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06日】恭敬供養長養善根

Community:
Branch:

『菩薩願常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深信愛樂』。
 
我們對佛法一定要很深信,而且要很愛樂,及時把握,恭敬供養。
 
⊙供養:對上親近,奉事尊敬;對下含有同情,憐惜愛護。
 
供養的意思就是,對上親近,奉事尊敬;對下含有同情,憐惜愛護。這就是菩薩心。我們要好好地時時發願,常常抱著恭敬供養的心。供養什麼呢?供養一切諸佛。
 
『對上親近』,就是對佛、對法要常常有親近的心,時時親近佛與法。有人會問:『佛現在已不在人間了,要如何親近呢?』法,法身,佛的法身還是在人間。因為,佛法是佛所說,為一大事來人間,獻出他的慧命,傳承在這個法。我們接受了法,等於是佛的慧命還流傳在人間。智慧之命,就是法之身,就是法身,佛法流傳,我們應該時時親近。
 
有的人會說:『法,早上我就聽到了,早上我也很虔誠啊!』如如不動,認真聽法,這時候法在哪裡呢?不是告訴過大家嗎?待人處事無不是在佛法。我們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恭敬對待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這就是不離佛法。
 
法,我們不論瞭解多少,真實的法,真實的體會,我們願意付出,願意分享,這就是深信愛樂、恭敬供養,這都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有時候看大愛電視『草根菩提』節目,很多菩薩在疼惜大地,愛護萬物,他們也是在恭敬供養這片大地。資源回收,將那些垃圾用心回收再製,製出無限量的『相』與『用』,抽紗就能變毯子、布、衣服,可以供應人類使用。這樣就不會物資匱乏,不必一直抽取石油,耗損大地。所以,為了愛惜大地,為了愛惜物命,我們用恭敬心回收資源,供給天下人人物資無缺,這也是供養。
 
佛陀的愛心,菩薩的行為,就是『深信愛樂』。一大早看到『草根菩薩』節目,看她的人生,生活實在很苦。先生事業失敗了,為了顧這個家,這菩薩她一個人接四個工作,從天未亮一直做到晚上。
 
她除了要養家,有時候也會做環保。出了幾次車禍,有一次車禍很嚴重,幸好生命撿回來了,給她很大的警惕。她覺得現在孩子也都長大,都畢業了,所以她就辭去工作,專心投入慈濟做環保。
 
看她每天天未亮就全副武裝出門,去工廠,她和人家結很多好緣,一間工廠、一間工廠去做回收;看到髒的東西,她也順手撿起來,回頭看看地面乾淨,這就是她最歡喜的事。你們想,這不就是『恭敬供養』嗎?恭敬天地萬物。
 
我們住在這塊土地,就要疼惜、恭敬,要順天理,要造福業,這樣『對上親近,奉事恭敬』,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有這分心。
 
對下,就是含藏著那分同情。她說:『師父常常說,大乾坤、小乾坤,現在的災難那麼多,受災的人很多,怎麼樣才能讓天地平安?怎麼樣才能去幫助人?』這種『憐惜愛護』,同情天下的事情。你們想,平常人能做到這樣,這就是菩薩的願,能做到這樣,時時都在供養諸佛,奉行佛法,這都是供養;對眾生、對人人都是覺有情。
 
下面這段經文說,『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惟越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
 
聽法的人若能很歡喜、很恭敬來接受這個法,我們要知道,這個人已經得到『阿惟越致』,這是菩薩的階位,就是不退轉了。
 
『若有信受,此經法者』。若有人願意信受《法華經》,能夠信受一乘實法,『是人已曾,見過去佛』。這個人過去生中已經見過佛、聽過法。所以我們要相信,說不定我們過去真的有聽過法,現在才會有這個因緣來接受佛法。接受,是要真正聽進去,入心來,身體力行,這樣才叫做信受。
 
下面這段經文說,『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
 
就是說,這些人已經很恭敬接受了這部經的內容,瞭解這部經的精髓,這個人應該過去曾見過佛,而且恭敬供養。『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因為你已經瞭解這個法,過去聽,現在瞭解,聽了之後願意再說給別人聽,有人若能信你所說的,如同見到我一樣。
 
所以說,『敬佛如佛在』,敬佛就像見到佛一樣。經文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就像見到了舍利弗,以及靈鷲山所有的大德羅漢,全都看到了。現在就是心的靈山會,我們好像在靈山會上,見佛聞法,與同聞者同處在靈鷲山。我們若有這樣虔誠的心。
 
⊙明供養一切諸佛。由昔曾聞,過去佛供養受教獲法益。
 
供養,恭敬,又聽法,就是表示供養一切諸佛。那就是由於過去曾經供養佛、聽過法,也曾受教獲法益。
 
⊙恭敬供養:謙遜恭敬,聞法信受以行供養。
 
『恭敬供養』,那就是『謙遜恭敬,聞法信受以行供養』。我們現在聽法,不要以為自己聽了都明白,就自大了。不可以。我們愈瞭解法,就愈懂得縮小自己。
 
供養,不一定是用物質、用行為來供養。我們縮小自己,對人謙卑,能夠無處不道場,沒有一個人不是我們的法。所以常常說,人人身上一部經。我們要用恭敬心面對每一個人給我們的經與法,我們要好好恭敬供養。
 
