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分身釋迦,理論則是一人,約跡則分彼此。既分賓主,故各遣侍者持華申敬意,問病惱為辭者,從世儀規。」
了解,我們世間本來就要有禮節。釋迦牟尼佛已經號召,所有的分身佛,都各集一處,從東方分身佛開始,這樣紛紛來了。一方一動,八方齊動,;一光已照,八方皆照。這是表示我們佛法,一理通,就萬理徹,一項道理知道,應該所有的道理都要了解了。所以,釋迦佛開始將法,開始歸位來了。所以這個地方說「分身釋迦,理論則是一人」,意思就是說,法,在任何人的心裡接受了佛法,持以應用,無不都是從源頭這個法,道理,這樣去用。人人「一理通,萬理徹」,人人都是一樣,知道方法,就是這樣同樣的方法,同樣去做,這就是道理。
常常在譬喻,做木匠,師傅若這樣跟我們說,桌角是這樣轉過來,它就是四四方方。轉一個角你了解了,四個角的方法都一樣,學功夫就同樣是這樣。你會拿裁剪、做衣服的剪刀,教你如何拿,一塊布要怎麼剪,剪的姿勢(方式),怎樣的姿勢(方式),要轉彎一下,我們就要照師傅所教的,就是要用這樣的姿勢來剪布,一件衣服才做得漂亮。同樣的,針線的道理是這樣,做木工的功夫也是這樣,任何一個人所要學的東西,都有它的道理,道理是功夫,學起來都是一樣。所以說「分身釋迦,理論則是一人」,其實是同一個人,分身出去,是釋迦佛所說的法,大家通達道理,再應用,再入人群,再度眾生,所以同樣的道理。
若是「約跡」,「跡」,那就是腳走過的足跡。我們的腳這麼大,沾到水,走過的路,就是同樣這足跡、腳印都在,這叫做跡。有人說「事跡」,同樣的意思。所以說「約跡則分彼此,既分賓主」。我們若是事,就是有分別,人,我們大家都叫做人,道理都叫做道理,但是,人,「誰用的?」張三李四,各有名,各有地,有地方,有名字。這以事相來說,事相就是跡,理呢?理就是真理。真理都一樣,事相就有分別,事相它有分東、西、南、北,所以,四維,就有分這個方向、地點、人類,到底是誰?就有這樣分,分彼此,是你、是我,我是主人,你是客人,所以自然就有這樣賓主的分別,客人與主人的分別,這都叫做事相。
道理本來就是用在事相上,所以「各遣侍者持華申敬意」。雖然道理是無分別,道理無形無相,大家都能用,既然大家能用,分別在各處。現在分身佛開始集會,自然人各方,是東方回來的呢?南、北、西方來的呢?就是各有方向,所以這樣一直大家湧現來了。「各遣侍者」,因為人人來,各人都就他的寶座,在寶樹下師子座上,就是各人就各人的位置坐著。這期間,就開始,每一尊佛他已經歸位了,那就各遣侍者,每一尊佛要來時,就會帶著侍者來。這個侍者,釋迦牟尼佛是坐定了,但是分身佛也來了,都坐好了,本尊釋迦牟尼佛也是如如不動坐在那個地方,所以分身佛就會派遣侍者來,向著本尊佛要問安,所以說「問病惱為辭」,這就是從世間的儀態,世間的儀規。
現在大家都到了,釋迦佛在那個地方,大家帶來的侍者,也要趕緊向佛去頂禮,也有這個禮節,要向佛問安。我們也是一樣啊,我們常常就是問好,我不能到近處去,但是我可以派跟我來的人,向佛問安,「有平安嗎?近來好嗎?」世間也是都這樣的禮節。這就是應世,應世間的事情是這樣。尤其是釋迦牟尼佛,他應世間的世壽,大限將至,大限不遠了,已經剩下不久的時間了。這個時間,總是佛陀,釋迦牟尼佛,已經要將他來人間的目的,所要講說的法,一定要沒有留著,要完全暢演本懷,將他內心想要說的話全都要說出來,來人間一大事因緣,這個目的也是要趕快說出來。所以該說的,前面從小教,而中教,而大教,次序這樣已經說了,談空說有,全都在前面,一一次序讓我們能夠了解。了解之後,人應該要體會,法入心。
現在入心了,大家的心裡有數,過去所說的法,從「四諦」、「十二(因)緣」,一直到現在「六度萬行」,所過程要如何歸納到佛智,回歸到人人的真如本性,與我們的本覺契合過來,法回歸我們的本性來。這樣就借著多寶佛寶塔現前,也是用這樣的形象來表達。多寶佛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讓我們能很透徹了解,法,大乘法,教育我們,在這五趣雜居,那就是眾生凡夫地開始。眾生凡夫地,那就是萬里,有二百五十由旬,種種,「二十五有」,這就是法。眾生的煩惱法實在是很多,但是一念無明,觸動了很多的煩惱無明,造了很多塵沙惑,這些,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所造作的業,自己來迷惑自己,很多很多事情,生生世世,讓我們無法去體會。這就是在五趣雜居為基礎,佛陀就是為了這樣的眾生而來人間。這種眾生的五趣,地獄、餓鬼、畜生、人道、天道,這五趣無不都是從心去造作。這五趣,五道,無不都是開始,從「二十五有」的煩惱無明,分析出去,法實在是很多,無明的法。無明,你有這麼多的無明,就要有很多的覺悟道理,一一去對治,去對治無明來契法。這就是佛陀來人間,很大的目的。
