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7月01日】社區聚寶 純善共行

Community:
Branch:

年長的志工,老而大用,發揮生命的良能,最為上人所讚歎,「所以社會上,老人沒問題,而且老很有用、很有價值。師父也不認老,雖然慈濟已經五十二年了,但不可認老,有歲賣無錢,我們時日不空過,就是生命的價值。所以老菩薩,不可認老,做就對了!」(攝影者:鄭碧玲))

【證嚴上人6月27日基隆靜思堂行腳開示】
「菩薩大家好嗎?(眾答:好。)也很歡喜,是嗎?(眾答:是。)我也是很歡喜。師父要來跟大家說,師父對基隆虧欠很多,因為大家不斷地在付出愛心,我是很少來,算起來不到五根手指頭……」 

證嚴上人行腳至臺灣最北的靜思堂——基隆靜思堂,純樸的民風、勤懇的在地性格,刻寫在每位環保志工的身上。上人歡喜看到環保志工長年的投入,不禁回想起曾有的記憶。

「還記得一、二十年前,我曾經來過,那一天剛好是環保日,我來到基隆市區,都會看到街道上的車子拉著慈濟的環保(布條),回收車也好整齊,家家戶戶,巷子裡或者街道上,遠的用車載,近的是人拿出來,那景象讓我印象很深。就地分類,分類完馬上載走,所以街道的景觀很乾淨,這是讓我印象很深!」

千階徒步往返走 為清垃圾長者勤

隨著社會的變遷、政策的改變,環保的作為也要隨時代與時俱進,上人以臺北慈濟人「愛在觀音山」行動為例,結合眾人的力量、把握付出的機會,就能將近半世紀的垃圾徹底清除。

「兩、三天前,你們有看到大愛新聞嗎?『我愛觀音山』。你們有看到滿山滿谷的垃圾,慈濟人從4月、5月、6月,這三個月分成三次清理。要爬上觀音山,階梯一共是一千二百階……我們慈濟人就那樣動員起來,從山頂拉繩子,從高處一直拉,拉到下面,讓人可以下去撿垃圾、去清理,連樹上都有很多垃圾,很費人力,一般人也做不到,慈濟人做到了!不怕費力,不是只有表面的垃圾,連土壤下面也清理。」

垃圾除去後,草地與土壤終於呼吸到新鮮空氣,見景生情,上人要人人心生警惕,大量的垃圾非一人所丟的,而是眾人隨手即丟,丟了五、六十年而成為如此光景。

「慈濟人愛山愛地所以淨山、淨海、淨地,慈濟人不只是愛人類,連大地也都愛。這一回,看到少年、老人都有,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九十一、九十二歲,一千二百階的階梯,來回三次。你想想看,上去下來,半天之內這位九十二歲,來回的半天之內,階梯七千兩百階,真的嘆為觀止。也有社區、有企業、青中年人,兩千三百多人,一起清理垃圾,現在已經乾乾淨淨。」

上人感恩,愛的能量無窮,不只慈濟人,就連爬山的山友也受到感動,下山時,人手一袋,愛護山地人人皆能付出一份心力。

上人感恩環保志工那一雙雙停不下的手,歡喜做環保,人人健康、充滿笑容。

「剛剛看到,有九十多歲、八十多歲、七十多歲、六十多歲、五十多歲都在付出。看到環保菩薩,真的是內心很感動。看到他們塑膠綑成一綑一綑,處理得很整齊……也看到,有九十多歲的志工,他還有心願要多做!」

年長的志工,老而大用,發揮生命的良能,最為上人所讚歎,「所以社會上,老人沒問題,而且老很有用、很有價值。師父也不認老,雖然慈濟已經五十二年了,但不可認老,有歲賣無錢,我們時日不空過,就是生命的價值。所以老菩薩,不可認老,做就對了!」

不懼髒污忍外傷 但求復淨民安居

除了環保,上人也關切「0602豪大雨」後,基隆的受災與清掃工作,雖然基隆不大,但是慈濟志工跨區動員,一日半的時間,讓受災鄉親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然而清掃的艱辛與不易,也讓上人不捨。

「這一回,慈濟不是動用三百多人來到基隆,是六百多人;(其中)四百多人都是從臺北來的,愛的能量不分方向、不分遠近,總是需要做,做就對了。當時,有從地下室接龍,提桶子、拿…..等等,揹著很重的泥水上來,也有不少人被釘子插到,被玻璃擦到,或者是眼睛被泥土潑到,這一回,我心也痛,傷在他們的身體,痛在師父的心。」

為了確保志工的健康,上人特別叮囑受傷的志工一定要回診,甚至由臺北慈濟醫院的趙有誠院長,一一致電未回診的志工,避免傷口感染,或有併發性的疾病。為此,上人特別叮囑志工,請大家務必要注意安全,並且不輕忽自身的傷口。

「看到他們(清掃志工)累倒了,全身這樣(髒),真的很累、很累,大家都已上了年紀了,看了實在是很捨不得。特別是,救災的人不能自己都受災,不可以喔!之後就開始想,要如何保護每一位投入救人的人。我就趕快請人研發出了保護的鞋墊,套在鞋子上面,鐵釘尖尖的踩下去,不會穿透。所以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慈悲科技,總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長養慈悲用智慧 鄰里互動增善寶

在災難中長養慈悲,也在災難中啟發智慧,慈悲科技的創新發明,即是為了要守護救災者、幫助受災者,上人叮嚀,現今的環境災難頻仍,不只慈濟人會累、消防弟兄也是很辛苦,菩薩心,就是要一起投入努力,更要淨化人心,才能讓社會祥和。

「談到救災,心裡都是很不安,希望是沒有災可救,無災可救就是表示人人平安。怎麼樣才會無災難呢?唯有戒慎虔誠。不可以做的,我們不要做;對的事情,我們要積極。社區愛的能量,平常要凝聚,一旦有事,我們就能團結力量共同付出,如此就能人人平安。」

上人期許,平日鄰里間的互動要加強,彼此互敬、做好環保,共同愛土地、愛鄉里,如此即使遇到災難,也能共同克服,而此即是「累積愛的能量,帶動戒慎虔誠」。

「對的事情大家一起做;不對的事,我們大家互相勉勵,不要犯錯。就好像說垃圾製造那麼多,我們來提倡清淨在源頭,家家戶戶都有共知、共識、共行,推動每一個家庭都做環保。(瓶瓶罐罐)有甜的,我們也把它弄乾淨,讓這些長輩們在這種環保的環境中聞到不好的味道、髒亂的味道,這都是讓大家發揮一分愛心,尊重老人。」

「總而言之,今天真的是高興的事很多,看到你們的區長、里長這麼地合心,你們基隆應該很有福,所以我們更要合心,把這個愛的能量凝聚起來;不為什麼,為我們的健康,為大地無災,這樣就是我們的福。臺灣沒什麼最多,就是愛與善最多,這就是我們臺灣的寶。」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