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06日】聞法精進除習氣

Community:
Branch:

『如來有所說,大眾有所聞;佛所說一乘教法為聲,眾生聞而悟解名為聞。』
 
 
知道『聲聞』,我們大家能夠瞭解法,那就要從耳來聞聲。過去佛陀度眾生,就是用他的口來說法,眾生就是用耳來聞法,所以『如來有所說,大眾有所聞』。佛有說話,大家才有機會可聽。佛陀從應機逗教,說眾生能接受的法,這是佛陀展現了他的智慧,度眾生的苦心。
 
歲月不留人,一直以來,佛陀的心保護著初成佛時就要說的法,一直經過了四十多年後,非說不可。所以『佛所說一乘』,就是唯一;真正學佛,目標只有一項,就是真實的妙法。所以佛陀為了要讓人人知道,學佛最終的目標應該只有這一項,『一乘大法』,實相之法,所以佛說一乘之教法。
 
這就是佛的聲音,無論是過去的方便法,也是從佛陀聲音,智慧施展,透過了佛的口,發出了聲,人人有所聞,接受了法。即使到現在,說一乘道之教法,也是一樣由聲,音聲還是要眾生能夠聽進去,所以眾生聞而解而悟。解,聽了之後,『我知道了。』知道之後還要去瞭解,所以叫做聞、思、修。聽了之後,入心,要好好思考;思考之後,徹底解悟,這樣叫做『聞』。
 
當初佛陀成佛之後,開始第一場的說法,那就是度五比丘。這五位所聽佛陀的法,是從『四諦法』開始。但是,這不是佛陀的本意,卻是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本意就是要告訴這五個人,『我成佛了,我的覺悟就是宇宙浩瀚無涯的智慧,我現在的心是華嚴海會,靜寂清澄的這種境界。』不過,這五個人無法接受,這是佛陀的考慮,也就是展現了佛的智慧。
 
開始這五位,大家都知道,這故事常常說過了。釋迦牟尼佛出家之後,他的父王不捨,趕緊選擇五個人去勸太子回來。但是這位太子,悉達多,他出家的心非常的堅切,任憑這五位長輩如何的勸說,他就是道心堅定。反過來,他向這五位長輩說出他所要追求的真理,也吸引了這五個人,所以就這樣也下定了決心,跟隨太子繼續去找,去找出他理想中的真理。
 
到處參訪,用了五年的時間要去瞭解真理。但是,總合起來五年的時間,這不是太子想要追求的理想的法。所以就五個人又跟隨著太子決定放棄參訪,去找地方好好來修行,所以六年的苦行。
 
經過六年之後,太子也是感覺這種苦行,也是無法突破天地萬物,那種隱藏著,好像是有,好像是無,那個真實的『有』,與無常的空的『無』,到底差這一點點的關卡,總是無法真正去突破。所以,悉達多太子認為這樣是虛度時光,他決定放棄苦行,開始他要找另外一條路。
 
但是,要先將身上多年來苦行所累積的塵垢,完全都清除掉。幾年來的苦行,體力也透支了,所以才會(在尼連禪河)沐浴起來的時候昏倒。開始接受牧女的靡乳,就是羊奶,恢復了他的體力。
 
這位牧女將他扶起,捧上這碗乳靡,太子感恩接受。正巧在這動作當中,這五個人找啊,遠遠看到了,看到這位年輕的太子接受一位女人的供養,這麼接近,所以這五個人用眼睛看到了,心就起疑了,開始對他們所追隨的太子,心中起了一念輕視、不敬的心。
 
五個人就這樣放棄了太子,五個人一起相約,找一個地方繼續修行。所找的地方就是鹿野苑,五個人停留在鹿野苑裡,繼續修他們的行。悉達多太子眼睛也看到他們五個人,在遠遠的就回頭離開,他心裡有數。自己感覺一個人修行,沒有其他牽累,所以他就另外找到尼連禪河邊不遠的地方,一棵大樹下,開始選擇一顆石頭,發這個誓願:『我若沒有突破宇宙萬物的真理,若沒有成正覺,我永遠不會離開這個地方。』
 
就這樣開始,不斷深思、思考,很縝密地思考天地大自然間種種的道理。經過二十一日的期間,忽然間,在天明之前,他的眼睛睜開向前望去,這樣與天空那顆星,心與星接觸,他覺悟了。
 
