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學佛善軟心,隨順受教育,修己利他行,安隱正法中。』
我們學佛要學善軟心,隨順受教,修己利他,安穩正法。佛陀是大慈悲,學佛,學大慈悲心,那就是善的柔軟心。善、柔軟,心對待眾生就像慈母、慈父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常常一句話說『佛視眾生如羅睺羅』,羅睺羅是佛陀的兒子。佛陀成佛之後,一個心願,就是眾生平等,要如何讓人人能夠接觸到佛法,如何讓人人能夠心得解脫。
所以這個心願,回到皇宮,還是度他的父親、度阿姨、度皇宮的任何一個人。他說法,同時他愈是至親的人,就是他愈想要度,哪怕是羅睺羅還那麼小,天真無邪,他也是將他的兒子度來出家了。儘管阿公(淨飯王)不捨,一個國家盼望的兒子已經出家去了,如今孫子就是他唯一的期望。但是佛陀認為,真正最親最愛的人,才更要度得他能夠深入佛法,所以他把兒子也度來出家了。
這表示佛慈悲的心、愛眾生的心,就像愛他兒子的心一樣,所以佛視眾生如一子,要眾生全都能得到教育。眾生根機不整齊,佛陀就要用種種的方法來教育,所以開方便法,隨眾生機。
修行,我們若瞭解了佛陀的心,我們就要用『深心』,最深刻的心來接受佛法,佛法要牢牢記住在心裡。這種『修己利他行』,不只是自己來修行,我們還要再利他,要修這樣的行。
各位,學佛不只是為了自己。知道人生無常,看開了一切,放棄了一切,就獨善其身,自己能夠解脫沒煩惱就好了?不是的。我們修行,就是要人人都能瞭解佛法,明白人生無常,明白因果循環、六道輪迴,這些道理一定要讓人人清楚;還要讓人人好樂佛法,對佛法能夠很歡喜入心,對佛法能夠微妙深入,對自己應該也要修到解脫,不再六道輪迴,隨順自己的心願。
隨我們的心願,心願是什麼呢?『四弘誓願』。人人要能夠發度眾生的心,人人都要能夠成佛道。若能這樣,願意去度眾生,甚至『佛道無上誓願成』,若能這樣,不就是天下人人都安穩在正法中嗎?
正法,是我們大家所要追求的,這些法是不是全部入我們的心來了呢?正確的回答是,還沒有。就是因為還沒有,我們未來的時間,未知數,不得安穩。所以我們就要用很虔誠的心,學佛的柔軟心。我們要發大心,就像佛陀為了未來的眾生根機不整齊,就要想盡辦法,如何才能夠適應眾生的根機,因時、因人、因地而施教。這是很重要。修自己、利他人行,這也是我們要時時要發心立願,才能夠自己安穩正法中,也令天下眾生都能安穩得聞佛的正法。這是我們共同的理念。
前面我們說,不只釋迦牟尼佛,過去諸佛都一樣,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隨應方便說法。
⊙『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段經文又說『今我亦如是』,釋迦佛自己這樣說,『安隱眾生故』,為了要安穩眾生,『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
⊙『今我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用種種的方法,將佛覺悟的道路,要向大家來宣講、示現,讓大家能瞭解,佛法在人間的生活是必須的。這是佛陀的心願。所以佛陀說『今我亦如是』,與過去的諸佛一樣。
⊙今我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佛說知眾生根機不齊,為適應眾生根緣不同,故設權巧方法,安隱入眾生心。
因為佛知道眾生的根機不整齊,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與因緣,這個根機因緣不同,所以過去的諸佛、釋迦牟尼佛,就要用心來施設權巧方便法,先將眾生的心安穩下來,這個法才能夠入眾生的心。
《無量義經》說:『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這些經文,大家很熟,都背得出來了。常常告訴大家,『深心』的意思就是法入心。這個法若能入眾生的心,法常住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我們就能時時都很快樂。因為我們的心無貪、無瞋、沒有無明煩惱,沒有懷疑,沒有貢高驕慢。像這樣,這人間的五濁、五毒,這些我們都沒有,我們的心清淨無污染,這就是法住在心裡。
我們只有利己、利他行。利己,唯一的方向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但是,若只有淨因而沒有善緣,也沒辦法成佛,『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所以我們要走入人群中去度眾生、結善緣。
所以,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乃至『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過程一定要斷煩惱,一定在人群中學。『做中學,學中覺』,這就是用這些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所以無邊的眾生,我們要去度眾,這當中佛法就已經在產生了。
你用方法去度人,這就是智慧在增長,『有法度』了。你有法可以度眾生,眾生各人都有不同的根機,你按照這個眾生的根機,設法去接近、去度他;另外一個人的根機,你再用其他的方法。那不就是佛法入心,不斷在增長,安住在我們的心!所以,能夠度到人接受到法,是我們最快樂的事情了。
常常聽到,我們的委員開始發心,見到人就說慈濟,有人願意加入做會員,很歡喜;收到會費,一百元,很歡喜。先生說:『我一個月給你幾十萬,你不歡喜。你收到一個會員的一百元,這麼歡喜。』太太就說:『不同啊!我給人的,人家接受我的法,他會發心。這是不同。你養我的是生命,我給他們的是慧命。』這互相增長,這種『常住快樂』,你用法去度眾生,眾生接受你的法,這是很歡喜的。
這就是法已經入心,真的是『微妙真實』。『斯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們無法瞭解師父現在說這些時,是多麼歡喜!你們無法瞭解。是不是你們聽了,有歡喜嗎?我也不瞭解。(眾答:有。)我說我的歡喜,你們聽你們的歡喜,『微妙真實』啊!
