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09日】斷除虛妄幻想

Community:
Branch:

心有雜念嗎?我們的心有專嗎?常常我也會問自己。一輩子的修行,就是要修這念心能專、能定。我們若是心專意定,世間的事物就能夠清楚了。但是凡夫就是心猿意馬,短短的時間,轉一個念,千里之差,不知道跑多遠了。這就是凡夫。所以《無量義經》就是這麼警惕我們,修行者要[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

 

⊙[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這一段我們要好好警惕,用於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不是有在妄,夢妄嗎?人生如夢,由不得自己,或者是我們有雜念、妄念在心裡嗎?若是有,要趕快去除哦!因為我們是學佛者,要學佛,這是最根本,心要斷除夢幻虛妄的思想。我們一定要斷掉妄念,要不然整天就像在做夢,境界來時,我們就隨著那個境界走,這種的人生,我們要很警惕。所以意思就是說,永遠永遠要斷除這種夢幻。

 

《金剛經》裡面不是這麼說嗎?如夢、如幻、如泡影。人生,看得徹底,瞭解清楚了,有什麼好計較呢?人生好像一場夢而已,我們為何要在夢中認真呢?人生真的很虛幻,到底哪一樣是真的呢?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這四項,我們生下來是赤裸裸一個身體,沒帶一絲半縷來,而我們最後走了,幾年後去撿骨,撿起來只是白白的骨頭,什麼是真的呢?沒有一件東西是我們帶來的,沒有一件東西我們會帶去,這如幻啊!

 

人生不就是這樣真真假假,世間很多的虛妄,為什麼我們要為了人、事、物在起煩惱呢?看得清楚的人,這些都是虛妄、幻化。不過,我們人總是在思、想、念。

 

[思],那就是妄念,昨天的事情還放在心田裡面,也就是在心與腦裡面存著。若是[想]呢,這個[想],就是前面的境界放在我們的心,妄念、造作。

 

過去就說過了第七識心田,第七心識那就是[思],第六意識就是[想],這個念就是心的念。所以過去的事情我們都執著在內心裡,恩、怨、仇、恨也是這樣,從外面的境界收納進來,在第七識心田裡不斷地耕作,恨的更恨,仇的更深,這就是在思想。然後,他就將它放入[念],那就是第八識,就是心;將它放入第八識的裡面。

 

這都是我們一生的時間。在這夢幻虛偽中在思、想、念,放在我們的心,洗不乾淨,而凡夫也沒有在洗,不斷地在複製。所以,佛修行已經到達了夢妄思想念都除了,都去除掉了。這是在讚歎佛,他將人世間這種夢幻虛偽之念都完全永遠斷除了,一切法無所著。雖然在這個人生裡,還是無所著一切法。

 

⊙願求曰思。取相曰想。追憶曰念。

 

現在再跟你們解釋,[願求曰思]。我們的思想,因為前面的相,我們的心應外面的形象,自己去選擇我要追、我想要。我要這個東西、我愛這個人,所以很執著,非得手不可,那就用心思了,他的心願要做到。

 

前面不是有說過,惡求、多求。惡求、多求,那就是凡夫的[思],他想要求得更多,不擇手段再去求,這就是[思]。[想],將外面的形象放在我們的心裡,這叫做[想]。[念],我們凡夫就是不斷在追憶,[某某時候你與我,有某樣的約定,你怎麼可以違背我呢?]這也是在追憶。過去我想要的,有這麼多、這麼多東西,那些東西都壓在心裡,所以這叫做[念]。這都是凡夫。

 

我們要修行,要將凡夫這種[夢妄思想],一定要將它去除掉,我們才能發大心、立好願、為人群。這必定要先斷除凡夫的[夢妄思想],再來的思想面面都是正確。所以佛雖然在人群中,但是佛陀同在這個境界裡面,他的心境完全斷除了(夢妄思想念),所以這是聖人與凡夫絕對不同的心境。

 

⊙[如來成等正覺,於一切法無所著。]

 

如來將人我是非已經很清楚了,這些東西在佛的心境裡完全不存在,他清清楚楚、明明歷歷,心不會受這些人我是非一切的事物掛礙住,絕對沒有,完全去除了。所以,他[無復諸大陰界入]。這也是要跟我們說,佛的境界,既然斷除了[夢妄思想念],這些夢妄思想不再進來佛的內心困擾著他,沒有了。

 

⊙[無復諸大陰界入]。諸大:意指地、水、火、風四大。陰:意指五蘊。界:意指十八界。入:意指十二入。

 

