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4月03日】正業難為 誰感付出

Community:
Branch:


今日志工早會,證嚴上人呼籲大眾要懷抱著感恩心,感恩社會上有這麼一群充滿愛心,願意冒著危險為大眾付出的人。(攝影者:蕭錦潭)

【證嚴上人4月3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清晨,花蓮發生芮氏規模四點二地震;稍早,墨西哥於日前曾發生規模七點四強震的南部地區,亦再次發生規模六點三地震;前天,日本福島附近海域,也發生了規模五點九地震,所幸核電廠並無異常反應。證嚴上人提醒大家:「人生無常,人心要安定,大地才能安定。所以人人彼此之間,要懂得用愛付出,更要懂得感恩,感恩與愛是一個善的循環,有了善的循環,才能人人平安。」 

無名英雄處處有 捨己為人貢社會

昨天在花蓮,發生一起釣客落海的事件。為了拯救這位釣客,花蓮縣救難協會總幹事杜金福在惡劣的海象中,奮不顧身游近礁石旁,將身上唯一的魚雷浮標交給釣客,釣客獲救,自己卻不幸遭急流捲走喪生。

為了救人卻不幸喪生,上人聯想起上星期亦有類似的事件發生。在蘭嶼附近作業的一艘漁船,因為船上的印尼漁工突然身體不適,緊急呼叫求援,一架海鷗救難直昇機前往救援時,不幸在夜間墜海,只有一人獲救,其餘五人下落不明。

「感覺上勇敢的人,永遠就在等待救人,用生命在救生命。像那一位杜金福先生,這樣的生命多麼令人敬佩啊!」

上人呼籲大眾要懷抱著感恩心,感恩社會上有這麼一群充滿愛心,願意冒著危險為大眾付出的人。

「幾天前我也提到山上維修鐵塔、搶救電力的工程人員。他們也是那麼勇敢,為了利益人群、工商行業的需要,那麼用心的投入,在高危險的工作中付出。還有一些人是那裡有災難,就投入到那裡。社會大眾能不能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社會如果少了這樣有心、有愛的人,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世態涼薄爭利益 無私奉獻無人問

上人期待工商界的人士,都能時時感恩勞動者的付出;在醫療界,也同樣期待病患和病患家屬,也能感恩有使命感的醫師和護理人員,無私大愛的付出。

「醫療團隊為了救人,要動用多少人?多少寒冬、黑夜都是這樣熬過來的。有的醫護人員一進入開刀房,可能二、三十個小時都難得休息。但是病患、家屬懂不懂得體諒感恩?還有需要長期醫療照顧的長輩,做兒女的,有沒有想到要感恩這些代替他長期照顧父母的醫護人員?」

上人感概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模糊,人道不振,一旦發生問題,常常演變成醫療糾紛,或是求償官司,造成救人的人意願愈來愈低,生命價值也愈來愈淡化了。

「社會上感恩心的淡薄,讓選擇這樣志業使命的年輕人愈來愈少,當然主要是怕苦,但也是因為怕負起這樣的責任。幾年前在加護病房裏有個病患的兒子,在護士全心緊急處理事情時,一直問東問西,最後竟然破口大罵,弄得加護病房裏不得安寧。」

此時,鄰床的阿嬤聽了也跟著喊『我苦啊!我不忍心啊!』志工趕忙前去關懷,才發現原來阿嬤是因為聽到護士被罵,將心比心,不忍自己的還在唸護理的孫女,未來畢業當護士要這樣被人罵。

「這種不為人知的辛苦,還要受到那麼多的委屈,但這些病患、還有病患家屬到底瞭不瞭解呢?還是只知道自己,不能體諒別人?沒有想到用心付出的醫護人員是如何照顧病患,搶救病患的?」

人醫典範應提振 照亮偏鄉濟窮苦

上人舉徐超斌醫師捨己為人,奮不顧身感人的故事,提醒大眾對於人醫良護用心的付出,要時時心存感恩。徐醫師35歲就拿到內、外科的醫生執照,卻放棄西部醫學中心的高薪禮聘,回到台東家鄉擔任達仁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他不分假日,每天工作十六小時,一星期跑山路看診的里程,可以繞台灣一圈。徐醫師仗著年輕日夜付出,三十九歲那一年,終於在連續工作八十七個小時之後,突然中風倒下,但醒來後念茲在茲的,還是那些信任他的病患該怎麼辦。

「剛中風的時候,徐醫師說他人很憂鬱,心裡也很有壓力。但靜下來想一想,如果換成是其他鄉民生病,沒有醫師,那病人要怎麼辦呢?所以還是決定繼續留下來。因為他認為:『雖然只剩下一隻手,走路也不方便,但是我還是可以找一位助手來幫我另一隻手。』因此他就一邊做復健,一邊繼續堅守崗位。」

人醫的故事很多,上人再舉李森佳、李晉三兩位醫師兄弟為例。李森佳醫師因為有感於偏遠地區醫師不願意前來,主動自告奮勇前來花蓮慈濟醫院玉里分院任職,而且還感召弟弟李晉三一起前來投入。而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的主任黃同村,看診時腹部痛到受不了,馬上檢查發現是腎結石,外科醫師建議馬上開刀。但黃醫師想到病人,還是先忍著痛回到門診把全部病人看完,結果沒想到隔天還沒開刀,結石就自己排出來了。

「這種愛的醫療,醫師這樣付出;護理人員也很辛苦,日夜為病患付出,可是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到呢?難怪現在許多畢業的護士寧可領較低的薪水,從事護理美容師的工作,整個社會鬧護士荒令人擔心。」

上人感慨護理人才不是沒有教育出來,只是因為怕苦而不願投入一般的護理工作,而這種怕苦的心態,主要也是社會大環境裡感恩心不夠,讓他們的信心打了折扣,因而卻步不前。

「我們要如何讓這整個社會人心調和,愛心立志願的人,就往志業的方向身體力行,生命價值提振起來,受惠者要用愛來感恩救命照顧之恩。過去社會上總是說『再造之恩』、『再生父母之恩』,照顧我們的生命、守護我們生命的人,我們不感恩嗎?期待大家還是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