『無量大悲』,那就是我們從內心發出了同體大悲。我們想得到快樂,也希望人人都能得到快樂,不生不滅的真理常住在我們的心。我們想要這樣,我們也希望人人是這樣,這叫做同體大悲。
眾生,佛陀開始說法是開示苦無量,這種在一生中的苦,何況生、老、病、死,人生自然的法則不離無常,所以這是人間的苦。佛陀用同體大悲,他自己能夠脫離了六道輪迴、人生無常的苦,希望人人也能夠得到。就像他回去度父親、回去度家族,回去將兒子度出來,這與他想要度大家的心是一樣。所以這就是『無量大悲,救苦眾生』,也就是同體大悲,要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所以『是諸眾生安隱樂處』。這個法,那就是真實法,因為真實法能讓我們回歸真如本性,所以眾生若能得到這個法,那就是『安隱樂處』,最安穩、最快樂的地方。
⊙『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生作大導師。』《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法,就是『救處、護處、大依止處』。這個真善的妙法,就是眾生所依止。我們的心要回歸到哪個地方,我們必定要有這分法入心;法入心,就是我們最好的依止處,也是用這個法,讓天下眾生有一個方向。所以,法,是任何一個眾生所安穩、所依止。
『處處為眾生作大導師』,這就是無量大悲的心,希望能夠讓眾生有所依靠。眾生所要依靠的就是法,我們依靠這個法讓心安穩,依靠這個法,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沒有偏差。這必定要有大導師來為我們指引。這是《無量義經》的一段經文。
希望大家時時都要複習《無量義經》,瞭解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我們心靈的方向。所以,『眾生於法得心安隱』,人人若能夠瞭解這些法,就能夠心安穩。『立心』能『向道進求』,
⊙眾生於法得心安隱,立心向道進求。
每一個人,我們若找到路,不懷疑,方向正確,瞭解,我們就很穩定走在這條路上,那就是行菩薩道了。所以,『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佛陀就是隨著眾生的根機,用種種的方法,才能讓人人接受、法入心,這樣來瞭解佛道的方向。
⊙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佛以種種言辭譬喻,開種種妙權方便法門;宣示於眾生佛之知見,一乘佛道。
所以『佛以種種言辭譬喻』。眾生不同,雖然像現在我這樣說:『你們聽了歡喜嗎?』有人就:『有啊!』歡喜,是在哪一點的歡喜?我們沒有一個人能瞭解彼此的歡喜。這是用種種的方法譬喻,也許哪一點你能接受。因為,這麼多的法,沒有一法,大家一聞即悟,要用種種的事相來譬喻。所以佛陀的智慧就是這樣,『佛以種種言辭譬喻,開種種妙權方便法門』,用種種微妙方便的法要來接引眾生,叫做法門。
我們要進到佛的室內,必定要開門進來,所以要用種種方法來引導他:『來,你就從這個門進來。』這要將他引來到門口,讓他能夠正式入門,必定要用很多心。等到他進來之後,才能真正看到法的寶貴,那個真實微妙法才真正能夠入心。
所以,『宣示於眾生佛之知見,一乘佛道』。開始進來,大家安心下來,好好地聽。瞭解嗎?佛的知見就是這樣,就是一乘佛道,沒有其他。只希望我們人人就是聞法,真正能直指人心見性,讓人人能夠瞭解我們本具的佛性還是存在,只要這個法若能夠入心,我們這條路走得出去,自然回歸回來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
就像剛才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的目標,最後是『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當中,『煩惱無盡』要『誓願斷』,『法門無量』要『誓願學』,所以我們必定要將這些事情都做得到。若這樣,我們回歸本性,人人即是佛。所以要人人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