日,旁聽的人不少,大家都很同情這個年輕人。法官宣判,將他判刑五年,此時旁聽席傳出一個聲音,大家回頭看看,原來是被綁架的這個孩子的祖母。
 
這位祖母走到年輕人面前,她很虔誠向著這位年輕人三鞠躬,抬頭對他說:『第一個鞠躬是為我的孩子向你道歉。我教子不嚴,他才會這樣對待你。其實,今天的審判不只是你,我的孩子也應該接受審判,所以我向你道歉。』
 
『第二個鞠躬是向你的家屬道歉。因為你是這個家庭的棟梁,你要養家,現在你被判五年,這個家庭該怎麼辦呢?第三個鞠躬要感謝你,感謝你沒有傷害我的孫子,也沒有造成他的驚惶。』
 
接受這三鞠躬,這位年輕人哭了,他懊悔自己糊塗犯了錯。這個老人的兒子也反省:『是啊!是我自己有錯在先。』最後的結果,這位老闆將年輕人的母親、妹妹帶來這個城市,為她們治療心臟病、精神病,再給他八個月的工資做安家費,讓孩子可以上學。
 
這個故事充滿了人情味,很溫暖。這位老奶奶真是大智慧者,她的見解、思惟是正確的。你看,她這三鞠躬,明辨是非,在場多少的人受了教育呢!所以說,人生要『度明辨』,真的要法入心,明辨是非。『息滅障礙』,已經解決了對方那個家庭的困境,同時感動了那麼多人,這是『度無量』。

 
前面經文說,『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

 
佛陀向舍利弗說:『你們大家都是我的孩子,而我是父親,父親對待孩子的心情。眾生長久的時間都在這三界火宅中,自己的心起無明,起惑造業,不斷受業力牽引,在三途六道中,真是苦不堪。長久以來,我就是不斷迴入娑婆,只是一個目的,希望救拔大家,令出三界。』這是佛陀來人間的目標。

 
接下來經文,『我雖先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作,唯佛智慧。』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這表示已除『二障』,就是煩惱障、所知障,也就是五鈍使、五利使。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表明既已除二障,皈向本心。壽命有分段,形體有段別,六道果報,三世分異。

 
五鈍使、五利使,因為我們的行為,所以造了業。而現在知道了,已經將這個障礙、無明煩惱去除。因為我們的心反黑歸白,除去了黑業、惡業,向著白業、善業,『皈向本心』。
 
而且讓我們明白,『壽命有分段,形體有段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段的壽命,那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這種的分段。尤其是『形體有段別』,我們是人的形體,貓有貓的形,狗有狗的形,飛禽走獸各有不同的形體,都不離六道的果報。這都是看我們怎麼做,就隨我們的業力,得到不同的形體、不同的生命長短。所以,這『六道果報,三世分異』,都是我們內心所造作的結果。
 
滅,滅度。怎麼樣叫做滅度?滅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這三種都是煩惱。

 
⊙滅: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此明昔權今實,但盡分段生死,實非如來滅度,故今日正當求佛智。

 
我們修行,見解要正確,思想要端正。就如前面說過的故事,那位老闆、那位年輕人,這一念的無明,思想一念偏差,就做了錯事。那位老太太,見解思想很清楚,她的一席話是及時震撼人心的教育。
 
所以,修行者要很瞭解生命的過去、現在、未來,生命的價值是什麼呢?我們既然來人間,這個生命能為人間做什麼事情?衡量生死的價值,我們要把握住現在。這就是佛陀過去用方便權教,現在則是顯實,用真實法,無非是希望人人能走入人群行菩薩道,體會生命的價值。
 
所以『昔權今實,但盡分段生死』,我們懂得做好事,也要更深入瞭解生死。不是只有形體呼吸停止,這樣叫做死。我們能夠利用生命,做到呼吸停止,這輩子都無過錯,這種分段生死清楚。不過,還沒有到達斷塵沙、無明惑的程度,所以說『實非如來滅度』,還沒到達與佛同等的清淨無染,真如本性還未真正顯現。所以,很期待人人除了做好事以外,還要再向前求佛智。
 
佛陀過去的權教,是要我們做好事,瞭解因果,斷煩惱,現在給我們大乘法,回歸真實法。

 
⊙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但盡生死者,但盡分段,尚有變易。支形分段,長短巨細,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命。假言滅度,而實不滅。

 
『但盡生死,而實不滅』。我們只是這一生,生命的價值、人生方向清楚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達徹底解脫。『但盡生死』,就是只盡了分段生死,還有變易生死。
 
分段生死,就是我們的生命,一段一段的過去、現在、未來。但是,還有我們的心,塵沙惑、無明惑,我們的心理也有生、住、異、滅,這叫做變易生死。
 
我們的心,現在聽到好的事情,『我感動,我發心。』但是事過境遷,『我做不到,我沒時間。』很快就變易了。所以,發一念善心卻無法徹底行動,這就是變易。
 
所以,這裡說『滅度』,『滅度』是我們減輕煩惱,多瞭解一些道理,其實,真正塵沙、無明煩惱還沒有斷。所以『今所應作,唯佛智慧』。

 
⊙今所應作:表明皈向本心,令入大乘。

 
『今所應作』,是表明了『皈向本心,令入大乘』。我們反黑歸白,過去的煩惱、無明、業,都要將它放棄,現在歸向善,歸向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如來真如本性。這是表達人人能夠入大乘。
 
我們還要進一步與佛同樣,修行修到『諸佛平等大慧』,沒有分別心。

 
⊙諸佛平等之大慧,即一切種智,是無上正等覺佛慧。又權實二智具足,即名為佛智慧。

 
人,我們通通都要愛;生命,我們全都要尊重,不食眾生肉,不害眾生命。這是平等大慧。『即一切種智』,就是佛智。天下萬物一統的道理全都清楚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慧。
 
『權實二智具足』。我們需要『實智』,真實的道理;但是我們要度眾生,也需要『權智』,方便的智慧。我們若不用方便智慧,無法度眾生,所以必定要權實二智具足。過程雖是方便法,回歸到了真如本性,叫做實法。不過,若沒有這個過程,我們沒辦法回歸真如本性,成佛,與佛同等的智慧。

 
⊙法華經方便品曰: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

 
所以《法華經》有一段經文,『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如來所以出現人間,就是為了教育眾生,得到與他平等的佛慧。
 
所以,各位,學佛真的要用心。我們要滅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全都要滅除,否則我們還是在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中。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