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7月30日】通達真諦德莊嚴

Community:
Branch:

『心光明亮無始終,恆照寰宇無疆界,眾生敬仰世所尊,微妙真實法無量。』
 

修行就是一念心,心要保持得光明。『心光明亮無始終』,我們本來人人的心就是一片清淨,原來就本具,無始以來都是,未來也是,永遠這念心光都存在,只是凡夫沒有發揮心光的良能,因為被覆蓋了。
 
心光,我們能『恆照寰宇無疆界』。只要我們的心光展現出來,我們也能永永遠遠在宇宙之間無疆界都很明朗。不會像我們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何況宇宙萬物真理完全不知,這就是凡夫的無奈。
 
佛陀已經成等正覺,佛陀的心光,如何能夠回歸他的心光,將那個方法來教授我們。我們要好好接受,要學佛。
 
佛陀是我們『眾生敬仰世所尊』,所以稱為『世尊』。出現於人間,他的過程,他的成就,已經是人間典範。凡夫應該要相信,應該生起敬仰心。
 
『微妙真實法無量』,佛陀所得之法是非常微妙,尤其是真實。那個真實微妙之法無量,寰宇無疆界,這是永恆的,這個法是永遠存在。
 
佛陀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已經知道這些法了,這個法本來就具有,並非這些法都是我擁有,是人人擁有,大家都有,原來就有的法。所以,所得的是這麼的微妙,一個人覺悟之後,那個看不到的心,能夠透徹宇宙萬物之真理,都能完全攝受於心裡。你想,微妙嗎?真的是微妙的實法啊!這個法是無量,原來具有。
 
這是一念心。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得我們的心與佛心一樣,那麼明淨、光明,非常明,非常亮;他能透徹了宇宙萬物之真理,就是只在此一念心而已。
 
佛陀在世時,有一次,阿難與一位婆耆奢,這二位比丘同時入城去。城裡的人很多,忽然間有一位很端莊的美女從他們的面前走過,婆耆奢看到了,內心起了愛慕之想,眼光隨著她的行蹤移動。女孩子消失於人群中,他忽然間自我覺醒了,很自責,自己是一位修行者,怎麼可以看到一個女孩子的形象端莊,這麼容易心就被引過去呢?不應該!不應該!
 
人身難得,好不容易得了人身,聞了佛法,出家於僧團裡,我的心又起了這種欲念,這個色的欲念於內心裡,要怎麼辦呢?我想,應該要保護我的慧命,我寧可毀掉生命,都不可毀掉慧命。
 
他的心很掙扎,很痛苦,就向著身邊一起走的阿難表明心思,說:『我寧可毀掉我的生命,我應該也是要護住我的慧命。但是我的心,要如何能讓我的慧命永住呢?』
 
阿難就很坦誠向他說:『幸好你能及時覺醒,這就是你的慧命還穩定。要知道,這種色入心來,很容易令我們顛倒。欲好似一把火於乾草邊,不小心,一陣風將火吹向乾草,那整片乾草就會燒光了。修行就是要很用心,保護這念心,要及時修心。』
 
『佛教我們要修不淨觀。平時我們若是在這麼平順的環境中,若有念頭起,色欲,尤其是欲心一起,要趕緊及時要修,修不淨觀。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你要趕緊及時做這樣的觀想。這個色入心來,如火燒心一樣,要趕緊做不淨觀。』
 
佛陀的時代,與佛同世的修行者,就這麼容易在人群中被色欲引誘他的眼光,就起了欲心,何況我們現在呢?現在的修行,外面引誘的陷阱實在是很多,所以我們必定自我警覺。修行,我們就是要學佛的德行。佛陀如何修,所顯現的德相,那個過程,我們一定要好好追隨著佛陀修行的過程,才能到與佛同等的果相。所以我們必定要常常保護心光明亮。
 
我們必定要敬仰佛。世尊,他所得之法,在這過程中所得內心微妙的真實法,我們必定要生深信之心,敬仰佛陀這分微妙真實,無量之法。其實,他就是來為我們開示,讓我們人人知道,此微妙真實法於人人的心底,本來就具有,只要我們這念心光起,就能照徹人間、宇宙萬物。所以,希望我們能夠透徹這念心。
 
就是如阿難在警惕他的同修行者,萬一心若有受到外面誘引之時,趕緊起這一念心,將心鏡趕緊擦拭乾淨,好好保護這念明徹之心。同樣的道理,我們要人人都能做阿難,來幫助同修者。不要去嫉妒別人;我們能做,別人也能做,我們就要讚歎、隨喜他,甚至還要再幫助他,讓他更勝過我們。這才是真正的心胸能心包太虛,才是真正能夠透徹無邊界。
 
所以我們必定要『斷諸法中惡』,外面的一切與我們的內心相應,我們不要被它誘引,不要讓這個習氣常常在心裡。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用心。
 

⊙『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前面的(經)文,『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已經於十方——四方、四維、上下;這全都是佛陀所瞭解的,甚至他的心是包含於宇宙萬物之間。
 