[諸大],就是地、水、火、風四大。大乾坤有地、水、火、風四大,看看這四大不調,天下造成了多少的大災難啊!這全都是眾生凡夫的心所造作的共業啊!其實,這在佛的心境裡,他只有悲憫眾生,他沒有惶恐、沒有驚慌、沒有惶恐。

 

在人身體生、老、病、死,都不離開四大。我們手摸得到硬體的東西,無論是骨、肉等等,這都可以算是[地大]。同樣,有這個身體,有身體就有水分,我們流汗、流淚等等水分,就是[水大]。我們在呼吸,這就是[風大]。體溫就是[火大]。所以,地、水、火、風若是一大不順,身體就是有病了。

 

佛陀他已經跳脫了這個乾坤四大,或者是人體四大,他都跳脫了。所以[無復諸大陰界入],生死來去自如了。

 

[陰],陰就是[五陰],我們稱做[五蘊]:色、受、想、行、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離開五蘊。世間所利用的東西,只要是有[色],看得到、摸得到,有用無用一切都是[色]。不只是身外是[色],我們自己本身也叫做[色身]。

 

所以色,有了這個色身,對外面的色塵自然就有感受,所以[色、受]。這個感受,到底我現在在這裡禮佛的時候,禮佛很歡喜,經典的每一句都是在教育我們。我若是有妄念,要趕快回歸專心,這[受、想],我們應該要將這雜念趕快回歸回來。

 

或者是在外面一接觸到就是很不如意,這種相與心違背,那就起煩惱了,[色、受、想]。接下來就是行蘊了。這個感受,無論是心靈的感受,或者是身體的感受,與時間、與環境種種,都是在行蘊中。

 

行蘊,常常跟大家說過了,境隨時遷,我們的命也隨著時間消逝,這都是[行],很微細的[行]。天體,太陽系,星球和太陽也是這樣互轉——公轉、自轉,這都是沒有一個時刻是停留的,非常微細地這樣過去,我們不覺而不知。所以,這就是[蘊]。

 

那[界]呢,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大家都知道了,我們的六根緣著外面的境界,產生內心心靈的感受,所以三(乘)六(得)十八,這就是十八界。

 

⊙十八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再來是[入],這入是十二入,同樣是六根和外塵,這都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分離過。

 

⊙十二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日常的生活無非也只是在地、水、火、風,和五蘊、十八界、十二入而已。都是在我們每天在接觸的,沒有離開的,這全都是法。我們在一生中都是這樣消逝過去,凡夫妄念都不覺不知,我們現在修行,我們要時時警覺。我們在這個境界之中,若能夠常常提醒,那就能知道[一切都如幻性空],其實我們還要計較什麼,還要執著什麼呢?

 

⊙一切都如幻性空,四大皆空,五陰無我。

 

所以,[一切都如幻性空,四大皆空,五陰無我]。既然是這樣,在我們一個人的身體裡、思想裡,我們若全都看得開,不離開這些名詞,也不離開這些作用。我們有這個身體,自然就有外面的境界;有外面的境界,就會引出我們這些思想是正、是偏差,這全都是我們要修行下功夫的地方。

 

到達佛的境界,他就是已經[無復諸大陰界入],佛就不會受這些事情侵入他的心,他只是專心救濟,絕對不會受到夢妄思想,也不會受到諸大陰界來侵入,讓他有煩惱。所以,我們要學一個專心,我們要學一個我們的心要定。這就是《無量義經》一直要提醒、教育我們的地方,這是佛的本懷。

 

《法華經》這段經文開始又說:[佛未出家時,所生八王子,見大聖出家,亦隨修梵行。]

 

這在前面的長文已經解釋過了。[大聖],就是[佛德之至尊無上稱聖之號]。我們稱佛應該是大聖者,他是宇宙的大覺者,所以這是人人所尊敬。

 

我們要知道,這八王子看到父親出家已經成佛,心生仰慕,所以他們也跟隨父親修行,這是八王子[亦隨修梵行]。這個梵行就是清淨的行為,清淨,修行就是要清淨,尤其是斷絕淫欲行為。我們世間很多都是色,因為男女之欲,所以造成了人生家庭的苦難、社會的不安等等,都是因為這個心欲。所以修行若要很清淨,就是要斷絕淫欲行為。

 

修梵行的人,身後,就是往生之後,他就能生梵天。這是在印度時代這樣說的。所以我們要知道,修行,無論是婆羅門教,他們出家修行也是禁欲,何況佛教呢!所以,這個欲,大家要很用心控制好。

 

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口這麼多,尤其是愈來四大不調和,你們想,這是不是佛陀所說的,大、小三災共業的時刻呢?所以,我們現在要用心,好好將身心清淨,思想一定要很用心、正確,不可再偏差亂了我們行程的步驟。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