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24日】了達諸法智慧海

Community:
Branch:

『入道持法無難,聞大乘教實難,先從聞說小乘,漸進可語大法,出入而無疑難,轉煩惱成菩提。』

修行,持法有困難嗎?其實只要有心,願意面向著正確的菩提道,抬起腳步向前踏,應該是不困難。難就是難在我們的心,心若轉不過來,腳步就踏不開,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聽法,要聽大乘法,確實有困難啊!因為我們心所求的是對自己有利益,要求對我有利益的法,若叫我去利益他人,與我一點都沒關係,我怎麼會願意接受呢?所以佛陀適應眾生的根機,他就從最現實、人生感受得到的法開始說,讓我們知道,人生確實是苦啊!這麼多苦是如何來的呢?因緣果報。這種過去生所結的因啊、緣啊,這輩子所受的果啊、報啊,甘願,這樣心就會很寬。

在佛經裡有一段故事:過去在罽賓國有一位修行者,這位修行者已經成阿羅漢了,他雖然有一大群的弟子,他卻獨自生活在山中。他要染一件衣服,因為出家修行應該要穿『壞色衣』,將白衣染色。他將草放進鍋裡煮,鍋裡的水變成紅土色,他就將衣服放進去一起煮,就是要染那件衣服。此時正好有一位牧牛人要回家,開始算牛,『怎麼少了一頭牛?』開始就找啊找,看到這口大鍋裡熱水沸騰,好像是血水,他就跑去報官,說:『我遺失一頭牛,這頭牛已經在一位修行人的鍋子裡煮了。』

官府的人來了,看見一大鍋紅色的水煮沸著,就將這位修行人抓去,一關十二年。十二年過後,一位弟子忽然間有一種感覺,他的師父好像在官府的監獄裡面?趕緊就到官府去找人。既然弟子來認師父,喊了冤,官府就去調查那位養牛人,問他當時所看到的情形。養牛人就說:『抱歉啊!我回去之後,看到我的牛已經在家裡了,我的牛沒有少。』原來這十二年是冤獄啊!趕緊,官府的人來向這位修行者致歉。

這位修行者面露著笑容,就這樣恢復了自由,還他比丘的身分。他展現神通,出了牢房,就停在空中。大家看到了,就趕緊跪地膜拜。官府就問:『您明明有神通了,為何您願意委屈十二年,為何不申冤呢?』

他輕安自在,回答:『我在過去生中曾經也是一位養牛人,那時候有一位辟支佛,同樣也是在染布,當時我丟失了一頭牛,不分是非,只是看到鍋子裡在煮的那件衣服,把它當成牛皮,就去報官,甚至惡口辱罵這位辟支佛,所以我已經有幾生世墮落地獄。我生生世世都在懺悔,我生生世世都在發願,若能夠脫離地獄,願意修行。好不容易,經過了地獄等等的苦難,來到這輩子,十二年的餘報已盡了,感恩啊!』

這就是說,修行要先瞭解因緣果報,這雖然是小法,但是我們若不瞭解,就無法真正用功體會大法。雖然是說小法,漸次體會,漸漸地精進,就『漸進可語大法』。

既有造惡的因緣果報,當然就有造福利益人群,在人群中見諦理的大乘法。所以,先瞭解小法,明白因緣果報是真實的,造惡有惡報,造福絕對有福報,如此『漸進可語大法』,自然『出入而無疑難』。進出這個法,入小乘、識大法,這都沒有困難。因此『轉煩惱成菩提』,去除一分煩惱,就增長一分智慧。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我們最近一直在《信解品》中,都是以事來解理,希望我們能更瞭解。『窮子喻』,這位長者接近了貧窮子,時間這麼長,言語相通了,窮子的心安了。說到這裡,須菩提再說,『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須菩提再向佛陀說,那時候,那位長者已經年老,身體有病了,自己知道時間剩下不多了。

下面這段經文說,『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

現在長者說現出他真正的身分,告訴貧窮子,『我有很多金銀珍寶,庫藏有多少,應該如何貿易進出,你都很熟悉了。』

⊙喻中道真實法,大乘教理,一理通則應萬法非多。約種種法門,亦得隨緣應機言多,勸學中道。

這就是譬喻中道真實法,大乘的教理,『一理通,萬理徹』。這個中道真實法、大乘的道理我都通了,即使萬法也不算多。不論眾生有多少煩惱,就有多少的法能夠對治,所以『約種種法門,亦得隨緣應機言多』。佛陀說了這麼多的道理,無非是要勸誘大家好好學入中道。中道,就是不要執『有』,也不要執『空』,走『中道』的道理。