應世大限不遠
到此全無絲毫覆藏
法門萬行
如是體相
即應開近顯遠
此表圓教古今合證
究竟果報
平等大慧
如此而已
四十多年將要過了,世壽也將盡了。這時候,不論大家是不是有體會到沒有,法總是一定要說出來,所以說,「應世大限不遠」,離這世壽的限制已經不遠了。所以到這時候,就「全無絲毫覆藏」;要完全將他的心懷全都要提出,要向大家一一說出,讓大家去了解。「法門萬行」,法門很多。四十多年了,不論用說的、用行動的,就要走過來才會了解,要不然,什麼叫做六度呢?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要修啊!布施,我們要去身體力行。眾生苦難偏多,是大自然的災害,使眾生受苦嗎?是啊,梅姬颱風與我們臺灣的陸地,這樣接觸了,從這樣開始陣風、陣雨,一陣一陣這樣開始。因為這個颱風暴風圈面積很大,整個臺灣,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颱風的雲跡。
雲,看到從太空中所拍下來(衛星雲圖),颱風的結構是很紮實的,而且它的颱風眼又是很大,從太空拍下來,整個臺灣都沒看到了。它的風力也很大,最強的風力有到十六級,陣風也有到十四級、十五級,是很強啊!這樣一陣一陣愈來愈強,一直到了下午二點多,這個颱風眼,才去撞到我們的中央山脈;中央山脈,後面這座山,這樣去碰觸到了,這個颱風眼忽然間,從空中來看這個颱風,忽然間這個颱風眼不見了,那時候才開始,風雨就減弱下來,那時候就是颱風減弱,受破壞了。
所以,中央山脈,就好像臺灣的護山神一樣,颱風到了那個地方碰撞到,自然這個完整的颱風的結構,這樣就會散了,所以這樣才開始停下來。但是它周圍的暴風圈,都是很強,所以,看電視畫面在報導,外面,人站不住,不只是花蓮風雨強,臺北也是,看到人在路上走,不論是臺北、臺中、南部,一路下來,看到電視這樣畫面拍下來,人站不住,摩托車也是同樣,在路上這樣吹倒了,連人帶車吹倒,甚至很重的貨車在路上行走,也是整輛被它吹倒了。又有一部遊覽車,是大陸客,在中部也是一樣,一陣風,整輛車都把它吹倒了,風力之強就能知道。
又看到房子,很多鷹架,大樓的鷹架,這樣一大片,遇到風,整個都散落了,滿天飛,看了是很危險。看到鋅板,屋頂一片一片掀,鋅板一片一片捲,這樣一直飛走,這是在電視畫面上所看到。其他呢?因為下午就都停電了,三、四百萬戶全都停,也停了快要二個多鐘頭,風雨那麼大,不知道多少人在外面遭受風雨,冒危險,在那裡要將電線桿扶起來,要爬到電線桿的上面去,才有辦法將電能通。
所以說,各各有法,法門是很多種,法要如何去救人?颱風來以前,慈濟人開始每家戶,是弱勢的家庭、老人的地方,就一一去交代、去關心,去準備他們的糧食。光是在花蓮,在宮廟(吉安鄉勝安宮)裡收容著避風雨的人,我們就趕緊去送餐。中午,記得中午的時候風雨很大,原來風雨這麼大,他們也是一樣,中餐要送達,這幾十戶(70多位、近30個家庭)的人在那宮廟中,也就是這樣,不怕風雨,同時也將香積飯送達,怕晚上風雨若較大,無法送餐食來,那就用這樣簡單泡來吃,都可以。看,這也就是,這大自然,颱風一來,過了之後又是要再動員起來。在颱風的過程中,有多少人負責在社會,不論是警察、消防隊,在做救急、救難的任務的人,都是還是要在這當中,去如何,風雨中還是一樣要救援,要去,這就是也是同樣叫做法。
