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29日】以法攝心塵不揚

Community:
Branch:

『沙塵遇風飛成霾,微渧先墮塵不揚,人心散亂欲風起,法水如露淹欲塵。』

若是微細的沙被風一吹就飛起來的叫做『風飛沙』。很微細的沙在地上被風吹起來,從空中又降下來的景象就成『霾』,所以說『沙塵遇風飛成霾』。

這使前面的境界看不清楚,該怎麼辦呢?『微渧先墮塵不揚』,若能有露水滋潤大地,自然這個沙不會一遇到風就飛颺起來,可見大地要有水分,要有溼氣。

早上陽光將要出來之前,在草尖或是樹葉上都能看到露珠。微小的露水,就是『微渧』。這個微渧,在我們不知不覺時,漸漸地讓大地有了溼氣、水分,令塵沙不會被風一吹就飛揚,所以說『微渧先墮塵不揚』。

就如我們的心,『人心散亂欲風起』。若是有了散亂心,這個欲--貪、瞋、癡、慢、疑就隨著欲風起來,如沙遇到風一樣。人心的散亂,就是欠缺法水,所以心欲一遇到境界就起來,這是造業的源頭。

所以我們要『法水如露淹欲塵』──時時需要將法入心,讓我們心中有法水,這欲的塵埃才不會稍微遇風就漫天飛。

其實,我們能接觸到佛法,也需要有好的因緣。佛陀在祇園精舍的某一天早上,他整衣服、持缽後,就進城去托缽。路上遇到一位婆羅門名叫突邏闍,他指著佛陀罵,同時彎身從地上抓起一把沙,就向佛撒過去。剛好一陣風從佛陀的身後吹來,迎面吹向這位突邏闍,所以逆風揚塵,撒出去的沙又被風吹回來,撒向自己身上。佛陀看到這情境,平靜地微笑,說出了這樣的偈文:『無瞋人所橫加瞋,清淨人所生毀謗,如似散土還自坌。 譬如農夫種田殖,隨所種者獲其報,是人亦爾必得報。』

『無瞋人所橫加瞋』,對一個沒有瞋恨心的人,卻有人橫加瞋恨於他。『清淨人所生毀謗』,在清淨人居住的地方,卻常常作毀謗人的不實言論。『如似散土還自坌』,這就像你向別人撒沙土,沙土卻往自己身上污染一樣。所以『譬如農夫種田殖』,就像農夫自己種田,收穫的還是自己。

佛陀說了這段偈文,向這位婆羅門說法。婆羅門已經把自己撒了整身的沙土,聽佛陀說法,自己也感覺到理虧,所以他就很虔誠合掌,向佛懺悔地說:『我實有過,嬰愚無智,所為不善,願佛聽我懺悔!稱南無佛!』

『我實有過』,我真的不對,一時起了瞋心,冒犯到佛陀。這個無知所造成的過失,就如嬰兒無智慧一樣,是非分不清楚,所做的事情就是不善。佛啊!您寬大慈悲的心,令我感動,我想要皈依佛,但願佛陀您能慈悲接受我的懺悔,慈悲接受我的皈依。』佛陀歡喜為這位婆羅門皈依。這位婆羅門就虔誠稱『南無佛』。『南無』就是皈命的意思,意思就是說,我身心皈依於佛,我皈命於佛的座下。

這是一段很美的故事,表達出佛陀那分心的『靜寂清澄』境界,也表示了眾生無智慧就如欠缺法水。就像前面說的風沙,微細的沙塵遇到風就漫天飛的如霧一樣,令人看不見前面的境界。凡夫就是這樣,看不清楚真道理,境界一來引誘,我們的心就偏差,所以我們要時時珍惜著『微渧』。

這個微渧——露水,雖然我們看不到它,但卻不論什麼時候都在覆護大地,讓大地萬物、五穀雜糧因為有濕潤的水分,就能夠成長;也不會因為有沙塵,被風一吹就漫天飛。

所以,希望我們要時時用虔誠的心,不論是對有形的佛像,我們要虔誠禮拜,面對眾生,我們也要起恭敬心。付出無所求,這是我們的本分事;恭敬禮拜,這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同時『法入心,法入行』;在人群中,心常常保持著寂靜清澄,用很簡單的話,就是『心寬念純』,道理才會清楚。若能夠這樣,我們漸漸接近了佛法,自然『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

