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20日】授記達多 佛號天王

Community:
Branch:

「教授宣道傳聖言,謂示教訓誨於我,隨機教化方便法,障塞防礙能通達,曉了善巧明說法,示教利喜諸眾生,覺有情利益眾生,同成無上菩提道。」

用心啊!「教授宣導傳聖言」。要了解,自古以來,就光是說釋迦牟尼佛,到現在也已經二千多年了,人間的時間覺得是很長,長久的古代,從佛陀所教化這個法,這樣一直一直流傳下來。法要流傳不是很簡單,要經歷了多少辛苦,古代祖師為了傳聖教,多麼辛苦啊!我們最近一直很期待,人人能夠清楚,傳佛法不是簡單事。釋迦佛在印度講經、說法,滅度之後,法在印度,中國和印度是一段長距離,尤其是古代的交通不方便,想要知道佛法的真相,必定要親自到那個國家,將那國家所流傳下來的法,要這樣取回到中國,想想看,經歷了多少古代名師,不知去多少人了,但是能成功到達,也是能成功安全回來的,時間長不用說,但是所經歷的苦難,實在是很多。

光是說玄奘法師西域取經,我們在大愛電視臺,很用心去考究,考究玄奘法師是從什麼地方,開始起心,這心念一動,堅定了這念心,要將佛法證證實實,佛陀的教法這樣要從印度,取回來中國,那念心是什麼時候、什麼因緣,開始動那一念心?這都很清楚記錄。演繹、排編,由唐美雲這個團,這個劇團,很用心,不論是在語言、動作、衣服、布景等等,都很考究,要如何讓我們能體會到,如真實相。雖然時代那麼久了,真實的人生,從戲劇來將它演繹出來,當然是好像大地微塵一樣,能夠表達出來的就就是這樣,這就已經很盡心了,但是只要有看見大地這粒沙塵,哪怕是少分少數,我們也能知道,原來從印度帶回來的沙塵就是長這樣,這是真實從那個地方帶回來的。

幾十年前,東初法師,他用小小的玻璃罐,就裝一些恆河沙。他就告訴我:「我這是從印度帶回來的沙。我有走過的路,這就是佛陀二千多年前,弘法走過的路。恆河沙,我去朝聖,我就這樣將它帶回來,我就和大家來結個緣。」這樣,那罐沙,到現在,我還是把它保留著,是啊!這罐沙,恆河沙,佛陀的時代是長這樣的沙,那麼現在拿回來,沙,沙質不變,應該是都一樣,是很細、很細。所以,常說恆河沙,恆河沙,我就會想到沙的微細,好細啊!很細,很小,這是恆河沙。

可見,法在印度,玄奘法師去到那個地方取經,要經歷過多少路程的辛苦,沙漠中的黑風,天氣說變就變,忽然間,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有時候,這陣風一過,太陽一出來,沙漠上煎日煮沙,那個太陽,就像經過熱鍋煎過一樣,那個沙像開水很燙,這樣將它燙過一樣,要走過這路是多麼辛苦。沙漠斷水,有時候遇到風雪,大雪,像這樣,經歷了幾次的生死,經歷了幾次生命中的貴人、佛法中的護法,這樣才能到印度;到達了印度,把握著時間,分秒不空過,將佛法要用語言,文字,探討它的法裡面的真諦。想想看,這是要用多少時間不空過,才能將這些法,這樣辛辛苦苦,成功取回來中原,回到長安,回到中國,這是多麼不簡單。

這個梵文要經過翻譯,那個時代就是仁王,就是皇帝,他信仰佛法,他尊重佛法,要如何能讓佛法能從中原、在中國,這樣興盛起來?所以,用很多人力、物力、資力,這樣很多人,跟著玄奘法師來翻譯。翻譯的經典是無數,光是《般若經》,《大般若經》,就六百多卷了,可見很多的經典,還有很多。從這樣我們就能知道,玄奘法師那個時代取經不簡單。現代的人,總是觀光朝聖,飛機一塔就到那裡了,去朝聖,看一看,過去佛陀就是出生地在這裡,藍毘尼園;佛陀走過的地方,說法過的地方,講《法華經》的靈鷲山,全部這樣去看一看,幾天就回來了,很簡單。但是,回來是空的。玄奘法師的辛辛苦苦去了,經過了九死一生,這樣將經典帶回來了,妙法回來了,那時候的仁王的支持、護法,很多人來翻譯,非常宏觀的法這樣留下來,現在的佛法,大小乘法在中國是很完全。

