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17日】誓宏度眾大乘覺情

Community:
Branch:

『納納乾坤大,廣大能包容;誓宏度眾生,大乘覺有情;窗牖窺子身,顯處明道心。』

想想看,大地乾坤廣闊無量啊!看看天地能夠包容萬物,其實我們人人的真如本性若能夠發揮出來,不就是一樣,天地萬物都納受在我們的真如本性之中。

本覺慧海,天地萬物無不包容。可惜我們就是凡夫,真如本性受煩惱無明惑覆藏著,一直都是生活在芸芸眾生的見解中,我行我素。『我的習氣就是這樣。』『要改嗎?』『不容易啊!』改自己的習氣很困難,這不就是人人都有這樣的習氣嗎?

但是,我們到底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讓我們慢慢改呢?既接觸佛法了,我們應該要即時即刻用心調整,趕緊將無明一項一項清除、淨化,不要再留著我們的習氣煩惱。若能這樣,我們的真如要早日發揮它『納納乾坤大,廣大能包容』這種心靈的境界,我們才有辦法真正發揮這樣的作用。

用心吧!實在是不困難。偏偏就是我們的習氣執著住,才會這麼困難。我們要用方法來除掉習氣,那就是『誓宏度眾生』,要發大願。

發弘誓願,就是自度、度他。每天精進是自度,但是,瞭解道理之後,我們應該要度他,要身體力行,要行在大菩提道。所以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芸芸眾生,我們不忍眾生受苦難,不忍眾生一直造業,才來承受共業;共業,氣就大了,就容易影響到天地之間四大不調。尤其煩惱業力引起了人心不和,人禍就在這個世界不斷發生,烽火連天,人間愈來愈惡濁。不過,我們還是要從那一念初心發願,身體力行,人人若都能這樣,這種廣大的弘誓願,眾生彼此相度,互相啟發,就是『大乘覺有情』。

這個大乘法,我瞭解法了,瞭解天地宇宙萬物之間的道理,這些道理源頭我們清楚,自然就不會去複製煩惱;不只不會複製煩惱,我們還能夠成就因緣度眾生,這叫做覺有情。佛陀不就是覺悟之後,為了度眾生,生生世世來找出了如何與眾生有緣,製造因緣。我們也是一樣,有緣的眾生,有機會我們就要造因緣度眾生,

哪個地方有災難,我們就要趕快用方法去付出。時間,任何時間;空間,普遍任何一個地方。我們瞭解道理之後,視眾生,芸芸眾生苦難中,菩薩所緣的是理所當然,大家無所求,開闊的心胸去付出,這不就是『弘誓度眾生,大乘覺有情』。

就如佛陀視天下眾生如一子。在︿信解品﹀這段經文,從須菩提開始到迦葉尊者,用貧窮子來譬喻,現在已經長者在門內看出窗外去,孩子的身影就在外面。雖然是窗戶,但是看出去還是遼闊的境界,這種『窗牖窺子身』,從裡面看到孩子還在外面除糞,在做這些粗俗的工作。所以他就要用心,脫下莊嚴的衣服,開始去接近,慢慢用方法,用小乘法,一直漸漸地接近,接近大乘法。

如那位長者脫下莊嚴的服裝去和這個孩子一起勞作,慢慢地接引他,進來了,打開倉庫,讓他看裡面有很多寶物。像這樣用很顯著的方式,讓大家能夠瞭解這個道,菩提大直道,應該是在我們的眼前,這種『顯處明道心』。其實條條的菩提大直道,我們走出去並不困難,人人都本具佛性。

⊙『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淨諸房舍』《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所以前面的經文,『除諸糞穢,倍與汝價』。因為已經接近這個貧窮子了,告訴他:『一起去工作,那個工作你也會做。就是做這些粗工,除掉那些垃圾等等,價錢又不錯,可以讓你安定生活。』這樣慢慢誘引他,這個貧窮子聽了覺得可以,就來了,開始『為除糞穢,淨諸房舍』,就是做這些工作。就如小乘聲聞緣覺,為了要如何了生脫死,他們按照這樣的方法修,安穩他們的心。

接下來經文就說,『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於是長者,著弊垢衣,執除糞器,往到子所』。

這段經文,長者在窗內看到外面的這個兒子了。『牖中窺日』,窗戶,『牖中』就是窗戶裡面。在窗戶內能夠看外面,例如看到太陽,太陽那麼大,其實我們從窗戶內就可以看到。就如我們的真如本性藏在我們人人的心裡面,但是我們自己看不到。

⊙長者於牖,常見其子:牖中窺日,指從窗,喻見識,從狹隘門窗透視。喻大法難投,接以小法,終得大法。如納納乾坤大,自牖之象也。

佛陀在他的本覺中,瞭解眾生人人本具佛性,那種很奧妙的道理,以佛陀的見解來看,就譬如見識。從很窄的門窗透視出去,就是表示小乘法。因為眾生的根機就是適應這樣的法,只好用這樣的法來適應他。

