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12月17日】善用今福 鋪長情路

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感恩海外慈濟人在各地以臺灣名義在世界各地付出,「我常常都說很感恩慈濟人啊!為臺灣,大家都表達出我們是來自於臺灣,就是這樣的付出,真情誠意的付出,這源頭精神就是這樣來的,所以他們給的,也是給精神源頭,也是很感動!」(攝影者:王明珠)

【證嚴上人12月17日志工早會開示】
2016年即將接近尾聲,慈濟的歲末祝福感恩會正在全臺各社區紛紛展開,證嚴上人於12月16日的志工早會上提及,「精舍的師父們在外面的不少,也看見我們自己的學校(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也在舉辦著歲末祝福,辦得很溫馨啊!這都是愛的能量。」 

值此年關之際,寒冬的低溫籠罩著大地,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薩哈共和國首都雅庫茨克(Yakutsk)有地球最冷城市之稱。山區最冷的低溫甚至降到攝氏零下七十度,在如此寒冷的環境裡,當地政府訂定停課制度,在零下四十五度時,十二歲以下學生不必出門上學,但以上年齡較大的學生必須照常到學校上課。這些不畏寒冷的孩子們,被稱作是「世上最堅強的小孩」。然而,每個地方標準不一,像是在巴塔蓋(Batagai),如果低溫在零下五十三度時,他們還是得照常上學。

「看到他們在外面的相片,連睫毛都通通變成白雪。看看,不怕冷的孩子啊!可以看到他們求學的心切。」上人讚歎這些能接受大自然洗禮的孩子們,「真正生活在天地下,要禁得起這樣天下生態。」

平安人幫苦難人 有餘者施無盡福

在地球氣候變遷日益明顯的環境下,人要學習適應自然,然而太過嚴寒的氣候,卻是讓人難以抵禦。

「這麼寒凍的時候,窮困的人真的是過不去,很冷啊!那富有的人就不怕,但是有的富有的人,很能體會到窮人之苦──假如是寒凍的時候,無家可歸的人怎麼辦呢?」

上人起一則令人感動的新聞,一位印度富商阿傑伊·穆納特(Ajay Munot),原本想耗資約新臺幣三百五十萬元到四百萬元為女兒舉辦婚禮,但穆納特與朋友討論後,覺得應該把錢拿來幫助苦難人,於是決定挪用一些婚禮資金為窮人興建九十間房屋,結果最後花了約七百五十萬新臺幣。穆納特的這項善舉,獲得女兒的支持,成為她生命中最大的禮物。

「看,懂得用錢,如何花錢才是真有價值。這一位富翁真的是富中之富,給女兒的是一個天下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造福人群的好嫁妝,女兒也是很開心,覺得很有意義。」

藉由上述故事,上人勉勵眾人平時就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如在聖誕節到來之前,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慈濟志工,分別挨家挨戶關懷需要救助的家庭,為他們送去禮物,讓他們能夠過一個豐富的聖誕節,他們都感到很開心,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文藝之邦兩度震 即時關懷八國援

只要人間菩薩的足跡走得到的地方,愛的能量永遠都在。上人提及義大利慈濟志工,結合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及波士尼亞等國慈濟志工,在義大利北部舉辦今年(2016年)第一場歲末祝福。

2012年5月,義大利發生兩起地震,受損重大,歐洲慈濟志工聯袂展開援助行動。

「這兩次的地震讓義大利不少的房屋都塌了,非常地嚴重,在義大利的慈濟人很少,沒有幾個,所以就要從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國與義大利本地志工會合起來,到義大利去勘災,而且前前後後去發放了兩三次。」

愛的腳步不停歇,慈濟志工持續關懷義大利震災災民,為他們發放購物券、舉辦愛灑人間茶會及歲末祝福等。「他們又怕孩子無法讀書,所以2013年為受災學生發放助學金,讓孩子安心上學,這都是拉長情擴大愛。」

因為慈濟志工的長期關懷,2015年5月23日,上人獲義大利費那雷艾米利亞市(Finale Emilia)頒發榮譽市民;該市感謝慈濟自2012年震災後的援助,由德國慈濟志工范德祿、英國慈濟志工李宏耀等人代表受獎。

「我常常都說很感恩慈濟人啊!為臺灣,大家都表達出我們是來自於臺灣,就是這樣的付出,真情誠意的付出,這源頭精神就是這樣來的,所以他們給的,也是給精神源頭,也是很感動!」

擴大愛而拉長情 天下一家心連心

天災頻仍,苦難偏多。今年8月與10月,義大利中部又再度發生地震,慈濟志工同感災民的苦,立即著手規劃,展開援助的行動。

「昨天(12/16),慈濟人已經先到義大利北部去舉行歲末祝福,緊接下來,今天就要往中部兩個地方去發放,從北部到中部災區距離有四百多公里遠,慈濟人拉長情擴大愛,這分友誼拉得很緊,大家都是用很虔誠的心,讓這分愛的能量,彼此互動。」

愛的能量在彼此互動中,可以形成一股善的循環。「這種普天之下的彼此關懷,就是情,就是覺有情,是愛心的菩薩心付出,看到這樣的畫面,很令人感動!」

欣見慈濟人間菩薩願為天下苦難眾生孜孜付出,上人深感欣慰,「慈濟人不分宗教、不分國際,以愛的能量去付出,看到慈濟人在普天之下所做的,無不都是很令人感動的事啊!這都是要用時間去累積起來的。」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