這要很感恩,除了玄奘法師以外,還有鳩摩羅什,就是譯《法華經》這部,他是從龜茲國帶過來的,還有很古賢大德,為了傳法,從西域來,從中國去,來來回回,讓我們的佛法能夠現在在中國,大乘妙法,讓我們這麼簡單,大家坐下來就可以說、可以聽,可以筆記下來,可以馬上傳出去。現代,想看看,我們是不是也要珍惜呢?不要想說,現在很方便,就對它較隨便,就不在意了,還是要很在意。經典要流傳在人間,來得不容易!為什麼這麼多的古賢大德,冒著生命的危險,這樣去取經,回來傳法,我們豈能輕視?千萬不可輕視,因為這個法,對我們是何其重要啊!佛陀為一大事在人間,古賢大德也是為一大事,而取經傳法,無非就是要教導我們眾生,讓我們能得到真理入心,讓我們了解方向,人生的方向,讓我們很清楚,人人本具佛性,我們的方向不要再偏差了。茫茫大海,或者是無邊際的沙漠,方向你若是一偏了,到底大海向哪裡走?航道迷失了;沙漠上,方向偏差,我們也不知道方向,要往哪裡走了,我們現在,就是如在茫茫大海中的迷航,就如在沙漠遼闊無邊際,我們在那地方迷,在那地方沒水草,在那個地方,氣候多變,生命在沙漠中,隨著時日枯萎掉了,要能再生還很困難啊!

總而言之,我們人生難道要像這樣嗎?我們要有一條生路,我們的生路就是綿綿久久,那就是慧命,而且很清楚的方向。這就是需要法,佛法,唯有佛法,成長我們慧命,讓我們生生世世來人間,我們有方向、有記憶,知道我今生此世,法還未盡了,來生來世,我繼續這個法要再追求下去。因為佛陀告訴我們,這是要很長久的時間,要無數劫,生生世世,要在人間好好來磨練,所以我們要做心理準備。就如玄奘法師,他要去印度,他也抱著九死一生,無論如何,那念心很堅定,任何的環境,他都沒有退還的心意,我們就要練出這樣的心。

所以說,「教授宣道傳聖言」,這是多麼重要啊!這就是目標,修行者的目標。也就是說,「示教訓誨於我」,我們要很感恩,今天有法可聽,有法可讓我看,可讓我參考,這就是過去的古賢大德,不由自己就會想到《法華經》,就是鳩摩羅什,他就是從西域,為了傳法,也是歷盡了辛苦,經過了幾次的危險,這樣來到中原,來翻經,翻譯,來傳教,我們今日才有這部《法華經》,可說、可聽、可讀,這是鳩摩羅什。他是龜茲國的人,他對這部經瞭如指掌,很熟,將它的法、他的感受這樣傳來,來翻譯,親自帶人翻譯,所以,能夠這樣來施教,來訓誨,來教育我們。

這樣,這二千多年,無數個的「我」,我也不知道有幾生世,有那個因緣,從那個時代,再經過幾生世以來。別說是我,說大家,說不定我們也曾經有過,說不定在那個翻譯場中,說不定他在講《法華經》這個時代,我們也在那裡聽過,只是我們沒有很認真。不過,應該我們也有用心受法過,我們今生此世,才能再集合這個因緣來聽受。

所以,無數個的「我」,無數,在你自己來說,你也是說「我」,在我自己來說,我也說「我」。這就是鳩摩羅什法師傳來。現在此時,無數個的「我」,在這個時間,接受《法華經》的講義。若沒有他們發心,將梵文傳來到中國,中國再將它翻譯成我們,中文,若不是他親自帶經來,親自來帶動翻譯,我們今日哪有這部經呢?所以「示教訓誨於我」,在我們現在,我們無數的「我」在聽經。當然,這經是很深,要將它成為現代來聽受,就是要經歷了很多人的心得,包括現在我自己的心得,再與大家來分享,這過去已經,經過了多少人的心得了。

所以「隨機教化方便法」,因為這時機、時代,眾生的根機不同,就要隨順眾生的根機,應時逗教。雖然愈來,聽法要能身體力行,這個障礙愈來愈多了,因為現在人與過去不同,過去的人很單純,現在時代複雜化了,享受欲念也複雜化了,所以真正要接受法,實在是很不簡單。現在的人,大家忙碌多了,要說有時間好好來研究,好好去體會,老老實實走入人群去,去將法與大家分享;苦難的眾生,我們用什麼方法,去解除他的苦難,「苦既拔已」,要再「復為說法」,這是不是我們人人做得到呢?可能障礙也很多,所以「障塞防礙」。但是,有心就無礙,還是要有心,我們若是有心,就「能通達」。釋迦牟尼佛在求法,也是這樣,生生世世,不論是入地獄,同樣他也能發起大慈悲心,去疼惜同時受苦難的人,也要去替人拉火車,皮剝下來當繩子拖車,那是多麼極苦的刑罰,他都願意去代替人受苦難。只要他有心、願意,就無阻礙。同樣,身為國王,願意為那位仙人去做奴僕,這也無障礙。

