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08日】根有利鈍悟有前後

Community:
Branch:

『前五人得佛授記,會中有下根聲聞,以佛果非己智分,故不發大心入群,是謂彼等上座承擔大法,宜得授記。』

大家看這段文,應該回顧過去,我們《授記品》一直再往前推,總共是有五位得佛陀為他們授記了。《授記品》已經結束了,但是要結束之前,佛陀恐怕下根機的人『以佛果非己智分,故不發大心入群』,佛陀擔心這些還沒有得到佛授記的人,生出自卑感,以為『非己智分』,以我自己的智慧,可能我無法得到佛果,所以這與我無份,授記與我無緣,我永遠都無法成佛。所以他永遠就不發大心,就不願意入人群去。這是佛陀所擔心。

『是謂彼等上座承擔大法,宜得授記』。這些小根機的人自己覺得,『彼等』,就是指前面五個人,他們個個是上座,他們人人才是應該承擔大法,所以他們應該得授記。這是下根機的人的想法。佛陀擔心這些人就此一直沉下去,所以佛陀在前面就說,會中五百弟子皆得授記,汝等同樣要用心善聽。

⊙佛授上中根記,又顧憐小根自卑,是以於五百弟子特為標明應當授記,即為起下文三周說法之緣由。

『佛授上中根記,又顧憐小根自卑』。佛陀為上根弟子舍利弗授記。大家應該瞭解了,從《方便品》到《譬喻品》,在《方便品》中,舍利弗知道佛陀要『開三顯一』,過去是開方便門,就是為了今日要顯示一實乘法。這是舍利弗體會了,所以舍利弗是上根機的人,佛陀就為他授記。

迦葉與須菩提等四人,他們是中根器,因為看到舍利弗得佛授記,信心大增,啟發了他們發大心,體會佛陀教法的真理,他們能通達瞭解,因此以『窮子喻』表達自己的心聲。這就是中根得佛陀授記。

佛陀是人間大慈悲父,在上中根已經受記之後,又顧及憐惜這些下根機、還沒有很瞭解真理的人,他瞭解這些小根機的人的自卑心,所以『於五百弟子特為標明應當授記』。前面的經文結束之前,就說,『還有五百弟子應當授記,大家要好好聽。』表明應當授記。『即為起下文三周說法之緣由』,再接下來的經文,就是表達出三周說法之因緣。

古時候的大德法師,這些祖師,大家專心研究《法華經》,其中有《法華文句》、《法華經句解》,還有《法華玄義》,這都是在解釋《法華經》的意義。

⊙『法華三周』出自《法華經玄義》。法華三周者,謂佛說法華經,因聲聞之人根有利鈍,悟有前後,故有三周不同焉。周者,周足之義。

法華三周是《法華玄義》的一段文。『佛說法華經,因聲聞之人根有利鈍,悟有前後』。大家的根機有利、有鈍,要體會、覺悟佛的道理,因根機不同就會有前、有後。舍利弗領先,後面跟上來的還有迦葉、須菩提、迦旃延、目犍連,他們前後已經體悟到佛在法華會上所開權顯實的道理。『故有三周不同焉』。前面為利根、中根,已經二周說法了,後面還有下根機的眾生,所以還有第三周說法。

『周者,周足之義』,就是要到了他們能圓滿具足。佛陀的慈悲,法,要讓大家很清楚瞭解,不厭其煩,一次再一次。就像初覺悟時,初轉法輪,光是為五位比丘,『苦、集、滅、道』,也要三轉法輪。所以我們要瞭解佛陀的心。

三周,第一就是『法說周』。

⊙法說周者,佛為上根之人作三乘一乘說,開三乘之權,顯一乘之實。即方便品中所談一乘真實是也。

就是告訴大家,前面四十幾年是開三乘方便的法門,其實這三乘就是一乘法。將它三乘歸一,這是為上根人說的。舍利弗,他就是會中上根機的人,他瞭解『開三乘之權』的道理。為什麼佛陀要開三乘的方便法呢?原來眾生根機不同,而這根機就是來自於人人煩惱的厚與薄,習性各不相同,佛陀就應眾生的根機、習性去投其所好,讓他願意接受,所以他就要開三乘之權。舍利弗體會到了。

『顯一乘之實』。開始說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可成佛,不厭其煩,希望人人從方便道找回真如的道理,所以『顯一乘之實』。歸途無二門,唯有發大心,行菩薩道,要入人群中好好去歷練出來。所以『開三乘之權,顯一乘之實』,說三乘法,這個方便,原因就是要顯出人人具有真如本性,大家要體會人人可成佛的道理。也就是《方便品》中所談一乘真實的道理。在《方便品》就是一直說諸佛的真實相,真實的智慧,就是不斷這樣說,舍利弗體會到了。大家再回顧《方便品》,那段時間也說了很久,大家要用心。

第二就是『譬喻周』。

⊙譬喻周者,佛為中根之人,於上法說周中不悟,更作三車一車說。初許三車,是施權;後等賜大車,是顯實。即譬喻品中所談是也。

這就是在《方便品》能夠啟悟到的人不多,佛陀憐憫這些中根機的人,所以他接下來就在《譬喻品》說『火宅喻』。

這間大房子裡一切都已經舊了,裡面也慢慢地火燒起來了,孩子無知懵懂,還在裡面貪著遊戲。譬喻三界裡的眾生,因為無明而不斷在造業,不斷貪、瞋、癡,造成了驕慢、懷疑,所以對佛法不願意接受,真理不願意接近。這就是大地眾生的癡迷。

