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21日】廣結善緣 行菩薩道

Community:
Branch:

學佛,希望我們能發大心、立大願,自利利他、自覺覺他,這是我們修行者應該人人擁有的一念道心。

 

說[大道心],我們常常在唸[摩訶菩提薩埵],叫做大道心。摩訶譯作[大],菩提就是[道],薩埵就是[心]。將它翻譯為中文,意思就是大道心。

 

⊙摩訶菩提薩埵:摩訶譯作[大],菩提譯作[道],薩埵譯作[心],即大道心。

 

尤其是發菩薩心的人,我們一定要有[求廣博大道,又成熟眾生]。這叫做自利,也同時利他。

 

⊙發菩薩心者,求廣博大道,又成熟眾生。

 

在修行的過程,就是求廣博的大道。就如我們在開路,從無路開到有路,明知起點到終點的方向,我們就要開始用功來開路。

 

若只開發自己能過的路,這樣也是要付出一番功夫,不如同時把它開大一點,我們前面走過,我們鋪過的路,後面還能讓更多人同時來走這條路,能走得安全又迅速,能到達我們所期求——佛的覺道,這個目標。

 

所以我們修行者就好像開路的人,[發菩薩心者,求廣博大道],所要追求的是很廣、很深,廣博深遠的大道,我們就是要發大心、立大願才做得到。不只是我們自己能到達那個終點,同時也能成就別人。所以[成就],能成熟眾生,自己成就,同時也能讓別人成就。

 

就如我們說過,雖然修行中,路途遙遠,有時候道心若是沒照顧好,懈怠,[棄捨所習誦,廢忘不通利]。修行,我們若沒有好好用心,自然道業就會荒廢掉,若荒廢掉,道理我們就無法通達。

 

在妙光菩薩八百弟子中有一位名字叫做求名,就只是在求名,多遊族姓家,就是棄捨所習誦,這就是懈怠者。不過,他是[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也就是要說,這一念心還是善,對人還是很廣結善緣,也是同樣[供養無數佛],供養很多佛,對佛、對菩薩、對法,還是很恭敬。也是懂得與人隨喜,隨喜叫做功德。[隨順行大道],大道就是發菩提心,也就是大道心。

 

即使是過去的修行者,難免也有這樣的,棄捨所習誦的人,這種廢忘不通利的人。不過,他就是有這分堅定的道心。不知道大家能夠了解嗎?有的人會覺得,他就是懈怠,就是貪求利養,怎麼還有這個因緣能見那麼多佛呢?這應該就是,佛性人人本具,這念道心、本性還是在,從久以來就是這麼尊重、這麼恭敬,而且還是隨順佛陀的教法,他聽進去、他認同、他相信,只是那個習氣就是懈怠。

 

這是要教育我們,修行者要時時提高警覺,不要有一點點的散失,讓我們的習氣又浮現出來。在大菩薩是現相人間,在做教示、警惕的形象。所以我們有說過了,若是凡夫,初修行的人,若是要發心修行,道心若不堅固,懈怠,或者是貪求,這在末法中是一種污行。污染,污染修行的團體。

 

我們要修的行就是清淨行,不要認為經文裡都有這樣的菩薩了,為什麼還有機會能在這麼大的團體中呢?告訴大家,這位菩薩他來扮演的角色,就是要提醒大家不要懈怠。修行團體中,大家都這麼精進,其中只要有一位懈怠、貪著,情、戒等等不清淨,也就是污穢行,這是一種警惕大家。人生舞臺,菩薩也是在人生舞臺扮演人生的形態,所以這是一種現形教化。

 

在這段經文,很擔心有的人慈悲,凡事都要包容。對,包容,就是我們學佛中[慈無量],有很大無量。但是,在人間法裡要有規則,所以佛陀就開規戒。有了犯錯,就是要[懺摩],要懂得懺悔,僧團中叫做懺摩,要叫他及時回頭,要叫他趕緊懺悔,改過自新,這才是叫做慈悲。

 

人人真的要自我警惕,將自己的道心照顧好,不要不守戒、不守規。這種犯戒、犯規,就是一種污穢行。發菩提心就是大菩提道,就是大覺道,這條大路,我們要好好用心向前開路,用心向前走。不要開了岔路,否則會迷失掉,一念差,就是事事錯。所以這念心很重要。

 

所以我們大家要好好,犯錯要及時改過,這樣才真的能[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密]

 

[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

 

⊙[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密,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法華經序品第一》

 