所以,只要有心,法總是記在我們的心裡,法比生命還重要,因為成長慧命,這是讓我們帶來生生世世,不會迷失方向。要不然我們人生,凡,六道或者是五道,到底我們要生在哪一道呢?由不得自己。說生在人道,方向要往哪裡走?我們不知道,這種無法去選擇自己。求法,就是要能夠選擇我們自己,我們的方向,我們必定要謹記著法,法在心裡,生生世世。只要我們有心,再大的障礙我們都能通達過去。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過來的。

所以,「曉了善巧明說法」。對法都能很清楚,隨著時代,隨著人類,隨著根機,道理全都曉了,了解了,隨這些根機,善巧方便,清清楚楚來教導、引導,走向對的路。所以「示教利喜」,讓大家聽了,去做,歡喜了,歡喜、感恩啊!像這樣,「覺有情利益眾生,同成無上菩提道」,希望人人從善門而入,從善門進來,了解佛法,這是我們應該去做的,我們很甘願,做得很歡喜,而且,看到受幫助的人也歡喜,得救了,我們更歡喜。付出無所求,「同成無上菩提」,他得救,我們歡喜。所以釋迦牟尼佛,他在〈提婆達多品〉,這位仙人來說他有妙法,「只要你樣樣都聽我的,隨我的意,做我的事,我就可以為你說法。」他願意放下一切,就這樣跟著仙人去,到底得到什麼法呢?一直,我們所看到的文字,就是很辛苦,為奴僕,身體為床、為椅子坐等等,但是他甘願。

是我真善知識
是無上菩提伴
成就慈悲喜捨
完成四無量心
度眾生離諸苦
所緣眾生諸惡
無憎怨無離愛
無仇念無憂求
信受教妙苦行

所以,「是我真善知識」,這樣的付出,這樣的服務,任勞任怨,不埋怨。「是我善知識,是無上菩提伴」,生生世世都是這樣來刁難他,生生世世都是這樣來折磨他。這位梵志(寶海梵志)發心,要發大悲心,另外一位梵志(亂想可畏梵志)他就說:「我成就你,我就用一切刁難你。」但是,果然生生世世為伴,就是無上菩提伴,在這覺道上就是有這樣的人來磨他,所以他能走過這條菩提覺道,他很感恩。所以「成就慈悲喜捨,完成四無量心」。能夠這樣提早完成慈悲喜捨,訓練一這念心,無怨無尤,去除愛恨情仇,能夠心練出了就是無怨無尤、慈悲喜捨,很願意付出,完成了「四無量心」,時時感恩,無尤無悔,這樣在付出。度眾生,像這樣的苦,都能吃下去了,能吞、能忍下去,甚至能將它化掉了,無怨無尤,用這樣投入人群去度眾生,這樣哪有什麼困難呢?那麼苦的,他都可以磨過來了,何況眾生群中呢?只要眾生離諸苦,只要眾生能離種種的苦,雖然面對著的,「所緣眾生諸惡」,五濁惡世眾生,那時候的寶藏佛就跟他說:「你發了這麼大的願,未來你所要化度的眾生,是在那麼惡濁,很惡的眾生中去度眾生,你會很辛苦。」

但是,這位梵志,寶海梵志不怕,所以因為這樣不怕,才有那位亂想可畏梵志就說:「好,那這樣,我就磨你!」因緣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所緣眾生是諸惡,因為眾生受很多苦,在這個五濁惡世很多的苦,但是他願意投入;所緣的眾生也是很多惡,他很多苦,但是也是很多惡,造惡才有苦。他還是「無憎怨,無離愛」,不離開愛心,眾生如何惡,他都不憎不怨,他沒有離開這個愛,就是這樣慈愛,愛眾生。對眾生,不論「頭目髓腦悉施人」,要他的生命,要他的頭目,要他的髓腦,他都同樣「無仇念,無憂求」,無仇無念,不去念他的惡,所以他不怕,所以無憂無求,歡喜付出。所以「信受教妙苦行」。這是釋迦牟尼佛,修行是用這樣的心態走過來,提婆達多這樣拖磨他、折磨他,他還是認為他是他的善知識,他是他菩提道上的伴,這實在是很難得。

不論怎麼的惡,他都沒有憎恨,沒有怨恨,沒有離開愛的這念心,無仇念、無憂求,信受教誨。所以,他認為,他(仙人)怎麼教,無不都是妙法,即使讓他吃盡苦,這也是妙法。我們很佩服,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前面的文說:「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十力 四無所畏
四攝法 十八不共
神通道力
成等正覺
廣度眾生
皆因提婆達多
善知識故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那就是他的善知識,讓他能完成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所以他很感恩,一直到了成等正覺,就是到成佛了,這就是全都是提婆達多,歸功於提婆達多。

