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23日】童真純潔 殷勤精進

Community:
Branch:

「麈點劫前始覺真如,真純潔殷勤精進,累生勤修大乘實法,發大乘心四弘誓願。」
 
我們應該清楚了,十六沙彌就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大通智勝佛,是在塵點劫前。我們都還記得,塵點劫是很長久,無法算計,無始、無始、無始劫前,這我們前面經文說得很清楚了。無始中的無始,我們人人應該都有始覺真如,因為佛陀告訴我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眾生從無始以來就本具真如始覺,始覺真如在人人的本性裡。
 
但是我們凡夫一念偏差,迷失了始覺真如,其實它並沒有失去,只是被無明掩蓋了,所以我們現在學佛就是要回歸本性,借重佛法來引導我們回歸本性的道路。《法華經》就是要來引導我們回歸真如本性,在每一品都有深藏的意義,我們好好地用心。
 
在〈化城喻品〉開始,釋迦牟尼佛就講出了塵點劫,無始中的無始劫前,那時候就有這麼多的梵天王。修上上善,持上上戒,回歸心的清淨,叫做梵行;修梵行,就生在梵天。那時候,大通智勝佛初坐道場,成正覺了,梵天王就從十方來,每一方的梵天王到了,都是那麼莊嚴,沿路散花。十方各有五百萬億國土,無量數的梵天王這樣一路來,甚至為了表達他們最虔誠的心,連梵天宮也都隨身而來,獻佛,供養。這樣的場面,散花如須彌山,莊嚴道場,同一個目的,就是要請佛轉法輪。
 
大通智勝佛要等待因緣成熟,每一個地方來請轉法輪,就是默然許之。一直到上方梵天王都到了,十方到齊了,請佛轉法輪,佛陀才開始用「四諦」、「十二因緣」說法。這大家能夠瞭解了,原來生死就是從一念無明開始,從「無明緣行」這樣一直緣下去,緣得「老病死憂悲苦惱」,就這樣不斷輪迴,造作無明、業力,由不得自己受了人生的苦難。
 
我們瞭解了,知道,但是要如何斷呢?開始就由十六沙彌請轉法輪。十六沙彌是「童真純潔,殷勤精進,累生勤修大乘實法」。用童子心很清淨,不只是心清淨,因為他保持著童子身,身也很清淨,不受染著,這種童真純潔,殷勤精進。
 
既然大通智勝佛是在無始劫的無始以前,當然,無始以前的無始,也是有佛出現人間,總是童真就是從無始前的無始前就已經持戒修行了。在無量數劫的諸佛出世,都是在佛佛的道場受教修行,保持著原始童真,這始覺真如、童真純潔的心,一直保持著精進,累生累世一直殷勤修行過來。
 
所修的行完全都是大乘實法,發大乘心。大乘實法已經接受了,所以累生世都是發大乘心,甚至生生世世都是四弘誓願。這就是從塵點劫前的始覺真如,一直保持著童真純潔,殷勤精進,累生累世修行大乘實法。大乘法,就是行菩薩道,大願力。大願,佛佛道同是「四弘誓願」。
 
四弘誓願、四無量心,這是諸佛的總願,每一尊佛都有同樣的「四弘誓願」與「四無量心」。除了總願,各佛又有自己的別願。
 
所以說,十六王子的根機很大。我們要很用心體會,佛性從無始以來,人人是共同本有,只是我們受污染而已。所以我們不要輕視年紀小,不懂世事,其實童子入道,道行也是很高。
 
在佛陀滅度之後一百年間,那時候的古印度,有一個時代叫做「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的時代,就是阿育王統領古印度,他很護持佛法,供養僧眾,對出家人都很恭敬。有一次,印度的境內發生瘟疫,就是傳染病,從境內發生。
 
阿育王擔心疫情會傳染到皇城,所以他趕緊封鎖交通,並且派人到僧團精舍,請僧團能派出家人入皇宮,來向嬪妃說法,安大家的心,教育他們如何預防疾病。
 
這時候,僧團就派出了一位小沙彌,年紀才八歲,但是他已經證得羅漢果了,名叫做妙顏。妙顏沙彌受派遣來到王宮,宮中的王后、王妃以及宮女,看到八歲的小沙彌,長得好可愛啊!阿育王的夫人起了歡喜心,就展開雙手要抱這位沙彌,妙顏沙彌就趕緊退一步,嚴詞拒絕夫人的擁抱。
 
夫人就說:「你年紀這麼小,就跟我的孩子一樣,所以母愛疼子而擁抱,這有什麼過失嗎?」
 
小沙彌就回答:「夫人,情愛貪著是從很微細一念心開始。就如火種,栗子般大的火苗就可以燒遍了萬里的森林。如手指般大的滴水,一滴一滴,滴久了也會穿過堅固的石頭。這都是由小不斷累積,變成了很大,所以不要輕視小小的一念心。所以人一定要有智慧,智慧才能瞭解深遠的道理。情愛一定要避嫌,不要讓人有嫌疑。雖然我年紀很小,我是一個男子,而您年紀雖然可以當我的母親,不過還是要避嫌。小小的情,不論是什麼情,都是有染著的愛,就像那小小的火苗,擴大就會變成很大的情愛染著。」
 
