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22日】深心信受信解諸法

Community:
Branch:

『信解諸法道源功德,深智者以譬喻得解,長者火宅三車一乘,體解真空徹悟妙有。』

『信解』這二字,在我們求學佛者是多麼重要啊!我們若能信入心,天地萬物諸法體悟瞭解,這就是道源功德,所以,行菩薩道必定要從信解開始。

『深智者以譬喻得解』。雖然法是這麼深,要體解,將我們的內心與天體萬物合一,談何容易呢?所以,《法華經》《譬喻品》中,就是譬喻一位長者,他的家宅著火,慢慢災難起了,宅裡這些孩子看到火,看到災難,也不知道怕。長者只好想方法,在大宅外面設了三車──羊車、鹿車、大白牛車,就這樣隨孩子所欲,誘引他們出來。到了很平安的地方,開始向他們解釋『三車一乘』,大家才開始『體解真空徹悟妙有』。

我們學佛不也像這樣嗎?佛就像那位長者,佛陀來人間是為了讓我們知道生老病死,要我們懂道理,才能在這輩子懂得發心,來生來世才有因緣再遇佛法。就像佛經裡面有一段故事,發生在大光明王的時代。

有一段時間,佛陀帶著僧團住在祇園精舍。有一天黃昏時,阿難在樹林裡找一個地方坐下來,好好靜思惟。他觀想著,佛陀是什麼因緣生生世世都有不可思議求佛法的心?

阿難向佛請教,佛陀就說:在過去無央數劫以前,有一位國王,名字叫做大光明,威德統領五百個小國家。有一天,他和大臣們相邀到外面遊山玩水,就準備了象群為座騎。國王乘著一頭很漂亮的象,這頭象走在樹林裡看見一頭母象,忽然間欲性大作,發狂似地追著那頭母象。騎乘另一頭象的象師趕緊追上去,但是大象的狂性已經控制不下來,狂奔而去,害國王受到很大的驚嚇!

回到皇宮,國王很生氣地責備象師,要將他處以死刑。這位象師很無奈,向國王哀求:『這是牠的欲心發作,這無法訓練啊!國王若要處我死刑,我願意接受,但是能不能寬限我三天?三天後,這頭象一定會回來。』

果然三天後,這頭象回來了。到底象師要如何證明這頭象很聽象師的話?他就將幾顆鐵丸用火烤得通紅。象乖乖蹲在象師的前面,象師就對牠說:『犯這個錯誤,你我都脫不了責任,唯有以死來懺悔,以死表達對國王的忠心。你的一念淫心起,犯下這麼大的錯誤,該死。』象師和這頭象的感情深厚,雖然心很痛,但是無奈,非常的悲傷。這頭象也流下眼淚,表達了牠的懺悔,很聽命令,牠就將第一顆的鐵丸,用鼻子鉤過來吞下去,再來第二、第三,直到鐵丸全都吞盡了,這頭象就往生了。

國王在那裡看了,大臣們也看到了,原來象師真的能夠調伏大象,這頭象是這麼聽象師的話。但是,這種獸性,野獸的心也有欲,淫欲一時無法控制。哎呀!淫欲很可怕。國王就問象師:『像這樣的欲,要用什麼來調伏呢?』象師無奈地回答:『國王,淫欲是一種無明,唯有佛才有辦法調伏。可是現世無佛。』

『要如何才能有佛呢?』國王又問。『需要很長時間的修行,經過無央數劫,去除一切煩惱,體會宇宙萬物的真理,才能覺悟成佛。』這位國王聽了非常感動,他就發心,『從此開始,我光明王要向著佛道追求,直到能夠將眾生的無明欲念完全調伏。』

佛陀說到這裡,就向阿難及比丘群說:『你們知道嗎?那位光明王,就是我。經過這件事,我發心不斷修行,無央數劫,生生世世,都有不可思議求佛法的心,所以能成佛。

『體解真空徹悟妙有』,這一定要從信解諸法道源,最開頭那一念心開始,一直信解不退。

⊙信解: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除滅一切諸疑惑。世尊為一大事因緣,示現人間,開發無上道。

信解,『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要好好培養善根,要好好深心信解,這就是修行者的方向。能夠這樣,我們才有辦法『除滅一切諸疑惑』。

眾生煩惱,就是因為疑惑、無明,無明很重,貪欲心就難除。所以,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示現人間,生生世世,用很長久的時間來修行,來培養,來與人群結好緣,為著來生來世,佛陀說的話我們都聽得懂,能夠領受,能夠身體力行;這也要生生世世與眾生結好緣才行,所以時時示現人間,來『開發無上道』,生生世世都在開路。

