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12月09日】平等互愛 點滴匯聚

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讚歎非洲黑人志工,雖然貧窮,但心地富有,懂得付出:「這樣一毛錢、兩毛錢,總是這樣天天地培養愛心,手心不一定都要向上,她們可以向下,因為她們了解到滴水入河,入大海,永不乾枯,所以她們那一分的心情很令人感動。」(攝影者:蔡凱帆)

【證嚴上人12月9日志工早會開示】
「這三十二天的時間裡,真的是看到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悲喜交集,人世間要說它很豐富,可是也是悲苦事多,我們更要提高警覺。」

歷時三十二天行腳臺灣各地歸來,證嚴上人在今日(12/8)的志工早會上回顧,「看到歡喜的,是來自於二十八個國家的菩薩歸來受證,他們都是千里、甚至是萬里迢迢歸來,不怕辛苦,而且有人克服一切困難,也有人累積了十年的時間,才達成心願,這都是很令人感動的事。」 

慈悲等觀視寰宇 十年一圓來臺夢

上人開示,「不論貧富與否,我們都是在同一個菩薩平臺裡,真正地看到了菩薩慈悲等觀,有錢的人富可敵國,但是他們是富中之富,同樣也和大家一起平坐平起,同樣接受很有規律次序的培訓,而且精進,在生活的規律中分秒都不差,都在這樣的平臺裡看到了平等,我們要很珍惜,如是平等的人生。」

然而,富有之外,也有貧窮的人生,但是這貧窮的人生卻是心靈富有的,上人舉從菲律賓到馬來西亞幫傭的金娜。她在十年前前往馬來西亞打工,早在菲律賓時就已經聽過慈濟,到馬來西亞後,發現當地也有慈濟,所以她想要投入做慈濟。2006年她開始投入慈濟環保工作,有一天,她跟著慈濟志工到慈濟會所,看到牆上出家師父的相片,很是震撼,因為她曾經在家鄉的時候做了一個夢,看到一群出家人在爬山,其中一位師父就是分會牆上掛著的那一張相片,也就是上人的法照。

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希望有朝一日要來臺灣,真正能看到上人,接受上人授證。
「她真的是很窮,要回來一趟不簡單,她累積十年,每天節省一塊錢(馬幣),其中五毛錢行善,另外五毛錢,累積有朝一日有機票可以回到臺灣來……」行善的同時也存機票錢,十年下來,金娜終於存夠了錢,歡喜成行,圓滿心中的願。

「這樣的堅持就是十年,足足累積十年的時間,她回來了,她的分享,很令人感動。」

膚色不同黑白黃 佛性本具無分別

上人也讚歎來自非洲的「黑珍珠」〈指皮膚黝黑發亮的非洲志工〉,「她們要回來一趟也是不簡單,她們在語言、經濟等等,都是障礙重重,可是有心就不難啊!一粒粒的珍珠,都發光發亮,同時她們受證了。」

「黑珍珠」的分享很令人感動,上人看到她們身上穿著旗袍,還斜綁著一條絲巾,原以為是裝飾用,誰知她們的背後都揹著一個竹筒,「好重喔!滿滿的竹筒,又大又長,裝滿到都裂開了,還是揹回來。這樣一毛錢、兩毛錢,總是這樣天天地培養愛心,手心不一定都要向上,她們可以向下,因為她們了解到滴水入河,入大海,永不乾枯,所以她們那一分的心情很令人感動。」

不管是黑種人、白種人,來自各國受證的志工聚集在臺中,他們需要透過翻譯,甚至有的必須輾轉翻譯幾次不同語言才能瞭解意思,「大部分不一定聽懂或不懂,可是那樣的一念心,都是一樣的,一個、一個翻譯過一個,可是她們平常薰法不空過。」此次非洲回臺受證者來自五個國家,她們在非洲投入關懷的對象包括獅子山在內已八個國家,雖然她們本身經濟條件窮困,但是她們投入付出,每一個人都有心靈的財富。

上人感佩她們天天「薰法香」,精進不懈,「看到實在是歡喜,她們要回來一趟,談何容易?她們回來的人雖然不多,但是她們在所住的地方,利益幫助的人可不少;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只要有一顆種子出來,可以利益無量數的人。」

慈濟每年都援助非洲,每一次的發放,她們都很用心參與;她們也將慈濟的法,「竹筒歲月」點滴得來不易的精神在當地散播,將慈濟尊重的愛,落實當地,真正做到「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此次行腳,上人看到海外志工在當地的成就,看到他們一心一志,平等互愛的表現,深感欣慰。

塵爆家庭訴苦衷 不捨祝福予勵志

上人特別提及在臺北期間,八里塵爆中受傷的孩子們在父母陪伴下前來見上人,「三十多個家庭的父母表達對慈濟人的感恩,對醫護人的感恩,對社會關懷的感恩,其實孩子們雖然出院了,身上還要穿著壓力衣,真的是很辛苦,癢跟痛是全身的,有的連臉上也是,可以將心比心想,辛苦時間還要很長。」

上人表達對傷者的疼惜,而對於已經往生的孩子,父母也訴說著心裡的苦,上人同感不捨,「孩子走了,永遠走掉了,不捨的心,會安撫著她們長痛不如短痛,既然挽不回,總而言之,也是要為他祝福。」

還有的孩子在加護病房受苦中,其中一位已經截肢的孩子卻很樂觀,父母說,當初上人給的一封信幫助了這個孩子,「那一封信其中有一段,孩子聽到後,精神提升起來,決定要勇敢地走下去珍惜生命。」

上人悲憫地說,「我們都要為他祝福,父母親當然也會擔心將來等等問題。」上人並與這對父母分享花蓮有一位四肢剩下一肢勇者的故事,他還是可以娶妻生子,同時還可以養家,藉此安慰父母不要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孩子教育不能等 減災工程聚愛心

「人生啊!悲苦真多,這樣一路走來,每個地方都有很不捨的生老無常。」上人行腳的步履來到屏東,屏東縣長潘孟安和前任縣長曹啟鴻等人來見上人,感恩慈濟在屏東為他們蓋起減災的希望工程。「去年的六月間,我跟前任的曹縣長說,屏東有幾個學校鋼筋已經裸露出來,未來的臺灣,因為氣候變遷,地震愈來愈淺層,萬一有一個不測,發生大地震,孩子在裡面讀書,就可能成為大災難。」

「房屋倒塌可以重建,生命在裡面走不出來,那是真災難。」面對這樣的危樓教室,慈濟協助復建;去年(2014年)六月收到公文,八月就動工,目前已經完成百分之九十九,只剩下室內裝修部分,寒假過後,孩子就可以搬進去上課。上人強調,「我們為他們蓋的都是很鞏固的工程,已經快完成五間學校,總是看到我們可以安心,校長們很開心,老師們很感恩,家長孩子也都很安心。」

慈濟為地方興建減災希望工程,是為了孩子,希望不要有萬一的遺憾,慈濟是為普天下付出,只要我們有力量,有能力,還要呼籲希望人人心中有愛,人人點點滴滴都可以行善。」

語末,上人總結這趟出門,非常感動,看到慈濟人用愛付出,沒有辜負大家的盼望,真的是很感動、很感恩,並期勉眾人,「點滴累積,就可以為社會為大地,臺灣人要做個典範,要讓全球人看得見。」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