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20日】一乘實法 運載眾生

Community:
Branch:

「欲達千里之道需乘運載之具,謂如來以一乘實相之法度化,運諸眾生同到彼岸是為佛乘。」

 

我們若要到遠途,一定要坐車,古時候坐的車,不論是牛車、馬車,都是運載的工具。就像如來要度我們眾生,也要設一輛車,這輛車就是「實相之法」,能運載眾生,讓人人到達彼岸,這就是運載的工具。

 

現在交通很發達,遠途就是搭飛機,很快就到了,如花蓮到臺北的航程半小時就到了,這是兩地最快速的交通工具;若是火車的快車,則是兩個小時會到;開車就再慢一點的,從公路行駛五六個小時才到。再慢一點的,現在的人也有騎摩托車的,從北部來或者是環島。更慢的,那就是騎腳踏車,腳踏車當然就要騎好幾天了,尤其是一個人騎一輛車,要好幾天才會到達。

 

這就是我們運載的工具,搭飛機半小時就到了,還能載很多人,火車也是一樣能載很多人,雖然要兩個小時,也算很快。像現在臺北到高雄,搭高鐵,一個多鐘頭就到了,若是從前,搭火車要坐一整天。不過,在臺灣我們能去多遠,南北距離也只不過三四百多公里而已,所以,若要去更遠的地方,當然我們就要選擇快一點的交通工具。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從凡夫地到佛的境界,絕對是能到達,看我們用什麼方法,就如使用的運載工具。我們若是用小乘法,就如騎腳踏車一樣,在臺灣境內幾百公里,腳踏車要騎多久才會到呢?但是,只要有毅力,幾天後仍會到達目的地。這只不過是臺灣,若想要到全球其他大的國家,大家能一起做的大事業,就是需要大乘,很大型的交通工具才能很多人一起到達,就需要做大事業的交通工具,也才能來來回回運載。

 

若是騎腳踏車去哪裡,都是騎好玩的,就只是試驗自己的體力,這樣而已,這和聲聞乘不是一樣嗎?獨善其身。騎車看風景,儘管你知道,看很多風景,卻只是自己內心的感覺:我到過哪裡,我很有耐心,我騎腳踏車繞一圈了,是「我」自己;我看到什麼境界,也是「我」自己。就如「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光是看別人的,只是在文字上轉,時光一樣過了,終究對自己還是這樣而已,時間不會為我們停留。

 

所以為了成就大事業,荷擔如來家業,必定要用大乘法,因為我們要自利利他。要度眾生,不聽法,就沒有法;沒有法,要如何度眾生?這根本就是「無法度」。自己沒有法,如何度眾生呢?所以我們必定要聽法。要聽什麼法呢?能夠度眾生的法。

 

眾生芸芸,空間這麼大,眾生苦難偏多。為什麼你要去度他?因為他苦,所以你要去度他。是什麼樣的苦呢?是內心打不開結的苦,因為有無明,無明、懵懂的行為,造成了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這種內心無明,複製惡業,需要法、需要道理去輔導,來維持人間的道理,維持家庭倫理,維持社會祥和的道理,這都是需要諦理。諦理就是法,需要法入心,我們才能入人群,度眾生。

 

眾生,要讓他有機會能接觸佛法,所以在慈濟四十周年那一年,我又開始呼籲「竹筒歲月」。我們要常常記得,回憶來時路,要回顧過去。慈濟四十周年那一年,向大家再說四十年前的慈濟是從竹筒五毛錢開始,大家不要忘記了,現在要再提起「竹筒歲月」,讓人人「日存一善」,讓人人知道小錢可以行大善。這一波「竹筒歲月」已經推動到全球了,尤其是在東南亞一帶。

 

看看菲律賓,「海燕」颱風那時候,在獨魯萬市造成大災難,慈濟人投入要幫助他們,昇航(蔡昇航)、偉嵩(李偉嵩)他們發揮了悲智雙運,除了發放以外,還勸人人要有環保觀念,勸人人要知道這些救急救難的錢,是來自於全球人的點點滴滴,從「竹筒歲月」而來,那是幾十年前開始的一念悲心。

 