覺悟之後,他很想讓天龍八部都能體會他現在的心境,卻是天龍八部無法體會到,所以那個心靈的瞬間,想要取入涅槃。既然天人、龍天都全聽不懂了,人間(凡人)怎麼聽得懂呢?不如就取入涅槃。
 
這當中,及時,諸佛、菩薩趕緊現前,來安慰釋迦文,告訴他:『過去諸佛也是如此,要為人間說法,必須運用智慧,設方便法。這是過去無始劫以來的諸佛的道路。』就這樣,他決心回歸,要到鹿野苑。
 
他到了鹿野苑時,這五個人遠遠看到他們的太子又回來了,各人採取著不理不睬這種的態度,輕視著這個太子。但是,愈來愈接近當中,有一股無法敘述的氣氛,五個人同時不由自己,走近佛前,共同這樣跪下去禮拜。
 
虔誠地請太子來為他們說法:『到底你得到什麼奧妙的真理,請太子是不是能夠說給我們聽?』佛陀開頭就說『苦』,所以『苦、集、滅、道』這個道理,就是在這當中這樣宣說出來。
 
佛陀就告訴他們,現在我已經成等正覺,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是一位大覺者,不是迦毘羅衛國的太子。從此開始,大家稱佛為大覺者,就是『佛陀』,或者是『世尊』,這是從那時開始。
 
轉『四諦法』,那是三轉四諦的道理。最初覺悟的就是阿若憍陳如。所以現在這段(經)文,那就是來回歸敘述佛陀與阿若憍陳如的因緣。
 
每一次(經文)都會說『千二百五十人』。我們說過了,佛陀用五年的時間度了千二百五十五人,其中五個人就是阿若憍陳如等五人,第二年是度耶舍長者子,第三年是度三迦葉兄弟,第五年才度舍利弗與目犍連。所以,五年的時間,『千二百五十人俱』,成為佛的常隨眾。
 
所以說起來,如來所說法是隨著眾生的根機,哪怕是耶舍、是三迦葉、是舍利弗、是目犍連,這都是在那個時代的修行者代表。耶舍在家時,他是富有家庭的年輕人,有心想要追求真理的人,帶著朋友五十位來歸投佛法。三迦葉,是受到那個國家所尊敬的三兄弟,也是帶著一千位弟子來皈依。目犍連與舍利弗各有一百位弟子,智慧第一,這種的修行者,也被佛的智慧所降伏,同樣也來皈依。
 
這就是在聲聞眾,前前後後,在這期間也已經有(弟子證得)辟支佛。但是,常常是以『千二百五十人』為僧團的代表,這是在經典中時時都是這樣記載,無論多少人,還是『千二百五十人俱』。
 
 
⊙『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當中還有很多,『及發聲聞、辟支佛心』。除了這『千二百五十人』以外,也已經有很多發心,同樣以聲聞而瞭解佛法的人,還有不只是從音聲聽聞而瞭解的,還能夠以他的智慧去縝密思考天地間的道理,慢慢解悟,這種發辟支佛心的人。無論是資深,或是現在慢慢一直進來僧團的人,這都是在聲聞的團體之中。
 
何謂『聲聞』?『聲聞』就是聞佛聲教,這些人都叫做『聲聞』。或者是用『四諦』,『以四諦為乘』。他修行的方法,就是以『四諦法』作為他們的基礎。
 
 
⊙聞佛聲教故曰聲聞,謂此人等以四諦為乘,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無論是聲聞,任何一個聲聞,他們要聽法,都是以『四諦法』為基礎。所以『以四諦為乘』,苦、集、滅、道。
 
人生真的是苦,集來了很多的苦難,我們現在修行了,我們知道這叫做真理,知道『苦』,苦就是從『集』來,集就是因為因緣果報而來,用什麼方式來『滅』掉這個苦難呢?用什麼方式來修『道』呢?芸芸眾生只『集』在苦中,不斷複製苦、煩惱、業力的根源,不斷不斷在複製,這就是人生的苦。
 
佛陀來人間,無非就是為了這件事情,讓人人能夠瞭解。所以,這個法,大家應該會想:『都知道了。』知道是知道,但是無法徹底瞭解,還無法徹底自解脫,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更加難。所以,各位菩薩,每天聽,我們要每天進步。同樣的法,我們要同樣不斷深入下去,這才是真正聽法的態度。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