譬喻『大法難投,接以小法』,要接引這些人就要用小乘法,所以『終得大法』。

就如那位長者看兒子,兒子就是需要從這樣範圍的法來應度,所以從權教開始,以小法慢慢接近,慢慢來幫助他,讓他慢慢能接觸到大法,心靈的境界,『如納納乾坤大』,就像乾坤那麼大。從牖,就是從窗內那個景象來看外面的境界。

⊙念子愚劣,樂為鄙事:父知子樂小。愚劣:即長行之贏瘦憔悴。鄙事:即長行之糞土塵坌,污穢不淨。二乘人樂修小乘法,故曰樂為鄙事。

『念子愚劣,樂為鄙事』。『父知子樂小』,兒子就是這樣『樂小』。這是父親從窗內來看兒子,他在那裡做除糞的工作,好像做得很自在、很歡喜,知道他現在在這個小法中很安然。這是佛陀瞭解眾生的心,人人還是守在獨善其身。

『愚劣』,孩子的心志還是在愚劣中,心智還沒開。這就是長行文,在前述這段經文說『羸瘦憔悴』。長者看到兒子全身很瘦、很邋遢,沒有莊嚴的衣服穿,好像失去了營養。這表示慧命還未成長起來,所以沒有莊嚴相。

『愚劣,樂為鄙事』,就只想做這樣粗鄙的工作而已。如我們只知道,『我要斷煩惱,我要去無明』,其實還有很精細的惑,塵沙惑,這種塵沙惑的無明,他還不想去除,只是到斷煩惱這樣而已。這樣不夠,我們連惑都要斷除,才不會又外面的境界一來,迷惑就生起,這不是究竟修行的方法。

『鄙事』,就是長行文所說的『糞土塵坌』。像這樣『污穢不淨』的東西,但是他『樂為鄙事』,他就是只想做這些,只想去除表面上的煩惱,深的惑,他還不關心。二乘人就是『樂修小乘法』,就只要在這樣的境界,『故曰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著弊垢衣:脫珍著弊,毀惡生死,讚涅槃之善法。

『於是長者,著弊垢衣』,從此開始,長者就脫下瓔珞、莊嚴的衣服,穿上骯髒的粗衣。這不就是在描述佛陀已經成佛了,已經解脫,這麼尊貴的法身,卻要與庸庸碌碌的凡夫相處在一起,與他們的生活都一樣。這就是描述佛陀疼惜眾生的心態,所以他願意再入娑婆世界,接近眾生,所以才會『脫珍著弊』,脫下了珍貴莊嚴的法衣,穿上與凡夫一樣粗弊的衣服。

『毀惡生死』。他要破除我們人人對生死的戀著。我們都是迷戀在生死中,他就是要讓我們很清楚瞭解,有種種無明煩惱罪惡會合起來,才有生死。尤其是五道,天、人,下去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道,這是苦不堪。這樣叫做『毀惡』,就是要我們厭棄的意思,不要再戀著於生死中。

『讚歎涅槃之善法』。『涅槃』的意思就是滅盡煩惱,得到解脫的心靈。解脫的心靈境界是那麼莊嚴,就是華嚴世界,心靈靜寂清澄,輕安自在。這種涅槃善法,這是佛陀一直一直用心來教育我們。

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就如長者『執除糞器,往到子所』。

⊙執除糞器,往到子所:即隱勝應身,現劣應身,示同眾生,故曰往到子所。

這位長者為了教育兒子,他就以身作則,拿起了掃帚、畚箕來清掃。『即隱勝應身,現劣應身』。原來的清淨法身就隱起來,現出這種劣應身,與我們眾生一樣的形態。『示同眾生』,與眾生沒兩樣,所以叫做『往到子所』。這位長者很甘願去接近貧窮子,就如佛陀來人間,在這五濁惡世,五趣雜居地,不論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四生五道,他都到達,為了要度眾生。所以這樣叫做『到子所』,到子所去,布置度生的因緣。

⊙即同眾生則有三障,故長行曰:狀有所畏。

『即同眾生則有三障』,即然和眾生一樣,就會有三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因為有『煩惱障』,所以我們就貪瞋癡,種種的愚癡、惑這樣累積起來,這叫做煩惱。煩惱會障礙我們的道心,就會成了業,『業障』就是五逆十惡等等,業障既成,自然就要受報應,所以就有『報障』。這叫做『三障』。

各位,學佛,我們難得能親近佛法,佛陀應身在人間,法也是留在人間,我們要好好用心,應該將我們的心開闊,發弘誓願來行大乘法度眾生。佛陀的慈悲,不要辜負佛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