將這個道理說給他們聽,呼籲大家:撿來的寶特瓶,你們可以幾毛錢,一角、五角都可以投進去,每天每天累積,積少成多也能幫助人。他們與獨魯萬市的緣連結起來了,現在的獨魯萬市,人人都知道「竹筒歲月」。在救急救難當中,回饋的那些零錢囤積起來,算整年也算不完。

 

去年(二0一四年),他們還拍照回來給我看,他說:「師父,這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真的是數字驚人。」他說:「將零錢收回來,交給銀行,銀行到現在還沒算完,那些銅板還囤積在小倉庫的角落裡。」真的拍照給我看,還這麼多,一袋一袋還沒算完。看,每個人每一天,一個銅板,不論是一角、五角,可知道在牆角的那一袋一袋,若計算出來,可能也有好幾萬元呢!這總是從一毛錢開始。

 

可以點點滴滴累積到很難計算的程度,這不就是積福如恆河沙,點點滴滴,一個銅板,一個零錢,就是一分福,用這樣的方式度眾生,累積為善的福。所以,獨魯萬市復生了,人人心善,治安很好,人人互相見面都是很和善。

 

不是做不到,做得到的,我們要用方法。接近人群度眾生,啟發那麼多人的愛心,這就是要方法。

 

美國也是一樣,從四十周年呼籲「竹筒歲月」開始,他們也推動「竹筒歲月」。去年(二0一四年)有一對夫妻(陳家璋、林孟茹)告訴我,每天要向五個店家介紹慈濟「竹筒歲月」。

 

他們已經移民到美國僑居。她在臺灣時,經過同事介紹慈濟,開始當會員。他在二00二年,還是什麼時候?他回來尋根,就開始見習、培訓,二00五年受證了(陳家璋師兄2005年受證慈誠,林孟茹師姊2006年受證委員)。受證之後很認真,對於「竹筒歲月」也很認同,在去年(二0一四年),他發願介紹「竹筒歲月」,他告訴我,他們夫妻立下規則,每天至少要傳五家商店,要去說慈濟。

 

帶著竹筒、紙筒,他們到商店裡。商店的人看到一對夫妻進來,就問他:「你要買什麼東西?」他說:「我想要和你說話,要向你推廣福,可以造福,如何……」,就從「竹筒歲月」開始說起。這樣一天要找五家。

 

開始的時候,說的方式還沒有很好,他們從「一灘血」的故事,說到撲滿救濟的事情,至少要七八分鐘。做生意的人很忙,哪有辦法靜靜地聽他說七八分鐘的話?所以走五家,差不多只能得到一家響應。心裡有一點氣餒,但是陳寶如(濟麟)居士就跟他說:「你說得太長了,人家那麼忙,哪有辦法聽你說這麼長的話?又不認識你,所以你要換一個方法。」

 

你同樣拿著竹筒,意志堅定的,就是走進去,同時你開始說:「要向你介紹如何造福,很簡單……。」甚至告訴他可以救人,「你若是有朋友,或者是你們知道哪裡有困難的人,你一定要告訴我們,我們會很快去幫助他們,我們慈濟就是專門在幫助人,幫助有苦難的人。」

 

我們若能每天開門就有一念善來造福,不論是一分錢、一毛錢,或者是兩毛錢,都沒關係。你每天開門,記得投下一點點錢,這就是我們要救人的錢,這就是造福,「積善之家有餘慶」。竹筒蠻漂亮的,就放在他的店裡。慢慢地,走五家,五家店都接受了,每天五家商店,他們這樣累積。二個月後,去每一間商店回收竹筒,再換新的給他們。

 

雖然有的收來了,叮叮咚咚,就知道是三五個銅板,但他們不氣餒,同樣再換一個新的給他,對他說:「你這些錢,我會再送收據來給你。」有的人就說:「不必了,那沒有幾個錢。」他說:「收據同樣要開給你。」這樣每二個月回收一次,每天累積五家,每一天就多五家,一直一直這樣傳下去。

 

你們想,一天五家商店,算算看,累積一年就有多少呢?三五個銅板,他們也去收,同樣二個月後送收據給他,拿到收據的人,也會覺得:這麼有誠意,二元五毛錢也有收據。自己就會覺得:我可以每天……。慢慢地就增加了,不只是增加他自己店的竹筒,客人來,還會分享,哪裡有苦難。也會介紹給我們,需要幫助的人。