佛陀如三界的導師,就像這間大房子的長者,看到孩子在裡面,房子已經毀壞了,火已經慢慢地燒起來了,每個角落,火種已經點燃了,孩子還是在裡面玩,危險啊!所以一直呼喚著:『快出來啊!』但是孩子玩得忘記了,也沒有聽到,聽到了也不願意接受,還是在裡面繼續玩。長者不得不運用他的智慧,外面設三輛車,呼喚孩子出來,『來啊!來啊!你們想玩的東西,外面更多。』

『初許三車』,起初排三輛車在那裡,讓他們去挑,這就是施權。『後等賜大車』,後來大家出來了,安全了,長者開始現出大白牛車,這隻牛很健壯,這輛車裝飾得這麼莊嚴。『來,打開看看裡面。』哇!這麼豐富的寶物,應有盡有。讓大家看,『來,你們挑選這三輛車,我不如給你們這輛大白牛車,人人有份。』不是羊拉的車,不是鹿拉的車,是這輛大白牛車,裡面應有盡有的寶物。大家看了歡喜,就願意選擇大白牛車了。所以『後等賜大車,是顯實』。這就是佛的心意。

就如這位大長者,要給孩子的東西原來是應有盡有,全都給他們。佛陀的智慧,虛空法界,天地之間,所有萬物的真諦道理,佛陀所覺悟的,無不希望眾生人人與佛同等的體悟,這就是佛陀的慈悲。所以於《譬喻品》中,所談的就是開權顯實的大道理。

第三周,就是『宿世因緣周者』,是佛為下根人所要說的法,這就是在《化城喻品》。

⊙宿世因緣周者,佛為下根之人,於上法、譬二周之中不能解了,遂說宿世,曾於大通智勝佛時同下一乘之種,令其得悟。即化城喻品中所談是。

大家不要以為,接下來後面那些經文都是說給下根人聽的。你們要用心啊!下根人,佛陀要為下根人說法,是要用盡心思,是至高無上的法,才有辦法讓下根人能覺悟。要說給聰明人聽的話不困難,要說給愚癡的人聽到懂才是真學問。所以,『宿世因緣周者』,佛為下根之人,於上法、譬喻二周中不能瞭解的人,他要為他們講宿世因緣法。

『曾於大通智勝佛時,同下一乘之種,令其得悟』。過去大通智勝佛那時候開始所播下的種。說不定你和我,我們大家都是與佛同時,在大通智勝佛時接受教育,那個時候,大通智勝佛已經為我們播種了,能成佛的種,這一乘之種,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人人本具覺性真如,人人本具,已經播種在那裡,『令其得悟』。我們過去都曾經在那個地方,要不然我們現在不會同時坐在這裡,明白因緣就是這樣來的,只是我們的根機比較鈍,所以從過去一直到現在,到底我們覺悟了多少?

⊙正宗分為顯一乘之境,有三周說法,其中法說利上根,喻說化中根,今為利下根乃說因緣。是為第三周說法,因說利下根之緣起。

在正宗分就是為顯一乘之境,所以有三周說法。其中,法說是利上根之人。法說,就是完全用真理說給大家聽,是上根人有辦法體會。譬喻說是教化中根之人。今為利下根,所以說因緣。這就是三周說法的大綱,就是『因說利下根之緣起』。

下根,雖然下根,就是要很用心去體會,才能瞭解佛陀是如何為這些頑固的眾生再次開法門,要如何引他們進來,能夠體會、接受授記,五百人。

⊙此第三周因說利下根,共分四節,其第一節為佛正喻化,釋之者即此化城喻品。

現在這品的經文就是說宿世因緣,令念退大就小的人,他退失大乘,已經又回歸小乘。那就是因為剛剛所說過的,下根者以為,『佛已經為他們授記,這五個人是佛的上座弟子,他們必須承擔,所以佛為他們授記。佛智果位,我沒有份。』就這樣,他就容易退失大乘,墮落於二乘。

就如舍利弗,他遇乞丐。他要發大心,願意一切都要布施,他又發一念心:如果有人要我身上的東西,我願意布施。結果,他有通過考驗嗎?沒通過。

因為,右眼拿下來了,那乞丐說:『不對,我需要的是左眼。』『早說嘛!沒關係,右眼既然給你了,左眼也給你。』但是,他用耳朵聽到對方說:『你的眼睛怎麼這麼腥臭?』兩隻眼睛挖出來給人家,還被人嫌腥臭。就這樣,他再也不想發大心了,不想在菩薩道中,所以他退失大乘心,就是回到二乘。

像這樣的人,本來都有利根,卻因為遇到逆境而使他退心,這種因緣,這是一種譬喻。

總而言之,《化城喻品》之前,我們所說過、所敘述過的,我們要好好用心。未來因緣要利益下根,我們更需要知道佛陀的正意,就是這些剛強難調伏、愚昧的眾生,這是佛陀所要對治的對象。所以說來,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