這是昨天我們說過的。我們若能有這種寬闊的心、單純的念,用虔誠面對著有為法,或者無為法。有為法的創造,選擇善法精進,若能這樣,漸漸地我們就能『入無餘涅槃』。常常一句話說,『見苦知福』,你做善事,走入人群中苦難眾生的境界,自然讓我們的心會感覺沒有什麼好再計較的。很多的煩惱,就漸漸地去除,所以能入無為寂靜的境界。『涅槃』就是寂靜。這樣『如薪盡火滅』,就如那些柴,將髒的東西全部都燒,什麼都沒有了,這是我們前面說(過)的。


今天我們還要再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前面那則故事裡的婆羅門不就是散亂心嗎?其實我們人人常常都在散亂心之中,而我們若有發過這念心『一稱南無佛』,這個善根的開始。雖然你已經退轉了,不過因為有寺廟、有形像,又讓你看到了,自然這念心再提起,就虔誠皈命於佛。『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的身心皈依,這叫做『盡形壽,獻生命』,皈依於佛所教法之中,這樣叫做『南無佛』──我的一生皈命於佛。若能夠這樣,就是『皆已成佛道』。

我們再更詳細來瞭解人的習性。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若人習性散亂,如有善因緣,接近佛法聖地,一心正念稱佛入心,則得值佛正法,皆是成佛道因

我們有散亂的習性,這叫做凡夫。凡夫無始以來,失去了那分如來本性,我們清淨的本性不知道多久之前就已經漸漸地消失。是什麼讓我們本性消失了?是後天經過了很多六道輪迴,不斷的薰習貪、瞋、癡。無始以來在六道輪迴中薰習很多貪、瞋、癡,這種的習性,常久以來都是這樣的散亂,看不見真實的道理。有時候短暫見道,但是這個散亂心又將它埋沒了,讓我們看不到了。好像,我知道,但又不懂道理,這就是因為我們有散亂心,心無法專一。

『如有善因緣』,假使我們已經有善的因緣,曾經發過心,雖然無法恆持。但是,有一段時間散漫了,某種的因緣又接觸起來,這叫做善因緣。我們有過這樣發心,但是起起落落,還有這個因緣存在,這是善的緣、善的因。

我們若有做過,哪怕是很小的一念心,哪怕是小小的讚歎、誦佛的聲音,這都能累積善因緣,何況我們每天虔誠讚誦、禮拜,身體力行。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這一念心,否則凡夫的習性,常向著散亂心依靠過去;幸好我們過去有做些微好事,也曾短暫精進的因緣,也是能夠幫助我們正在散亂心之時,聽到佛法、看到寺院、佛像這樣『接近佛法聖地』。

『一心正念稱佛入心』,開始有這個好的因緣,又將我們牽引回來接近佛法,能夠在好的環境中,開始正念稱佛入心。念佛要念入心,常常告訴大家,佛號要念得『佛心成為己心,己心成為佛心』。這種正念入心,我們的心佛--內心的佛,自然時時都在正法中;我們的行,也就能夠日日行在正法中。因為我們心中有佛、行中就有法,『則得值佛正法,皆是成佛道因』。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深心敬信皈依稱南無佛,或單修一法受教奉行,或兼修餘法助行,唯能修心方法正向,虔敬信受,皆已成佛道

又,『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必定要深心敬信,皈依稱南無佛。這稱『南無佛』,要用很虔誠的心誦念。記住,『南無』就是皈命的意思,皈命於佛。因為我們人人心中本具清淨的佛,人人要覆護自己內心這念佛。所以,我們要佛號念入心,這是『深心敬信,皈依稱南無佛』。

又,於散亂心之中有各種的方法來修行。佛教開很多的法門,有的人專心念佛,有的人就靜心坐禪,有人用種種的方法,或者文字研究等等。不管你是修一法門來依教奉行,或者兼修其他的法門來幫助修行,只要是正法有入心,『唯能修心方法正向,虔敬信受』,這樣都能夠成佛。

佛陀教育我們,若要入如來本性,必定要先行菩薩道於人群中。這是佛陀開給我們的道路。我們若只在原地踏,腳不向前移動,光是說:『我念佛,佛您來啊。我念佛,佛您來支持我,讓我成佛。』有可能嗎?不可能。我念佛,所以我思慕佛,我要向前走,去接近佛,這樣才能真正到達佛的境界。

何況你若沒有真正用心向前精進,光是在原地踏步,這樣永遠都無法走在菩薩道上。我們要福慧雙修,慈濟宗門是在人間路,要入人群中,這也是福慧雙修的一個方法。所以,若能夠這樣真正虔誠信受,身體力行,皆已成佛道。我們要時時用心,在人間的道理沒有離開佛陀覺悟宇宙的真理;我們人間道走得通,宇宙的道理就能夠會合。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