 

其中,他們到一家商店,這位老闆也是從臺灣去的,聽到後,說:「你是慈濟志工?我很想要當志工,但是我沒空,也不知道在哪裡,感恩你,你能來幫我收善款。」也有這樣的。這就是方法,他們走進商店去,一一說慈濟。對自己立願,固定每天走五家商店,去說慈濟,不論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接受,他就是立願,一天至少五次說慈濟。這個方法很好啊!這就是愛的力量。

 

菲律賓慈濟人救苦救難,也是讓這些苦難人打開心門,變成點點滴滴的福,累積下來也能救人,囤積在牆角的那些錢,若趕緊算一算,同樣它也是能救人,那也有好幾萬元,能救多少人啊。重要的是他們人人歡喜,覺得:我雖然貧,我也能救人。這就是方法,方法是要走入人群去。

 

大乘法,大乘的法門,就是要我們身體力行走入人群,去教富濟貧,去濟貧後再教富,去幫助貧困的人,教貧困的人打開心門,充實心靈的財富,這都是方法。所以佛陀的教法,我們要用心接受。實相之法是來度化眾生,是身體力行,這就是「如來以一乘實相之法度化」,這就是佛法,大乘法入人群,讓大乘法能夠普遍給大家。

 

所以「運諸眾生同到彼岸是為佛乘」。這就是正正確確的佛乘,解開了眾生心靈的苦難,實際幫助眾生貧困難過的日子。讓貧、富都同樣能得到佛法濟度,來救濟、來度化,這就是佛陀用法在人間,對我們「開、示」,我們就要「悟、入」。

 

前面的經文,「我於餘國作佛,更有異名,是人雖生滅度之想入於涅槃,而於彼土求佛智慧,得聞是經」。

 

這是之前說過了。

 

接下來再說,「唯以佛乘而得滅度,更無餘乘,除諸如來方便說法」

 

我們應該要很了解,唯有佛乘,佛的教法,能夠來度化眾生。前面的經文,「我於餘國作佛」。佛說不論在哪一個國家,開始修行成佛,都是不同的名稱。雖然所度的人都祈求得滅度,都希望能入於涅槃;但是什麼是大乘法?「唯以佛乘而得滅度」。

 

不是聲聞、緣覺就是得度了,不是騎一輛腳踏車繞臺灣,就已經得度了,不是。這只是心地風光,自己一人看風景而已,考驗自己的體力而已,這不是做事業。做大乘事業不是讓你這樣慢慢來,一定要很快,很快又要度很多人,不是一個人。所以,法雖然是運載之工具,卻是要大乘法,才是佛陀真正所要教育我們的法,我們能到達,別人也同時到達佛的境界。

 

所以說「唯以佛乘而得滅度」。不是自己認為:這些法我都知道,我全都了解了,就叫做得度。不是,一定要體會佛法,佛陀的真理教法,入心,身體力行入人群中,到了自度度人的程度,這才是真正的大乘法。

 

所以,「唯以佛乘而得滅度,更無餘乘,除諸如來方便說法」,除非是如來的方便說法。

 

⊙唯以佛乘而得滅度,更無餘乘:欲求得心寂滅度,唯獨於一佛乘法,進趣修行,而得滅度,更無大小及三乘。

 

我們要體會「唯以佛乘而得滅度,更無餘乘」,就是說「欲求得心寂滅度」,我們若要求得我們的心真正是究竟寂滅,現在就自己問自己的心,每一天的心是不是有寂滅呢?很寂靜嗎?煩惱消除了嗎?「寂滅」的意思是心靜,沒有起心動念,外面的境界不會困擾我們的心。

 

雖然同樣在人、事、物中,同樣是日常的生活,但是我們的心不會受外面的境界擾亂,讓我們起心動念,若能這樣心很平靜,這叫做心「寂」。

 

「滅」呢?就是去除煩惱。我們起心動念了嗎?有什麼事情在我們心裡,讓我們生煩惱,複製煩惱。我們的習氣還是未去除,還是執著在我自己等等。到底我們舊的煩惱去除了嗎?新的煩惱有再進來嗎?不要舊的煩惱沒去除,新的煩惱再進來,這樣我們就是凡夫,還未得到佛的教法。