由於妙顏沙彌義正辭嚴,愈說愈大聲,聲音傳到正殿。阿育王在議事殿裡聽到這麼清澈的聲音,就問他的隨從,說:「到底後宮裡在說什麼法,這麼清澈的聲音?」隨從就說:「妙顏沙彌已經入王宮來了。」阿育王聽到,就趕緊入後宮去。看到夫人和妙顏沙彌在那裡,好像有一點爭執,一個堅持要抱,一個就是義正辭嚴的說話,他就趕緊進去,就問:「什麼事啊?讓你這麼激動,言詞這麼嚴肅,到底是什麼事呢?」
 
妙顏沙彌從頭再說一次,「這種情愛必須閃避,不要讓人懷疑,這是防患於未然。不論什麼事,我們都要預防,就如疾病,小小的疾病就能傳染很多人,這也是要預防,預防在小小的感染源頭。這就如我們人的情愛,愛欲從一點點開始,就如火苗會燒盡山林,如滴水會穿石。」他就這樣再重複一次。
 
但是國王就說:「王后她的年齡這麼大了,母子之情愛,這樣也不行嗎?」沙彌就再說:「一切都是從小小的一念,以為無妨,就疏於預防,因此容易惹來很多的禍患。」
 
妙顏沙彌又說:「佛陀的時代有這樣的戒律,就是要弟子不要違犯。戒律一違犯,種種的弊病就會發生。為了預防弊病,所以必定要很謹慎預防。就如世間的規矩,七歲以上的女孩就不能再讓父親抱了,不能進父親的書房嬉戲;八歲以上的男童,就不能坐在母親的床上,這就是規矩。尤其,就像結果纍纍的果樹下面,就不能在那個地方整理頭冠;若是在種瓜的田裡,就不能彎腰綁鞋帶,這就是避免引起他人懷疑。」這就是戒律行儀,為了遠離被人嫌疑的弊病產生。這是妙顏沙彌這樣說。
 
妙顏沙彌又說:「我是已經煩惱漏盡,猶如出污泥的蓮花不受染。可是夫人,您疼愛的情感,雖如母親對孩子一般,但是對於尚未除去三毒的凡夫,這種的動作很容易惹起煩惱無明,所以我不希望被您擁抱。」
 
阿育王聽了非常的感動,夫人也很不好意思,所以向小沙彌懺悔,同時對佛法更加敬重。
 
這就是在佛滅度後一百年,還是戒律森嚴,小小的小沙彌都有這樣的修行功力。想想看,童真純潔,其實他也是塵點劫前有修來的,才有辦法在年紀這麼小就這麼成熟,吸收佛法在內心,戒律守得這麼好。
 
阿育王為了防止傳染病進入皇城,他知道要封鎖交通,並且請人來宮內說法,教人人預防疫病。沒想到請來的是一位小沙彌,而且不只能教導如何預防病,同時連心也淨化了。
 
童真純潔,殷勤精進,這種沙彌累生勤修大乘法,發大乘心,所以有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麼年幼的孩子有辦法,所以我們應該用心在佛法中。
 
前面的經文說,「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就是十六沙彌,他們曾經供養過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可見在塵點劫的無始以前,就已經這樣修行過來,所以他們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還是以童子身來出家修行。
 
他們同樣也要請佛轉法輪,所以「俱白佛言:世尊!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這些童子所要求的法,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只是自己要追求,也要代替無量百千萬億的聲聞求法。自己需要瞭解,這些聲聞更需要,所以請佛轉法輪。
 
◎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諸多無量有威德大聲聞眾多。
 
「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這些聲聞都是有威德的大聲聞,有千萬億這麼多的人,都是需要佛去為他們說法。
 
◎皆已成就:即前六百萬億等,於諸漏法不受,得羅漢。修行精進勇猛,心不放逸,故名羅漢。專精為力,名已成就。
 
這些人「皆已成就」了。就是前六百萬億等,「皆已成就」。
 
這些人是前面已經來到道場上的人,有多少呢?已經有六百萬億人。這些人已經是「於諸漏法不受」,就是無明煩惱的惡法,他們都已不受污染,大家都已經得羅漢果了。
 
「修行精進勇猛,心不放逸」。這些人都是很殷勤精進的人,心都是不放逸,很殷勤認真,「故名羅漢」。那就是專精為力,一心一志,「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精進力很旺盛,已經成就羅漢果了。
 
人數有那麼多,「皆已成就」的人。
 
◎皆已成就:明濁障已除,大乘機契動。諸子大乘功德,悉皆具足,復愍諸聲聞未為究竟,故重請開顯。
 
「皆已成就」,就是表示「濁障已除」。這向我們表明了,大通智勝佛的道場中,六百萬億的聲聞,聽了大通智勝佛的法之後,都完全去除了無明;無明去除,惡法不受,自然就是濁的障礙也都沒有了。
 