⊙供養:奉養之意。對上,親近、奉事、尊敬。對下,同理情誼,憐惜愍念,愛心護念。
 
供養,就是對上要親近、奉事,還要尊敬。
 
常常說,為學者要尊師重道。什麼樣的人是我們的老師?其實孔夫子看到孩子在路上做土城,子路就說:『孩子,快讓開,孔夫子的馬車要從這裡過。』孩子就抬起頭來問子路說:『是城該讓馬,還是馬該避城?』孔夫子聽到了,趕緊下馬來,向這位孩子鞠躬:『小孩童,你是我的老師。對啊,自古以來都是馬避城,不應該是城讓馬。你啟發我,事不分大小,道理是最大。』所以他趕緊將馬繞過這座土城。
 
這叫做『奉事』。大家給我們的法,啟發我們,都是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對人要尊敬,要為人服務,這叫做供養。
 
對下,就是要『同理情誼』。我們對眾生要有同體大悲,人人平等的感情,要憐惜、愍念,要有愛心,要護念。保護大地,守護生命,這全是我們應該做的,這就是供養的含意。
 
『若人有能信汝所說』。也就是說,你將法聽進去了,也身體力行出來了,而你說給別人聽,別人也相信你所說的,同樣信受依教奉行,這樣他也同樣長養善根。
 
⊙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如能信受依教奉行,長養善根。
 
我們若沒有善根,若沒有好因緣,若沒有用功,你說的話,人家聽不進去。所以《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也時常用這句話勉勵大家要深信。一個『信』字,『我深信』與『我不信』,就差很多。深信,就能夠『轉凡成聖』。
 
⊙可見信與不信,乃轉凡成聖的關鍵,亦為可說不可說此部經的前提。
 
『亦為可說不可說此部經的前提』。我們若有深信,法都入心,自然就懂得應機逗教,讓原本不相信的人,到頭來也會相信。這是我們說法要好好用心。有時候,不可說、不可說,但是也不要放棄,我們過去若有結好緣,這一生又有深信,自然人人都是可說法的根機,但是我們還是要很謹慎。
 
⊙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見我及比丘菩薩,言佛僧二寶。
 
『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并諸菩薩』。這就是說,我們若是真正深信,在法中,聽到你說話的人就像見到我一樣,因為你所說的法,是我所傳的;我說的法,是釋迦佛所傳的。二千五百多年來,就這樣一直傳下去,依照這個法無偏差,不知經過了多少代的高僧大德,將這個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所以說,我們若相信佛,佛就在我們的內心裡,和我們日常生活沒有離開。所以這段說『見我及比丘菩薩』,這就是見佛僧二寶。
 
⊙明一言讚歎,信汝所說,親見一會。未來益也。
 
『明一言讚歎,信汝所說』,這就是讚歎。佛陀的時代,也希望《法華經》要好好流傳下去。這要靠人去體會,心裡瞭解了,再口口相傳,讓人信受。這是鼓勵聽法的人要用心,要恭敬,鼓勵說法的人要用真實誠懇的心來說法,要虔誠。這個法從心中泉湧,這股清流普及眾生,洗滌眾生的煩惱垢穢,法、名入心。這也就是佛陀那時候的用意。
 
『一言讚歎』,讚歎人人聽法。佛陀鼓勵大家要用心,任何人說的法,只要是真實法,就要恭敬聽,所以『信汝所說,親見一會』,就譬如親見靈山會,好像在靈山會一樣,這是『未來益也』。
 
這就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所說這一段是要利益未來的眾生。有人發心修行,發心修行要接受大乘法,大乘法要接入心來,再將這個大乘法普及給眾生。修行者的責任,到處說法,就像在講《法華經》的靈山會一樣,這就是未來的利益。佛陀的時代說法,傳承給未來的眾生,能夠繼續受法、繼續說法。佛的未來,就是我們的現在,利益我們現在的人。
 
⊙以聞此妙法,能讚歎、能信受、能供養,獲三世利益,豈非是人希有過於曇華乎?
 
『以聞此妙法,能讚歎、能信受、能供養』。現在我們若再聽到這個法,我們也要輾轉讚歎,讚歎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法流通到現在,我們能夠聽聞,能夠受用,能夠為人間社會來淨化,所以我們應該要讚歎、信受、供養。
 
『獲三世利益』。我們知道,過去我們一定有親近過佛、聽過法,同時我們這一生也已聽聞佛法,得到利益,肯定我們的未來也有這個因緣,所以過去、現在、未來,我們都能夠得到法益。
 
法,我們要深記在內心,要帶到未來世。所以,這豈不是人間所希有,勝過於優曇花嗎?這就是我們要用心。佛陀出現人間,真的是不容易。人生短暫,我們能夠得到人身,聽聞佛法,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們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