⊙明一切法門皆是珍寶。

其實這些都是方法,所以『明一切法門皆是珍寶』。不論是『談有說空』,都是應眾生的根機。

⊙倉庫:定慧,包藏一切思惟修定智慧,無所缺少。

我們人人本性慧海廣無邊際,就如倉庫一樣,能夠容納很多。也能譬喻『倉庫』如定慧,能夠『包藏一切思惟修定智慧,無所缺少』。

⊙內充外溢,故云倉庫盈溢。即十八空境相等。

我們要專心定下來,好好地思惟,我們要虔誠,要殷勤精進,要入人群中造福。在人群中都是我們的法門,只要我們思惟修定,自然智慧就不會缺少,就與佛同等了。這就是表示這個倉庫非常飽滿,『內充外溢』,我們一點都沒有缺少,大家都富有智慧,人人的倉庫都是盈溢,本性慧海,我們的覺性智慧就是這麼充足。

這也能說是『空』的境界,『十八空相』等等,這在《般若經》中分析很多的『空』理。『十八空』裡面包含的,除了談『空法』以外,還有『六度萬行具備』。

⊙般若教中,六度萬行具備,權實二智雙顯,內充外溢,故云:倉庫盈溢。

就像我們常常說『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用無求的心,這就是『空』的道理。付出就是『六度』。『六度萬行』,不論你做了多少,萬行具備,都包含在其中。所以『權實二智雙顯』,這就是『十八空』。『內充外溢』,我們自己裡面,已經法全都入我們的心。

什麼叫做『十八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

就是這樣的『空』,空、空、空。所以付出無所求,不要計較,這樣我們的心自然就無染著。

⊙約四教說,別教空理如金,通教空理如銀,藏教空理如珍寶,圓教總攝藏通別教之空,即一切法空為座,故名倉庫盈溢。

我們開始學佛學法,不離四種教說,佛經中分成『四教』。

四種的教法,『別教』的空理,就如金一樣;『通教』的空理如銀;『藏教』的空理就如珍寶;『圓教』是總攝,圓滿的教育就是總攝,總一切法,攝一切善。這叫做『藏通別圓』,總共有四種教法。

最圓滿的,《法華經》是屬於『圓教』,就是空有兼說、大小乘兼說,總攝『藏通別圓』的空理,就是『一切法空為座』。這樣叫做『倉庫盈溢』,很充足的法。

⊙其中多少:譬喻般若廣略二門,菩薩行般若,應知廣略相,如大品般若為廣說,般若心經為略說,略則為少,廣則為多。

『其中多少』。這就是譬喻『般若廣略二門』,可以很廣,也可以很簡單;廣的就如《大般若經》,簡單的就如《心經》。你們每天晚課都有誦《心經》,很簡短。若是開闊來說,那就無量數了;將它攝受起來,『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沒有煩惱,一切的苦厄完全斷除。所以我們若能通徹瞭解,一理通,則萬理徹。

⊙所應取與:自行為取,化他為與。或取以自利,或付出以利他。

『所應取與』。『自行為取,化他為與』。『自行』就是自覺,自己去做了才能真正體會得到。我們已經體會到了,還要發大心,將這個法給人,不要只是自得,我們還要度他。

看看,我們救濟的多少國家,多少貧困的人,我們幫助他之後,向他說道理,他們能接受,將他得到的米再分出一些去幫助比他更貧困的人。這是『貧中之富』。而我們修行者,要成為法財的『富中之富』,心靈富有。所以我們不只是求法入心,還要將在心中的法履行於人間,去幫助別人,『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這表示我們已經都瞭解了。

⊙汝悉知之:金銀財寶為性具功德。其中多少,所應取與,即性空緣起之性用。了達諸法性,是為汝悉知之。

『汝悉知之』,你全都瞭解。『金銀財寶為性』,這就是功德。金銀財寶是譬喻人人的本性,人人本具的功德,你若有用功,功德還是你自己的。

『其中多少,所應取與』,原來你就有了,『即性空緣起之性用』,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只要你體會到了,一切因緣成熟,我們應該要好好利用它。

這面鏡子,清淨能照山河大地,明明了了。我們能了達諸法性空,也能瞭解諸法富有,這就是『汝悉知之』,你都知道了。

⊙性空緣起:謂一切諸法自性本空,皆從因緣和合而生,若不和合,則無是法。如是諸法性不可得,是名性空。

『性空緣起』的道理,就是說『一切諸法自性本空,皆從因緣和合而生』。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因緣來人間,與父母的因緣,與你過去所造作的因緣,業力所帶來的,每一個人都一樣,『皆從因緣和合而生』。若沒有和合的緣,什麼都沒有。所以『如是諸法性不可得』。

一切的法就是人人來成就我們,會合這個因緣,所以我們應該要時時抱持感恩心。在法中人人要精進,煩惱才能去除,我們的『性空明鏡』才能展現;煩惱擦淨了,這面鏡子才能清。看到這面鏡子,其實裡面都空,擦清淨了,你照映外境就很豐富。學佛我們要真正用心,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