所以說,法要從內心啟動,內心有這分的愛心,從悲啟智。要慈悲、要勇猛,我們常常會說到「慈悲、勇猛」,就是要有這樣的精神,不顧自己,需要時就是要出門,這就是法。所以說,佛陀來人間就是要啟發人人本具,人人本來就有的,這分佛性、菩薩心,不忍眾生有苦難,這全都是我們人人本具。若能將這個本具這個慈悲、勇猛,若能回歸於人人的本覺真如,這個社會就能很有次序、很祥和。就是因為人的心會脫軌,所以這分力,心力,用錯方向,那就是無明。無明一生,這個力輸出去,那就是破壞,破壞道理、人倫道德,那就造了很多的惡業。所以佛陀必定需要時時來人間,時時來教化,啟發人人的心要有菩薩心,要從小乘了解道理,人間的苦難,讓大家了解因緣果報觀,再開始啟發人人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這是佛陀這樣四十多年來所講說的法,到這時候開始要將法來歸位,分門別類,精準,要很精、很準,將這個法要很精準放歸位,所以現在就是需要分身,召集分身佛到來。所以分身佛各就他的位置,但是分身佛他就是要再有傳,所以要來的時候,又有侍者,侍者就是他的代表,代表就向釋迦佛來問訊。這與世間的禮節都一樣,法歸位了,次序也是一樣。所以說,「法門萬行,如是體相」。這個體相就是這樣,我們要很用心,法體就是這樣,要這樣應用,這樣歸位。
「即應開近顯遠」。開現在,用這個方便法來引導,所以開方便門,顯示無始以來的真理是這樣。大通智勝佛的時代,講說《法華經》,十六王子再覆講,人人心中有願,就是要在每一個世界成佛。那就是要塵點劫以來,各人就是全都勇猛精進,都在有緣的眾生中,生生世世,所以叫做「應開近顯遠」,將方便門開了,顯出了無始以來,真理不變,佛佛道同,這表示「圓教古今合證」。這非常圓滿的教育,這樣來證明。過去多寶佛是古佛,現在說法的釋迦牟尼佛,所以古今來合證,這個法就是最究竟圓滿的法。所以,「究竟果報」,就是這樣,「平等大慧」,也是這樣,這就是佛佛道同,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前面的(經)文這麼說:「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爾時
一一方四百萬億
那由他國土
諸佛如來
遍滿其中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這已經過去,很多,四方八達的佛,都一一全都,很多,那樣,那些佛已經在每一個地方,都有發揮他們的功能效用,所以說「遍滿其中」。
接下來的文就這麼說:「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
是時
諸佛各在寶樹下
坐師子座
皆遣侍者
問訊釋迦牟尼佛
各齎寶華滿掬
而告之言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這是表示每一尊佛已經歸位了,在寶樹下,師子座上。
是時
諸佛各在寶樹下
坐師子座:
寶樹:
七寶所成之菩提樹
師子座:
即諸佛說法之法座
寶樹是七寶所成,就是覺悟之樹。法就是寶,接受到法,已經覺悟了,所以,坐寶樹下。師子座就是「諸佛說法之法座」,這就是「諸法空為座」;「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這前面說過了。
「皆遣侍者問訊世尊」。各各座位坐定了,化很多世界而來,所以還很遠,因為地方大,就遣侍者去向佛問安,所以「皆遣隨來一大菩薩為侍者」。要隨佛來的都是大菩薩,來敬禮、問訊,問訊釋迦牟尼佛。
皆遣侍者
問訊釋迦牟尼佛:
皆遣隨來一大菩薩
為侍者
作禮致敬
問訊如來
侍者就是大菩薩,要有修行,具足八德才能當侍者。第一,「信根堅固」。要當侍者,要了解佛的心意,佛所說的法要很,信根很深。
第二,「其心覓進」。要知道這個法,他要很清楚,要很探究,佛陀所說這個法的意義是什麼,不能馬虎。「佛是在說法給大家聽,與我無關。」是這樣嗎?不是。「佛說法給大家聽,我要比別人更清楚,我一定要很清楚,不清楚,我要再問。」這才是真正的侍者。說話,佛在說話,若無法很了解,還是要再問,這叫做「覓進」,要再找,找它的道理到很清楚為止。
第三,「心身無病」。要很健康,才有辦法為佛做事。
第四,就是要「虔敬精進」。雖然常常在身邊,就是同樣要有禮節,要虔誠、要敬重,還要精進。
第五,「具戒」。要守戒律,在佛的身邊,就要有這分的典範,要做給人看,常常在佛的身邊,怎麼能不做給人看呢?所以要「具戒念心」。
第六,「心不憍慢」。雖然是在佛的身邊,還是一樣以身作則,沒有憍慢心,沒有貢高、沒有仗勢。
第七,就是「能成定意」。我們的心要很定。