所以《譬喻品》開始,舍利弗一念發心立願,佛陀也為舍利弗授記了。這也是因為《方便品》,佛陀稱讚人人本具清淨的本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而且有清淨無染的一切種智,所以舍利弗才開始信解──深信、解悟,到了《譬喻品》佛陀才為他授記。

再接下來《信解品》,我們就能看到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等人,到了《信解品》開始,陸陸續續也得到佛為他們授記。

⊙須菩提等有如是信解,故異口同音說窮子一喻,以酬如來火宅開示也。

『有如是信解』,就是啟發大乘心之前一定要有信解。對大乘法開始深信理解了,所以佛陀就為他們授記。

聽到他們異口同聲表達出了『窮子喻』,這就是回應『如來火宅開示』。就是在《方便品》時舍利弗理解了,信解了,但是他們還不很信解,直到《譬喻品》,長者、火宅、三車等譬喻,他們才開始真正信解。

⊙須菩提等尋常得小為足,不勤精進,昔無悔責之念,直待舍利弗受記,自生疑悔,更聞譬喻說,方始信解。

須菩提等人過去所修的是小乘行,因此『得小為足』。『我該瞭解的法都差不多瞭解了,我已經證阿羅漢果,我滿足了。』不想再向前進,所以說『昔無悔責之念』,沒有自己反省,學佛的目標本來是要發大心願。一直到了《譬喻品》,他們才開始明白原來舍利弗受記,就是發大心。因此『自生疑悔』,『只守在小乘這個位置,這樣對嗎?』自己開始反省,所以叫做『疑悔』。『更聞譬喻說』,後來聽到譬喻,佛陀用種種方法譬喻,這才信解。

⊙信:必以深心信受,深耕信根。解:必以從信而得如實深解諦理,若不深解,即非真實信法入心,降伏無明。

『信』,就是『深心信受』,一定要深心。我們學佛,最重要就是『深心信受』,要很認真相信、接受,還要用功,身體力行,『深耕信根』。

『解』,就是『必以從信而得如實深解諦理』。真實的道理,一定要很深信,再如實的、很深的去理解。要有深信,才能深解,理解這個真理。『若不深解,則非真實』。若沒有很深的信受、很深的理解,就不是真實。所以,信法要入心。相信這個法的諦理,要很深入我們的心,入心之後才有辦法降伏無明。

⊙故知當佛受請說大乘,增上慢人退席,為不信不解。人天會眾對佛恭敬讚歎,似極尊信,仍為不能瞭解。

在《方便品》時,佛陀受舍利弗三請,開始要說大乘法了,在大會中的五千增上慢人就退席了。這些人為何退席呢?就是因為『不信不解』。他沒有真正很徹底的信,沒有深信,又沒有理解。這群人有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也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竟然還是信心不深,他們所瞭解的法是那麼膚淺,所以不信不解,禮佛而退。

但是,『人天會眾』還有很多在那裡。這些人對佛恭敬讚歎,很恭敬的信,雖然相信,但是還未很透徹瞭解其中道理,所以他們還留在現場,就是要聽佛陀說法。

⊙又諸多比丘等,於說《方便品》時亦信而未解,又人眾中,發大心凡夫聞法雖多領解而或不能深信。

也有很多的比丘,在說《方便品》時就已經開始相信了,佛陀所讚歎的法,他們相信,但是還無法很瞭解。

『又人眾中,發大心凡夫』,在大眾中也有很多凡夫來聽佛說法,用恭敬心來信受。聞法雖然很多,但是領解還未很深,還有一點點的疑。所以,『信』還未很深,何況『解』呢?雖然發大心,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信心為諸法之實體與三寶之淨德,必能先信佛法,由信法故起正思惟,由是深心信解。

『信心為諸法之實體與三寶之淨德』。所以『信』是很重要,信根要很深,這是諸法的實體。真實法入心,就是三寶的淨德。有了深信的心,才能夠去除煩惱,再也不會受到污染再來覆蔽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永遠清淨,這樣『必能先信佛法,由信法故起正思惟』。因為我們信佛,信佛所說的法,所以我們的心能夠靜下來,那叫做『正定』。有禪、有定、有慧,這都是正思惟,『由是深心信解』。

各位,我們就要進入《信解品》了。這『信解』二字,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必能先信佛法,由信法故起正思惟,由是深心信解』。要知道,『信解』二字是我們修行最根本。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