這段經文就說,因為過去那位求名菩薩,後來他也是能隨順大家的修行,他的善根也是具足,同時他也懂得行六波羅密,那就是行菩薩道。具足六波羅密之後,[今見釋師子]。

 

[釋師子],這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德號。佛在三界之中無畏自在,好像獸中之獅子。

 

⊙釋師子:釋尊的德號。因佛在三界之中無畏自在,好像獸中的師子王。

 

獅子就是眾獸之王。在森林中,大樹林裡,各種各種飛禽走獸都有。在這麼大的叢林裡,所有的生物都在裡面,但是唯有獅子就是最被尊重,所有的動物若聽到獅子吼的時候,大家都很畏懼。因為獅子在森林中的威力強大,所以將釋迦佛比喻為在山林中眾獸之王,所以叫做[釋師子],是一種比喻。

 

(佛陀)在人群中智慧之上,(獅子)在叢林中是眾獸之王。三界之中是智慧之上,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尊稱、德號,稱做[釋師子],是一種尊重的意思。

 

這位求名菩薩,最後一定會作佛。所以,那時候的妙光菩薩弟子中的這位弟子,是現在釋迦佛弟子中即將接受釋迦佛授記(的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是這樣說的。所以,[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未來他也能成佛,名字叫做彌勒,將來也能度很多眾生,其數是無有量。

 

彌勒菩薩,我們大家都知道,[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也是佛教徒都了解的。現在彌勒菩薩在哪裡呢?現在就是在兜率天宮。[彌勒] 譯作華文是[慈氏],就是他的心量很大很大,慈悲的心很大。我們剛才有說,他廣結很多好緣,做很多善事,這是這位菩薩的特別處。

 

記得我們過去曾經說過,兩位菩薩之中,一人是專修智慧,另外一人是專修慈悲。專修智慧的是彌勒菩薩,專修慈悲的是釋迦菩薩。一位是專門為自己求智慧, 一位是不顧自己,完全用愛心在付出。所以,一位因緣已成熟,他能提早成佛;一位只是為自己,眾生緣還不夠,他成佛的時間較長,所以還要再等,再等未來才能成佛。這就是要眾生緣具足才能成佛。

 

這個時候,彌勒菩薩開始補修[慈],所以在兜率天宮,叫做兜率天的內院,那就是菩薩的道場,很多菩薩在那裡和彌勒菩薩共修,如何能完成這個[慈]。

 

大家會想,天堂不是很快樂嗎?在那麼快樂的地方要如何修慈心呢?雖然現在他是在兜率天宮彌勒內院,其實時時在人間在度化眾生,所以來人間就是他的功課,現在他是在彌勒內院。

 

⊙彌勒菩薩:華譯為慈氏,現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

 

可見彌勒菩薩,現在他是在兜率天宮。兜率天宮的意思是,內心完全發菩薩心,現在都是在菩薩的道場中在修行,所以專修慈悲行。

 

我們若再想想,[兜率天宮]又是另外一個地方,告訴你們,兜率天宮就是菩薩的道場。人人都有個兜率天,人人都有菩薩的道場。你顯出了慈悲,那就是未來成佛的補處的菩薩。也就是說,你愈是慈悲,機會愈多。這位彌勒菩薩同樣來到人間,同樣投入在苦難的人群中在做救濟的工作。所以他的名字叫做[彌勒],[彌勒]意譯是[慈]。

 

我們學佛,四無量心[慈]字為第一,慈、悲、喜、捨,所以在培養這個慈悲心,眾生緣要具足。常常說,[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若要結好人緣,就是這個慈,這個慈心。

 

[亦行眾善業],才能[得見無數佛]。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我們若能時時培養慈心,慈心就是[無緣大慈],任何人,跟我們毫無關係的人,我們都要讓他歡喜,就是要和他結一分好緣,這就是菩薩。人人心中都有菩薩心,菩薩要啟開無緣大慈,任何一個人,我們都要和他結好緣,這叫做慈,慈氏。[兜率天宮]是在我們的內心裡。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再下來就是成為彌勒佛。

 

這是文殊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入定的期間,敘述在日月燈明佛的時代有這樣的菩薩。這種菩薩,他也曾在這種環境中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有失念過,但是很快又和大家結很多好緣,所以他未來能成佛,所度的是無量眾。因為結很多的好緣,人人看了歡喜,聽了接受。

 

所以,與人結好緣,每一句話都是法;結不好緣,每一句話都成是非。這是我常常向大家說的話。沒有度眾生,沒有好因緣,絕對無法成佛。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