我們人人會起心動念,人人那種無明煩惱,佛陀都很透徹了。但是,佛陀要向眾生說法,他要完全都是住於實相的道理中,這個法,絕對不受污染的雜法來污染他的心。所以他的心很坦然,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人間,開示眾生,大愛無私之心,所以『獨無所畏』。在這個世間裡面,應該是唯有佛陀單獨能夠這麼坦然,為所有的眾生在付出,沒有私心,希望人人所得之法都與他一樣。
 
這世間、宇宙間,唯有佛的心是最清淨的。因為心最清淨,所以『無所畏』,不必怕,沒有擔憂,處於萬法很清楚,很明瞭,所以說法無所畏。
 
若是凡夫,說法時就是能說,但是擔心的事情也還是很多。為什麼會擔心?擔心這件事情是否能成就?擔心此地是否能平安?擔心的事情確實多啊!所以若是我,我不敢說『而獨無所畏』。
 
所以,這幾句(經文)說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其實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很重視。
 
為什麼佛陀那麼的安然自在?為什麼我們凡夫於日常生活中煩惱會那麼多?為什麼與佛同世修行的人,還會有起心動念的念頭?為什麼佛陀面前的弟子,佛還是要為他們一再一再,不厭其煩,對他們觀機逗教,為什麼?常常會一直想,哎呀!佛,要成佛實在是很不容易!
 
不過,佛陀就是先告訴我們不簡單的法。他所說的『不簡單』,就要耐得住時間的長遠,無央數劫,無量千萬佛所修行過來的。這是佛陀也很坦然這樣告訴我們,絕對沒有現在修行,現在即得。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瞭解,佛是真誠實語對我們說話,我們要用真心來接受。
 
佛陀說:『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
 
也是大家要用心了解。佛陀他說『我』,就是佛自稱:我釋迦佛『以相嚴身』。我們都知道佛陀有三十二相,不過佛陀現在所說的『相』,不是他外形的相,是他所得到的實相。
 

⊙我以相嚴身:莊嚴,佛德相也。一心三諦(空諦,假諦,中諦),終顯一實相是即為佛德莊嚴。
 

佛的莊嚴,佛的德相。佛陀的德相是他修行成就來的,他心所得的,所修的行,他能達到這樣的程度。什麼程度呢?一心三諦。『三諦』就是道理。
 
因為我們無法體會人世間的道理,所以佛陀所說的法,對這些小乘教的人開始就說『空諦、假諦、中諦』,這叫做『三諦』。
 
『三諦』,眾生有很多執著,佛就要用種種的法來為我們解釋,你再怎麼樣的執著,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哪怕是賢人、聖者,現在在那裡呢?尤其是在中國,孔夫子、莊子、墨子,這些人都是大家認為是道德者,是聖人,是賢人,今何在?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也是聖人,超凡聖人,現在有形之相何在?
 
所以,連佛與所有的聖人、賢人一樣,還是在生、老、病、死中。山河大地也是在無常敗壞的範圍裡,成、住、壞、空。心是很無常的,看也看不到,卻是心多變化,生、住、異、滅。
 
我們的心,起一念的善念,事事都是好事;心若是受外面境界的誘引,又起另外一念貪、瞋之惡念,這種的癡心、無明就會現前,那就是所做的都是惡。只是一念心,緣於所有的境界,所以佛陀要警惕大家:『空』。
 
古時候的霸王,秦始皇今又何在?擁有了天下,又何在呢?哎呀,空啊!都是假,假的名稱。這個假相,讓我們的心不定,讓我們的心會得失。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切是空。
 
如果一切是空,是不是這樣我都不用做工作了?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假的,這樣我何必再做什麼事情呢?好事不必做,壞事不必怕,因為是空,是假。那是不是矛盾了?佛陀就要告訴我們『中道』——你要瞭解『空』是真空,真空中含攝著的是『妙有』。談『妙有』,就要用譬喻、因緣、言辭來為我們解釋。這是佛陀的智慧,將這些智慧合起來於他的一心,來教育眾生,最終的道理就是要顯『一實相』。
 
所以,佛為德莊嚴,這是佛陀所修來的德,所得的相。常常告訴大家『德者,得也』。我們有所修,就有所得——得到我們堪受肯定、堪得相信之相,這樣人就會尊重。
 
所以,我們所造作的一切,修的行,總是要入我們的智慧,智慧中要一片的清淨。我們要如何去體會到真空中的微妙真理,在假相中要如何透徹它的真理,在我們要透徹真理的中途,不要受到貪、瞋、癡等等障礙了我們。
 
佛陀能夠『相嚴身』,那就是因為『一心三諦』,就是空諦、假諦、中諦。我們若能透徹這些,最終合來起,佛陀就是為一實相,一實之真理,那就是一乘。佛陀已經都具備了,所以這是佛陀的『相嚴身』。
 
各位,學佛真的要用心,不要讓一點點的煩惱、無明將我們遮蓋,成為我們修行求法中的惡念,在我們的內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