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4月01日】弘揚正法 遠離苦難

Community:
Branch:

上人感恩年長志工的一路護持,「在慈濟四大志業都可見他們的愛心付出,不管是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我們這一群老菩薩、年輕及中年的菩薩,慈濟人這一片愛心,他們都很盡心在付出,看看國外的菩薩,也是這樣在付出,普天之下愛的能量廣披寰宇,這都是我們大家用心做出來的。」(攝影者:朱敏)

【證嚴上人4月1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早晨,大家有沒有什麼感覺?三點四十分,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3.2的地震,非常淺層,深度才2.4公里,我們都有明顯的感覺;五點左右又發生一次,也是有感地震。」

4月1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提及地震頻頻發生,但願都是正常的地熱的釋放,希望一切都平安。

悲心盈懷尋水源 救拔遠離苦難地

地大不調的現象,令上人不由聯想起衣索匹亞,長期以來處在動蕩不安之中,加上多年的聖嬰現象,乾旱加劇,影響士農工商,形成惡性循環,整個國家人民大部分都偏於貧窮。

事實上,早在一、二十年前,當慈濟志工踏上這塊土地時,汽車在寬廣的石頭路上行駛,像是走在沙漠裡一樣乾旱,看到有幾片土地是乾旱、荒廢的,沿途也可以看到戰車及坦克車廢棄在路邊,從中感受到當地人民的貧苦;女人更是苦,要提水不簡單,必須將水桶放在頭上,一天跑好幾個地方,卻只能拿到髒汙的水。

「沒有水怎麼辦?」慈濟志工從高處將水集中引到低處的水槽所在,供應居民使用,以解決飲水問題。

上人疼惜地說,「慈濟人和無國界醫師協助他們建立起醫療系統,建蓋醫學中心,但是沒有磚塊要如何蓋?他們必須把石頭敲敲切切,敲得一塊一塊,切得方方的,就這樣疊起來……那時候幫他們蓋好的醫療中心,小小的並不大;還有幾個診所更是簡陋。」

一、二十年後的現在,當地日益乾旱的問題並未減緩,上人深感不捨,「人間菩薩曾經踏進那塊苦難地,長期規劃及長期付出,但是我們在當地找不出一粒種子,所以很無奈,時間一晃就一、二十年過去了,看到他們現在比過去更苦……」

「現在聯合國開始在呼籲各國能伸出援手,已經有一百七十萬人需要人道救援,還有三十八萬人急需糧食,到底要怎麼救?」上人悲心盈懷,感嘆地說,「想到那一大片土地那樣荒蕪荒涼,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救起?儘管有物資,也無從做起,苦啊!」

誠懇用心獻真情 惜福愛物願和平

接而關注塞爾維亞的難民生活,同樣令上人不捨。慈濟志工前往關懷來自敘利亞等國難民已超過一個月,志工設身處地以真誠的心去付出,與難民之間經過長久的互動,彼此間已建立起情感,搭起溝通的橋樑。

譬如志工了解到難民盼望能吃到乾飯,志工便用心設想,泡煮香積飯時,把水控制得剛剛好,讓白米飯粒粒分明,「你看,多虔誠,多用心啊!米飯從臺灣這樣辛苦用空運送去……聯絡航空的一條線,緊急趕快聯絡航空,還有打包的一條線,兩頭同時進行,一天之內就準備完成,隔天就已經上了飛機。這時候,人也是利用一天的時間趕快學如何泡,多少水泡成粥?多少水泡成飯?」上人更是親自品嚐,確認泡了四個鐘頭後的米飯是最適宜食用的,也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熱度,這才安心讓志工送出去。

慈濟志工並細心為難民提供環保碗,以減少垃圾問題。其中有一位難民的環保碗出現裂痕,在場的波士尼亞志工藉此機會與他們分享慈濟志工「誠與愛」的付出,說明慈濟的環保碗不易破損,人人使用環保碗要惜福愛物,珍惜這一分情,難民們都接受了這樣的宣導。

波士尼亞志工也懂得孩子的心理,帶動難民孩子,讓他們快樂玩遊戲、做美勞等,「他們知道慈濟人陸陸續續要回去,彼此已經有感情了,難怪離別依依。慈濟人知道他們要往歐洲去,所以為他們加強教導英語和德文,還用靜思語教導,他們真的很開心;這都是愛的能量,有愛的人生才能看起來和平快樂,但願天下都和平,快樂才能長長久久……」

正法住世需弘揚 走入苦難菩薩行

上人開示,「法在世間,人天都很歡喜,其實正法住世,都是在一念心,人人的心能接受法,那就是正法,看看當地的菩薩正在弘揚正法的時刻,菩薩道就是『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就是要走入苦難眾生中去付出,這就是菩薩,這就是正法,所以我們要用心在人間。」上人舉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為孩子發放助學金、舉辦義診活動,希望同時能照顧到學生的身心;慈濟志工這樣用心的付出,即是愛的能量的展現。

慈濟五十年來,當初跟著上人長年累月從事慈善救濟、籌募建院基金的年長志工們,無所不付出,令上人時時感念;如今欣見慈濟四大志業一一展現,他們的精神仍神采奕奕,始終精進在慈濟菩薩道上。

上人感恩年長志工的一路護持,「在慈濟四大志業都可見他們的愛心付出,不管是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我們這一群老菩薩、年輕及中年的菩薩,慈濟人這一片愛心,他們都很盡心在付出,看看國外的菩薩,也是這樣在付出,普天之下愛的能量廣披寰宇,這都是我們大家用心做出來的。」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