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myeducation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慈济新同仁及实习生一行7人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志业体巡礼,参访了槟城静思堂、洗肾中心、静思书轩及Sri Nibong环保教育站。透过实地探访,大家不仅深入认识慈济四大志业、八大法门,更从中感受到慈济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静思堂:见证慈济全球大爱足迹
首站来到槟城静思堂,这里不仅是慈济志业的核心,更承载着上人的智慧与慈悲。语文老师Cikgu Amyrul表示,静思堂的整洁与宁静让他印象深刻,尤其慈济不分种族、宗教的援助精神,让他深受感动。
发展组同仁马綵莹分享,站在法华坡道前,看着由4000张图集合成的佛像画,她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慈济月捐”背后的深远意义。师姑提到,慈济在全球五大洲都有据点,24小时不间断地发挥善的力量,让她对月捐有了全新的认知。此外,农历二十五日精舍师父为月捐会员诵《药师经》祈福的细节,更让她感受到慈济对每一位善心人的感恩与回馈。
实习生杨騏駿、张舜昡、陈壹政、彭紫薇及孙祥伟则对“想师馆”的参访感触良多。馆内展示上人简朴的生活用品、珍贵的历史照片,让众人仿佛走进上人的修行世界。实习生们纷纷表示,上人的身教让他们重新思考“善”的真谛——即使是一念善心,也能为世界带来温暖。
洗肾中心:医疗与人文的温暖结合
次日,团队参访了慈济洗肾中心。Cikgu Amyrul对中心干净整洁的环境及免费为贫困病患提供治疗的服务深感敬佩。马綵莹则从肾友师姑的分享中,体会到病痛的煎熬与生命的韧性。师姑手腕上因长期洗肾而凸起的痕迹,让她痛其所痛,也更珍惜自己的健康。
实习生们对洗肾中心的“医疗人文”理念印象深刻。杨騏駿提到,慈济不仅提供医疗援助,更重视病患的心灵支持,许多肾友在康复后主动成为志工,回馈社会。张舜昡特别感动于志工们像家人般的陪伴,而陈壹政则观察到,中心通过益智游戏、正向广播等方式,帮助病患在治疗中保持希望。
静思书轩:书香与善念的传递
同日下午,团队来到全球首家静思书轩。马綵莹分享,书轩静谧的氛围与银行街的历史韵味相得益彰。师姑导览时讲解了书轩logo的深意——佛、法、僧三宝,以及象征微笑文化的弧线。此外,香积面、五谷粉等产品背后的故事,也让她想起自己生病时曾受惠于这些方便食品的温暖回忆。
Cikgu Amyrul认为书轩是一个让人远离喧嚣、沉淀心灵的空间。实习生杨騏駿、张舜昡、陈壹政则从书籍、环保产品及志工的分享中,感受到慈济“静思”的力量——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善念的启发。
Sri Nibong环保教育站:资源重生,善念循环
巡礼最后一站是Sri Nibong环保教育站。陈壹政观察到,环保站颠覆了传统回收站“脏乱”的刻板印象,环境整洁有序。尤其电子产品的修复流程严谨,经过三轮安全测试才会出售,确保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也保障使用者安全。
张舜昡赞叹环保站不仅是回收中心,更是一座教育天地。志工们将废弃小贩中心改造成温馨的环保站,并通过“书籍领养”、“电器维修”等创新方式,让资源真正重生。Cikgu Amyrul也首次学习到塑料分类及电子维修的知识,认为这是难得的体验。
马綵莹特别提到环保站的多元“业务”,包括制作二手布艺品、回收油制肥皂等,其营收甚至能资助8位肾友的洗肾费用。尽管天气炎热,但志工们的热忱让这次参访收获满满。
结语:善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三天的巡礼,让新同仁与实习生们更深入理解慈济“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从静思堂的全球大爱,到洗肾中心的医疗人文,再到书轩的智慧传递及环保站的资源重生,每一站都让人感受到慈济人“付出无所求”的精神。
正如实习生彭紫薇所说:“慈济不只是一个团体,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愿这次巡礼种下的善念种子,能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共同为世间苦难尽一份心力。
活动:槟城教育中心新同仁志业体巡礼:深入慈济四大志业,体悟慈悲与智慧
日期:2025年7月28日-8月1日
地点:静思堂、洗肾中心、静思书轩、Sri Nibong环保教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