來,接下來再說:「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

告諸四眾
提婆達多
卻後過無量劫
當得成佛
號曰天王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來,接下來,他就是很感恩,感恩提婆達多,現在開始就要為提婆達多授記了。這是佛陀的寬心大量,提婆達多雖然對他這樣,生生世世折磨他,他這個時候要向提婆達多所授記,那就是過無量劫,就是要過很長的時間,「當得成佛,號曰天王」。

告諸四眾
提婆達多
卻後過無量劫
當得成佛
號曰天王:
從是以去經無量劫
佛德至大天中之天
故曰天王。

未來提婆達多成佛的名,叫做「天王」。是啊,要再經過很久的時間。因為「佛德至大,天中之天,故曰天王」。表示未來無量劫以後,可見無量劫以後,提婆達多也會慢慢受教。因為那位梵志他就說:「我生生世世磨你,磨到你若是成佛,我當你的弟子;當你的弟子,將來你要為我授記。」要當釋迦佛的弟子,不知道還要當幾次,可能要很長久,因為他這一生中,同樣的,逼佛、害佛,同樣在這一生中他就已經墮地獄了,什麼時候才能再開始,來遇到佛再修行呢?這再下去的文會解釋。

有人這樣問:「提婆達多,他造罪入地獄,佛說法尚未出獄,何得授記?」佛陀在說法,說《法華經》時,提婆達多已經往生了,而且是墮在地獄中時,佛陀是為提婆達多授未來的記,所以有的人起疑,就會問:「提婆達多造這麼多的業,已經墮落地獄去了,佛陀在說法,提婆達多還未出離地獄,同樣還在地獄中,為什麼佛陀怎麼會為他授記呢?」

提婆達多在獄
阿難往問
達多云
如受三禪之樂
只此一語
便是天王如來
何待授記

回答的是這樣,「提婆達多在獄,阿難往問」。阿難去到地獄,去問提婆達多:「你在這個地方,地獄中,你苦不苦?」提婆達多所回答的:「如受三禪之樂。只此一語」,只是這句話,「便是天王如來,何待授記」。光是他這種已經超越了,這種已經超越,在地獄中受苦,他不將它當作苦,他將它當作如在三禪天一樣。就是在受苦,他也歡喜,這超越了。

今授記者
要知達多
今日之憎心
不異昔日之妙法
釋迦今日之怨家
不異昔時之知識
必如是
方顯一乘實相
平等大慧
無怨無親也

今授記者,要知提婆達多,今日之憎心,不異昔日之妙法。釋迦牟尼佛今日之怨家,不異昔時之知識,必如是,方顯一乘實相,平等大慧,無怨無親,現在提婆達多,是一直與佛在對立,到處都是誹謗,到處都是設法要害佛、迫佛,迫害佛。現在今生此世是這樣,也是過去生很熟識的人,生生世世都是這樣過來。所以「必如是方顯一乘實相」,我們就知道,這個法本來就是有相對法,就是有這樣的對立,有極惡、有極善,顯出了一實乘法。真正要成就這個大法,必定要在最極苦中去完成,最極困難中去成就,所以,一乘實相就是這樣顯現出來。

「平等大慧」。釋迦牟尼佛稱為大慈悲,是因為他的心已經平等了,沒有愛恨情仇,面對著大惡大怨的人,他也無怨無恨;對很多的欲念,他也將它去除了,沒有什麼特別是愛的,沒有什麼失去是憂的,沒有。所以,無怨無親、無憂無求,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這樣修行的過程。

所以,他為提婆達多授記,未來會成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世界名天道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這我們常常在說,這樣十號具足。提婆達多未來成佛的世界,叫做「天道」,那個世界也清淨,「人皆修善之道」,故叫做「天道」。將來提婆達多有朝一日,同樣他有佛性,有朝一日,什麼樣的大因緣,他也會回過頭來,大惡就是(轉為)大善,一回過頭來,他就是大善。可能未來他會行大善法,修行,將來一直到了成就很多有緣人,都是清淨的人,修善道行,成就一個世界,叫做「天道」。

世界名天道:
世界清淨
人皆修善之道
故曰天道
大乘宗中
率佛性而修萬行,
以完本然之理
曰:世界喻天道

大乘宗中,就是說,「率佛性而修萬行,完本然之理」。因為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只要提婆達多反惡為善,他也是一樣可以成佛。那個世界,這就是道理,世界就譬喻天道。是啊!這就是我們的道理,真正的真理總是只有一項,長長久久,永遠是這樣。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妙法,二千多年後,現在的妙法還是存在。

就如恆河沙,拿回來到現在,還是同樣的恆河沙,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世間苦難偏多,就是方向偏差。我們學佛,就是要對準方向,將我們的記憶,成長智慧,求真妙法,這我們要時時要謹記在心裡,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