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09日】五乘各入法中

Community:
Branch:

『承法育悉安隱,聞法獲生善處,二乘離煩惱障,菩薩離理事障,人天離三惡障,五乘各入法中。』

聽法要用心聽。我們有福能聽法,承著法來培養我們,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在佛法因緣,好好聽法。我們瞭解佛法了,自然外面的境界來,我們能是非分清楚,不對的事情不去做,過去的業來了,甘願接受,這樣就是明道理、消業障。現在的法,我們要及時接受,這樣就是增長智慧,就能很安穩。這就是因為聞法,所以能讓我們『獲生善處』,減少了無明業障,來生能承今世接受佛法成長的這個智慧、這個善法,帶到來生,來生再遇到佛法的因緣也比較容易。所以『聞法獲生善處』,就是好的因緣會比較充足。要不然,哪怕我們很想要修行,已經發心修行,在聲聞、緣覺這二乘,我們也帶著煩惱障而進來。

二乘修行所要下的功夫,首先就是離『煩惱障』,要去除煩惱障。煩惱障,就是貪、瞋、癡、慢、疑,惱亂我們的心神。若是菩薩,菩薩修行就要離『理事障』,去除理與事的障礙。因為它障礙了我們的正知、正見,自我障礙,所以對於外來的事物道理,我們也會受到外面的境界影響,使得自己的智慧發不出來,自己障礙了。

外面是什麼事情呢?現在的人心,五濁的惡世,人的心態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呢?人群中的紛擾啊!這種理,我們要如何去分析?我們若是理不通達,有障礙就通不過去,儘管我們發心,但是我們通不過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障礙了我們,這叫做『理障』。

第二叫做『事障』。事障,就是眾生由無明障礙。我們過去生中有重重疊疊的無明煩惱覆制住,我們隨著這個業力障礙,不明道理,這些事情不斷覆蔽著,所以自己就無法解脫了。

重重的障礙,所以我們還是在生死中,要在人群中脫離煩惱實在還有困難。雖然發心要行菩薩道,卻是我們要趕緊精進,要修『離理事障』,我們要脫離理與事的障礙。二乘要脫離煩惱的障礙,菩薩要脫離事與理的障礙。

人天所要修的,要脫離的是『三惡障』。人天還有三惡障,它會障礙正道,會害我們的善心。三障,第一就是『煩惱障』,有貪、瞋、癡、慢、疑把我們障礙了。

第二是『業障』。因為過去生中不斷造作,所以我們善惡業帶來人間、天堂,在人間、天堂,我們也還未脫離業的受報。哪怕我們有心接受佛法,我很想要聽,我很想要修,我很想要身體力行,偏偏就是受『業障』左右了,這個『業障』一現前,心糊塗了,就造了五逆十惡的業。

第三叫做『報障』。造這麼多的惡,五逆十惡若具備了,將來也是由不得自己。要到哪裡去呢?那就是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道的果報。

我們現在既發心立願了,發大心要行菩薩道,我們必定要去除這些障礙。我們內心本具的覺性,那些無明要去除,我們本具的真如本性才能現前,事理才能通達,這就是我們行菩薩道要下的功夫。

二乘也是一樣,我們現在要提高警覺,警覺我們的心,不要被外面的人我是非、紛紛擾擾來擾動我們的心。我們要好好接受佛法滋潤我們的慧命,讓它成長。

五乘,就是根機不同,若是小根機,經不起強盛的惡法,就容易把我們轉走了,把我們感染了。所以我們還是發大心、立大願,希望我們能夠自我培育大乘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田裡好好培養大樹大根的種子。

前面的經文說,『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

眾生根機不同,聽法,總是現在就能得到法益。聽到很歡喜,我會改,我會修,這樣漸漸在改變,以後就是『以道受樂』。

接下來經文,『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剛剛說的,二乘要離煩惱障,菩薩乘要離理事障,人天乘要離三惡障。下面繼續解釋。

⊙既聞法已,離諸障礙:若為二乘,則離見、思障礙;若為菩薩,則離無明障礙。離諸障礙,即現世安隱。

『若為二乘,則離見、思障礙』。二乘要離煩惱,煩惱不離見解與思考。我們的思考、見解,有很多外面紛擾的煩惱,我們要很用心去分析瞭解。『若為菩薩,則離無明障礙』。無明就是塵沙煩惱,有事、有理,事理我們都要分得很清楚。

人、事,眾生芸芸,很多的無明,我們要如何去分析呢?不只是自己要清楚,我們也要帶給眾生很明瞭。所以,塵沙惑、無明煩惱,這些障礙,我們都要一一去除,這叫做『離諸障礙』。若能夠這樣,我們今生此世,慢慢地煩惱去除,心會慢慢地較安穩下來。