 

「寂滅」就是新的煩惱不進來,外面的境界不擾動我,舊的煩惱已經滅除了,每天都在滅除煩惱,這叫做「寂滅」。我們的心要「寂」,清淨,不受干擾,過去的習氣、煩惱要去除,這叫做寂滅。若能夠這樣寂滅,才是真正的法度入我們的心,我們才有能力去發揮法度化他人,這就是「心寂滅度」。希望大家要記得「心寂滅度」,我們的心要很清淨,去除習氣、污染,將法度入心,再將法度他人,這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法。

 

「唯獨於一佛乘法」,法,唯有一佛乘。三車──羊車、鹿車、牛車,到底我們要求什麼車呢?我們要求的是大白牛車,大白牛車是佛的大乘法。所以要很有耐心,要「進趣修行」。要身體力行,從聽進去,初發的這一念心,我們一直向前堅持「進趣」,有進無退。堅持要改變我們的生活,堅持要入佛門,堅持要接受佛法,一切都要堅持,在人群中去付出,這叫做「進趣修行」。一步一步向前前進,「而得滅度」,自然我們就能得到滅度。

 

我們養成了心就是這麼的堅定,不受外面的境界困擾,過去的,用法水洗滌我們的心,讓煩惱一直減少,先度了自己,再入人群度眾生,這就是真正得度。得滅度──滅除我們的無明煩惱,法度入心,再度他人。因此,「更無大小及三乘」,除了這一大乘法以外,沒有什麼大小乘的分別,也沒有小乘、中乘、大乘的分別。佛法就是這麼的普遍,這麼簡單,我們若能夠接受且受持不退,就能得到一實乘法。

 

接下來說,「除諸如來方便說」。

 

⊙除諸如來方便說法:除卻諸如來方便,應身化度人間,隨機宜方便說三。

 

除非,眾生的根機很薄弱,佛不得不開方便說,說眾生能接受的法。就像我們在救濟,大量的物資救濟他,我們就是引導他小小的一點一滴,鼓勵他如何累積,這就是方便法度他,要讓大法度入他的心,先引導他從小法開始累積。同樣的道理,這就是方便法,同樣是度眾生。

 

「應身化度人間」。諸佛本來就在寂滅的境界中了,為了度眾生,倒駕慈航,與他有緣的地方,佛絕對不放棄,任何地方都要去度眾生。就如現在,佛法能傳到很多國家,過去不曾聽過佛教名稱的,現在都漸漸接受佛教,知道佛教是入人群救度眾生,是利益、公益的一個團體。已經很普遍了,法已經傳到這麼廣的地方,這也就是法的應化,在任何地方,應根機與眾生結這分佛法的緣,這就是應身度化。

 

回過頭來說,佛也就是應娑婆堪忍世界,用法來度化我們眾生。佛陀雖然離開人間二千多年,同樣他的法身還是在人間,來度化。

 

「隨機宜方便說三」。過去的大通智勝佛是這樣,二千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釋迦牟尼佛開出的這個法,也是同樣有最開頭的「華嚴」,再來「阿含」、「方等」、「般若」,五時說教,最後結束就是「法華」,成佛之道。佛法要普遍於天下,這都是過程。

 

「聲聞、餘眾久具勝因」。

 

⊙聲聞、餘眾久具勝因,皆須長劫修行始能成佛,均顯修行無上之義。

 

其實從大通佛到釋迦佛,一直到現在,除了出家的比丘聲聞眾以外,在家眾,還有其他,凡是耳根接觸到佛法的人,有的人雖然還沒有在修行的團體中,卻都是在善法的團體裡,累積很久的時間,也是發大心、立大願,殊勝的因緣下,都有種子。

 

所以「皆須長劫修行始能成佛」。像聲聞,或者只是聽到法而發心的,需要長久時間來修行,慢慢對佛法更深入、更了解,從小而大,從度自己而度他人,這樣同樣能成佛,這就是顯示了修行無上的意義。我們所修行就是這樣的過程。

 