我們所有的障礙都是從無明中所製造來的,我們才會常常受到很多的障礙。世間人常常說,「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因為所求多,求就是無明,所要追求的無明之事很多,障礙就會很多。所以,這都是起於一念的無明,這念無明濁氣若消除,就沒有障礙了。
 
「大乘機契動」,大乘的根機開始啟動了。這麼多的聲聞已經去除濁氣,無明都去除了,現在大根機啟發起來,開始也要追求大乘法了。所以「大乘機契動」,已經契機了,大根機已經開始知道,要趕緊伸根,樹要茂盛起來,小樹要變成大樹了,大根大莖,大枝大葉,應該要展開了。
 
「諸子大乘功德,悉皆具足」。諸子就是十六王子,包括這些聲聞,乃是佛子,這個「大乘機契動」。我們前面也說,「法王之子」,「佛口所生子」,已經所有修行,聽佛法入心,已經瞭解了大乘法,現在有啟動他們的心了,所以就堪稱為子。諸子包括十六王子,他們是「大乘功德,悉皆具足」,這個發大乘心的功德應該很充足,就是求法的心很切,認真求法,具足了。
 
「復愍諸聲聞未為究竟」。十六王子自己很殷切,又憫念這些聲聞還未到究竟,所以十六王子也代替這些聲聞一起請佛轉法輪。這些聲聞已經濁氣去除,大根機開始啟動,加上了十六王子的請法,完成自己,也希望這些聲聞能得到究竟的道理,因此再請法。
 
◎世尊亦當為我等:願佛亦為我等十六王子。
 
「世尊亦當為我等」。「我等」,就是我們十六位王子。因為這十六位在道場上同聲向佛陀請轉法輪,所以說「為我等」。請佛為我們大家開示,讓我們能瞭解,同時還有這麼多聲聞等等,請佛慈悲開示。
 
◎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無上正等覺修行之法,即是菩薩六度萬行。
 
「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修行之法」,也就是菩薩六度萬行。
 
菩薩的六度萬行,只說六個法,就能夠散開為萬行。因為它散開,應眾生的根機,眾生有多少的心欲,有多少的無明,有多少的苦難,菩薩就要應眾生的苦,應眾生的無明,應眾生的根機,所以他必定要用萬法,用種種的方法對治。眾生有八萬四千無明,就要有八萬四千菩提法去對治,所以叫做六度萬行。
 
◎昔轉小乘法輪,利益聲聞,皆已成就。今當開示大乘,遂我等求佛知見之志願。此明啟請說法之意。
 
「昔轉小乘法輪,利益聲聞,皆已成就」。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他說法四十二年了,但是聽法的人還停滯在聲聞、緣覺。因為他們的根機還未開啟,還未發大心。過去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也是一樣,一段很長的時間,大通智勝佛也是觀眾生機,用很長的時間轉小乘法,就是講方便法,同樣去利益小根小機的人。所以這是佛佛道同,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是這樣,現在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循循善誘來引導。四十二年後,現在佛陀才開始要說大法。《法華經》是佛說法四十二年後才開始。
 
同樣的,舍利弗代替眾人請佛轉法輪,請佛說法,佛陀也是三止。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是十方梵天來請法,大通智勝佛都是默然,直到十方梵天全部到齊,因緣成熟,才開始要轉大法輪,沙彌就開始請佛再轉法輪。這就是過去佛、現在佛的道場都很類似,差不多這樣的方法,所以叫做佛佛道同。就是這樣不斷累積,所以大家所聽的法已經開始瞭解了,「皆已成就」,成就什麼呢?成就大乘的根機。
 
「今當開示大乘,遂我等求佛知見之志願」。所以現在,這些人都差不多已經根機成熟了,希望世尊應該要為我們大家開示大乘。大家想要追求佛知見的志願,應該世尊能瞭解,能明示,向我們啟示這個法。
 
「此明啟請說法之意」,這就是完全表示大家很殷勤,很明了向大通智勝佛表達心意。不只是十六王子根機成熟,包括在座六百萬億大眾,人人都有同樣的心願,要求佛知見。這就是表達大家的心意。
 
釋迦佛是由一位舍利弗來表達大家的心意,大通智勝佛是由十六王子來代表大家的心意,都願意接受大乘法。這段經文,若大家能瞭解,我們的心就要再回歸到了那分無始以前人人本具的佛性,人人都有那分清淨童真的心。這要有很淨潔、純潔的心念,我們要不斷精進。
 
過去生,我們也曾聽過法,只是我們散漫、懈怠,我們所受的惡法,隨著世間惡濁的環境,我們造作很多的無明,遮蓋了我們清淨的童真,純潔的真如本性。這是我們雖然過去有聽到法,但是一念無明,就在這濁世中所接的都是惡法,來誘引我們步步錯誤,所做的都是累積、複製這麼多的無明。我們現在應該要回歸了,好好發大乘心,四弘誓願,廣度眾生。
 
這不是做不到,點滴之水都能夠穿石了,一點點的火苗也會燒遍很多的山林。同樣的道理,無明火一起,會燒遍萬里,就是有堅定的心,即使點滴的水也會穿過石。所以不是不可能,只要我們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