⊙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任力入道,即後世以道受樂,亦是報因感報果也。

『任力所能』。這輩子好好將法入心,我們堪受多少法,就要好好地接受下來,這樣道入我們的心,為我們的未來世鋪一條路。所以『後世以道受樂,亦是報因感報果也』。這輩子好好將我們的因種下,培養未來的果。

⊙受樂:釋安隱。聞法:釋生善處。

我們現在已經懂得要培養種子了,這就是已經有樂,未來去除苦而接受到樂。苦就是無明,無明、有煩惱才會苦;樂就是去除無明,得到法的快樂,這樣就是『受樂』。受樂就是表示安穩。

因為我們接受佛法,已經知道去惡從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得到法很快樂,我們安心,未來所受報的地方,我們會安穩。『聞法』,就是表示我們將來應該也是到善處。

下面的經文,再一段解釋,『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如彼大雲一時等澍,而草木已各隨其種性蒙潤生長矣。

就『如彼大雲一時等澍』,就是說大雲已經密集起來了,開始雲集,因緣成熟就會下雨了。雨下來,就像洩下來一樣,『草木已各隨其種性蒙潤生長』。不論是草或是木,大地上所有一切卉木叢林種種,雨水下來,全都『蒙潤生長』。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合如來身、如來法。

『合如來身、如來法』,就是表示像如來的法身一樣。『如彼大雲,雨於一切』,雲密集,雨已經降下來,這就是譬喻佛如來的法身。佛陀的智慧,要如何能一雨普潤,一乘法,普被群機?這個時候,佛陀已經老邁的時候了,法華會上,什麼根機的人都有,佛陀這時候就像大雲密集,雨很普遍降下來,就如如來的法身,這個法要普被。

⊙大雲帖合形聲兩益;雨於一切,帖合澍雨。

『大雲帖合形聲兩益』。形,你看到雨,雨下來的形就是這樣一條一條,其實是一滴一滴的水,但是下得很快,就變成一條一條的形。雨落下時,與地上的東西接觸,就有聲音。地上有坑,小坑就有水,大坑、大湖、大河、大川,自然我們就看到各不相同的形。有凹下去的地勢,雨水就會積在那裡。

⊙卉木叢林及諸藥草:三草二木。卉木藥草,帖合受化眾生利鈍怠進。

『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卉木就是所有樹的總名,以及藥草的總名,都稱為卉木。所有大地上一切的草木,這是譬喻『帖合受化眾生利鈍怠進』。不論是大根小機,大根大葉,中根中葉等等,就是隨著雨落下來,它能接受多少。就如我們接受法的人,我們到底是利根,還是鈍根?是精進還是懈怠?你若是精進的人,修二乘法的人,我們要趕緊力斷煩惱障。修菩薩行的人更利根,我們就要趕快修斷除事理的障礙。這就要看我們的根機,如何接受法,如何斷除我們的煩惱無明。斷掉一分煩惱無明,我們就成長一分清淨無染的智慧。

⊙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一一如其種子習性,物蒙法潤,隨分皆足;各遂物性,而得生長。

『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看看我們的根機,『一一如其種子習性,物蒙法潤』,不論你是大地上什麼樣的東西,都是承蒙著法雨,隨這件東西所需要的,『隨分具足』,各應所有需要水分的東西,都能得到利益。所以『各遂物性,而得生長』。

⊙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帖合受潤得益。

『如其種性』,種種的性,都『具足蒙潤』,不論他是什麼性,都能受到雨水,就是譬喻『受潤得益』。一棵樹,一株草,五穀雜糧,最盼望的是水分充足,能夠生長。

⊙種為種子,有發生之義。性為性分,有不改之義。

『種子,有發生之義』。只要有種子,它就會發芽。種子需要雨水滋潤,它就會生長。我們人人本具佛性,所以我們的慧命受法水滋潤也能夠成長。

『性為性分,有不改之義』。隨我們的性,我們是小乘人的習性嗎?只想要獨善其身,或者想要修人天福,這樣的習性嗎?隨你們的習性,就是這樣隨性的分量去吸收。『有不改之義』,因為這個性就是這樣,這是松的種子,它接受到的生長,就是長成大松樹。這就是性不能改,它各具本性,種子的性本來就是這樣。就如我們各具真如本性,我們各人有各人外面熏習的習性,有很多種,我們要好好去體會。

⊙各得生長:契合現世安隱等,土地義含。

這些種子與土地會合,水再灌溉,因緣會合,種子就各各能生長。

各位,學佛,真正是承法來養育我們的慧命,讓我們能夠安穩。知道修善得善因,讓我們能夠趣於善處,不要再糊糊塗塗造業。到底將來是在三惡道呢?或是在三善道呢?或者是脫離生死,再入人群來度眾生?這是我們在法中,看我們如何接受。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