第八,要「具足聞智」。就像阿難,阿難,佛的教法點滴入阿難心,我們現在才有辦法,有法可聽、有法可說。
侍者當具八德法:
一、信根堅固
二、其心覓進
三、心身無病
四、虔敬精進
五、具戒念心
六、心不憍慢
七、能成定意
八、具足聞智
這就是大家都坐定了,派遣侍者,就是這樣的侍者,代替分身佛去向佛作禮。
每一位,佛都要交代侍者,要交代「各持珍貴寶華」,很珍貴,表示恭敬,來獻供,這表示恭敬。
各齎寶華滿掬
而告之言:
語侍者言
各持珍貴寶華獻供
「分身釋迦,理論則是一人」。其實,本尊與分身佛是一樣的,但是約這個跡,剛才說過了,跡就是法,法,法這麼說,好好用心聽,同樣說過的法,另外一個人還能去說。我現在說的,聽懂,能起效用,聽的人發心,另外一個人再去說,也是起效用,也是很多人發心。這同樣的道理,同樣去說法,同樣就是有這樣度眾生,這叫做「跡佛」。釋迦牟尼佛也是顯跡來人間,過去無央數劫,生生世世顯跡,現在來到娑婆世界,也是顯跡。就是按照道理,也有大限,也有一個世壽的限制,所以這個跡在人間已經消失了,但他的法還是留在人間。所以說起來,這個跡,約跡就是分彼此。釋迦佛若在其他世界,也可以稱作其他的佛;同一個法,不同人,張三李四來應用。
同樣去講《法華經》,不同的人去說,《法華經》是《法華經》,但是不同人去說,那就有張三李四,不同人。所以「既分賓主,不無人事分別相」。既然就是有主人、有來賓,既然全都來了,當然就人與事有這樣分別的相,「故需禮節儀規」。這就是在說事相,就要有這樣的禮節、這樣的儀規。「故各遣侍者持華申敬」,表示敬重的意思。「以病惱為辭」。「身體健康嗎?是不是很輕安?」對啊,就是要這樣來問好、問安,這就是順從世間的儀規。
分身釋迦
理論則是一人
約跡則分彼此
既分賓主
不無人事分別相
故需禮節儀規
故各遣侍者
持華申敬
以病惱為辭者
從世儀規
「彼某甲佛」。「我是代表哪一尊佛,來向世尊問安。」同樣的道理,這就是禮節。「分身佛各教侍者代稱己名」。侍者不是說:「我是誰。」,是說:「我是代替誰。」這就是一個儀規。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分身不必名叫做釋迦。可以張三李四,各人不同的名稱,即使國土也不同。同樣,隨順世間的法,能大家都用釋迦牟尼佛的法,但是各人用自己的名。就像我們也沒有分什麼宗教,印尼(慈濟人),也有回(伊斯蘭)教,有天主教、基督教,各種宗教都有,他們共同做的是慈濟,但是不同的宗教,不一定說「你就一定要說佛教」,不一定。所以也不一定是,「你叫做釋迦佛」,不一定。總之,就是同一個法,依照這個法去行,這樣就對了。
所以「知分身不必皆名釋迦,所謂我在異國更有異名」。我在其他的宗教裡,我有其他信仰的方向,但是我來應用是這個道理,同樣在人間救人,所做的動作都一樣,這就是法。所以,「多寶之願已酬」。多寶佛塔現前了,多寶佛他的心願,除了聽法,就是要見分身的佛到達,就是要看佛如何教育,教育的法是什麼樣,這就是這樣。我們知道,超越五趣,也突破了,已經生在五乘教之上,大乘法已顯前了。所以「大樂說之請未遂,釋迦佛為圓究竟」。所以先將這些佛,分身佛,都召集過來,繼續才開始要開寶塔,因為大樂說菩薩他所要求的,就是要看到多寶佛,而多寶佛他的要求,就是分身佛全都到達。
現在分身佛全都到達了,現在再接下來,就是大樂說菩薩所盼望的,就是開塔,能夠見到多寶佛。所以「大樂說之請未遂」,就是寶塔的門還未開,多寶佛的全身還未看到,現在釋迦佛為了要圓究竟,除了多寶佛已經滿願了,大樂說菩薩所請的法,他也開始要顯,要呈現出來。
彼某甲佛者:
分身佛各教侍者
代稱己名
即知分身
不必皆名釋迦
所謂我在異國
更有異名是
多寶之願已酬
大樂說之請未遂
釋尊為圓究竟
而集分身
這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佛,他的智慧、慈悲,一層一層,向上,無始以來的真理,循循善誘來教育眾生,不斷求法來教育眾生;向下,要隨眾生的願望。這就是釋迦佛在人間,八十年的時間,說法近五十年,他的一生要來滿這個願。當然,法是很深奧,前面是講了「三變淨土」,讓我們了解要如何出火宅,要如何能過這個化城,要如何到寶所去,就是這樣一次再一次用法來譬喻,我們要時時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