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_楊田林老师 阅读与教学

Community: myeducation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在2024年5月9日於檳城慈濟教育中心舉行的「閱讀與教學」課程中,由楊田林老師主講,參與對象為慈濟教育志業的同仁們。課程主題圍繞如何多方面提升閱讀能力與學習效果,強調教育是農業而非製造業的理念,鼓勵教育工作者用心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先灌溉自己,方能耕耘他人。

楊田林老師是自耕農工作室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生產力中心第九屆企管顧問師,曾任洪建全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並為洪建全基金會、樂賞基金會及鹿江基機會的董事。擁有超過40年的教學經驗,累積超過5萬小時的教學時數,點評教材達12,000份,是一位深具實戰經驗與教育熱忱的講師。

他的教學使命是「培育優秀企業講師,教出優秀企業員工」,教學風格強調有效、有趣、有用與有心。他的教學能讓外行聽懂、內行更懂,內容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強調實用與觀念並重。至今,他已完成企業內部講師培訓授課700梯次,培育12,000位企業內部講師,並舉辦28梯次專業講師公開班,培育出400多位專業講師,同時成立「百年樹百人」與「良師樹人」等教育社群。

在此次課程中,透過各小組的書籍推薦與分享環節,我們學習到許多有效的分享方式,這些方式能激發他人的閱讀興趣並提升整體學習氛圍。例如,在大組分享時,如果書本的封面或內容圖文精彩但字體較小,分享者可以用口述方式將精彩之處形容出來,激發觀眾的想像力。王淑惠在分享《大手牽小手》時,就運用了這種方法。

在蕭依玲分享《解憂》時,提醒我們分享時應適度放大聲音,讓觀眾能清楚聽到重點句。同時,說明書本的特點,例如文字簡潔、每句都是金句,圖像精美等,也有助於吸引注意力。

而在楊妙雲分享《假如少了一顆樹》時,她巧妙地運用問句來提升觀眾的參與感,並請觀眾協助拿書,讓自己能夠更從容地進行分享,顯示出分享時的優雅與條理。

林鎂沁則透過《男生女生不一樣》的立體書設計,展示書本設計的互動性,讓觀眾親眼看到書籍的趣味與創新,使分享更具吸引力。

李偎寧在分享《為孩子立界線》時,內容結構清晰,有起承轉合,語調有節奏感,誠意十足。她更在結尾引用書中金句作為總結,為整個分享畫下精彩句點。

當書本封面設計不夠吸引人時,也能透過故事的分享來吸引觀眾。梁慈晴在介紹《魔法口罩@未來事件簿》時,便透過感人故事與共鳴點,加上生動的肢體語言,成功吸引了大家的專注。

透過這樣的活動與分享交流,我們不只提升了對閱讀的興趣,更學會了如何以更生動、更有效的方式將書本內容傳遞出去。這場活動就像一場知識的灌溉工程,讓我們在彼此的分享與學習中,耕耘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準備好灌溉更多的心田。

主講:楊田林老師
日期:2024年5月9日(星期四)
時間:09:00am -5:00pm
地點:檳城慈濟教育中心
對象:慈濟教育志業同仁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