接下來再說,「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眾又清淨,信解堅固,了達空法,深入禪定」。

 

「諸比丘!」釋迦牟尼佛再叫喚當場的聲聞、緣覺弟子,大家知道嗎?「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

 

⊙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若佛自知機緣既盡,化緣將畢,入滅時將至。

 

這就是佛陀開始在交代遺囑了。「如來自知涅槃時到」,如來已經知道自己接近要入滅了,還有多久的時間要涅槃,這就是「自知機緣既盡」。來人間,壽命的因緣差不多,一期壽命將至了,所以「化緣將畢」。該度的眾生也差不多是這樣了,應該要結束的時候,所以「入滅時將至」,將要入滅的時刻也差不多到了。

 

⊙涅槃時到:此生化緣將盡,眾生先後受法,佛將涅槃之時,眾生慮佛滅後,憂無法可聞,佛於此時所說法,眾生聞易深信。

 

「此生化緣將盡」,這輩子就是這樣將盡了。「眾生先後受法」。將涅槃那時候,這輩子佛已經開方便法門,隨眾生根機教化,眾生前前後後見佛、受法,已經接受到佛的教法。從小乘法,現在佛陀轉為大乘,向大家說法。

 

「佛將涅槃之時,眾生慮佛滅後,憂無法可聞」。佛將要入滅了,眾生也會擔心。佛陀已經開始交代了,交代的意味很深,好像佛陀再沒多久,再沒幾年了,所以眾生會憂慮,也會擔心,佛若是滅度後呢?就無法可聞了,沒有法可聽了。所以「佛於此時所說法,眾生聞易深信」,佛在這個時間的說法,眾生要聽法,還很容易聽得到,聽法之後,就要深信。

 

大家擔心,趁佛還在,我要趕緊認真聽,聽了之後,我就要深生信根。這是佛陀開始在交代,大家有這樣的警惕,佛若入滅之後,就無法可聽了,所以要趕緊更認真用心聽,信根要深。這些人開始在發心了。

 

「眾又清淨,信解堅固」。這當中,大家身心清淨,信心也堅固,所以「所化眾生,行業清淨」。

 

⊙眾又清淨,信解堅固:所化眾生,行業清淨。既得四諦小教之益,免於五濁八苦之難。聞佛說大乘,正信善解,其心堅固。

 

轉入「法華」後,看過去大家的修行,也是去除煩惱了,現在道心堅固。「既得四諦小教之益」,看到大家心清淨,這就是「四諦」──苦、集、滅、道,已經得益了,「免於五濁八苦之難」。若能再去除無明,不要再造業,了解法,這樣三惡道就會慢慢減少,諸天眾慢慢增長。

 

「聞佛說大乘,正信善解,其心堅固」,大家正信,大家善解了,身心堅固。

 

接下來說,「了達空法,深入禪定」。

 

⊙了達空法,深入禪定:於第一義空寂之法,明了通達,深入大乘禪定之法。

 

「於第一義空寂之法」。這就是「方等」、「般若」時期;人人已經進入了大乘精神的「方等」時,「般若」時則是談空;知道諸法空寂,所以「明了通達」。了解世間所有一切物質,無不都是在成、住、壞、空之中;了解人生到頭來,不也都是老、病、死嗎?一切皆空,還要計較什麼呢?所以,「方等」、「般若」時期,引導我們要好好去除無明,消除欲念,通達很多道理。「深入大乘禪定之法」。「禪定」就是靜思惟,思惟修,我們要好好來思惟。

 

⊙了達法空:為眾生智力。聞般若之教,於空法中,心得了達。

 

「了達法空」。我們若了解法是空,就「為眾生智力」,眾生增加了智力,分別了解,是非清楚,這就是智慧增長。「聞般若之教,於空法中,心得了達」,這大家應該體會得到。

 

所以,我們學佛如走路需要工具,我們要將法度入我們的心,再將法入人群去度眾生。有種種的方法,即使是救貧,我們也能教導他富有;也能讓富有的人,漸進啟發他的愛心,啟發了愛心,來幫助苦難人。從這樣的方便法,將他度入,了解這就是佛法,並走入佛道來。無不都是方便,方便究竟就是一大乘法。所以要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