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良師

無語良師這場講座主要讓大眾了解,醫學生如何已感恩,尊重,愛的態度對待捐贈者遺體。培養慈悲的醫療人文。【攝影:林國鴻】

Community:
Branch:

無語良師這場講座主要讓大眾了解,醫學生如何已感恩,尊重,愛的態度對待捐贈者遺體。培養慈悲的醫療人文。【攝影:林國鴻】

峇株巴轄佛教慈濟基金會仁醫團隊誠邀謝添榮師兄,為大家主講【無語良師·非一般身教】之分享會。主講人是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無語良師計劃行政主任。此講座共吸引了25位大德及33位志工出席聆聽。

器官捐獻,在馬來西亞已有20多年歷史,國人並不陌生。

大體捐贈,自2012年馬來亞大學醫學系從台灣慈濟大學引進了“無語良師醫學培訓計劃”至今,雖還未普遍,卻也得到不少國人的認同。馬來西亞與馬來亞大學醫學系是海外第一所大學,真正落實慈濟大學無語良師計劃的國家與醫學院。進行初期也同時參考泰國,印度,緬甸等東南亞區域捐獻大體的方式。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無語良師中心,以大體老師作為醫學生和醫生提供外科培訓,包括教學用途、模擬手術、醫師的培養、科學研究和人文素養用途。馬來西亞第一位大體老師來自昔加末(Segamat),於2012年6月30日開始進行第一梯次的無語良師工作坊,截至目前,剛剛好啟用了第100位大體老師,平均一年進行四場梯次。

器官捐獻與大體捐贈,兩者有何不同之處?

首先,謝師兄為大家分析,器官捐獻,目的在於拯救生命,即是將健康的器官,移植在病人身上,延續生命,所以捐獻者必須是年輕健康的。而大體捐贈,主要目的在於教學用途,其主要宗旨在於以人文醫學教育為平台,提升醫學教育,研究和培訓,為學生不僅學習臨床技能,同時培養醫學生的同理心和慈悲心,期待往後成為一名良醫,造福人群。

馬來亞大學和其他醫學院在進行的大體捐贈計劃的差別。

謝師兄表示,一般的方式,學生和醫生並不認識捐贈者家庭。

然而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的無語良師計劃有以下特點:

(1)訪問家庭和家庭成員

(2)了解捐贈者的嗜好,個性和生活史

(3)為何大體老師願意奉獻身軀於陌生的未來醫學生?

(4)學生將向所有培訓醫生介紹他們的大體老師

(5)從抵達大學那天起,學生將照顧他們的導師

(6)培訓課程整個星期,他們會每天早晚照顧導師(第一線的醫學生照顧,連續一個星期,每天都會縫合,收起,明天再繼續使用)

與其他醫學院的大體計劃不同之處,正是這些人文精神。期許未來醫學生可以感受到大體老師無言的身教,那大舍無私的奉獻,當學生們能對老師起恭敬心,尊重,同理,那麼在面對活生生的病人與生命,也會升起慈悲和同理心。

無語老師動人的遺言:親愛的學生們,你可以在我身上割上千刀萬刀,請你在我身上尋找你要的學問,研究你想研究的事情。但是學生們,請不要在你們病人身上劃錯一刀,請你做個好醫生,不要犯下任何錯誤。這是最珍貴的生命獻禮。謝師兄表示,無語良師,大愛無私,必須真的要舍得下,看得開,才能做得到。

那麼大體老師和病人有什麼不同?

謝師兄娓娓道來,大體老師與活著的病人主要有4個不同之處。大體老師血液不流通,心臟不再跳動,沒有呼吸及沒有體溫。除此之外,大體老師與活生生的人體無異,解凍後的大體仍可以保持肌肉的彈性,他們不是冷冰冰的死體,而是一個個有著名字,身份,溫暖人生故事的無語良師。

馬大的“無語良師工作坊”為期八天。工作坊內容如下:

大體需要三天時間解凍,醫學生會在這八天裡全程照顧大體老師,包括為老師淨身梳洗。工作坊前會進行啟用儀式,感謝老師們跨越種族、宗教,大舍無求,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進行家訪與家屬互動

醫學教授,住院醫生,在籍醫學生,以及醫護人員,進行課前家訪以了解無語良師的生平和遺願。籍此與家屬產生情感連結,視老師為學習對像,而非教學工具。家訪收集到的資料,做成幻燈片,大體老師生平簡介。家訪之後,解凍與淨身,開始解凍,做回溫的動作,需要兩天半至三天的時間。

(二)分享生平

學生整理並分享無語良師的生平事跡,並由代表向家屬及全體參與者進行彙報,同時表達對無語良師的誠摯感謝和對家人的無限祝福。

(三)啟用儀式

無語良師被送到模擬手術中心,家屬,導師,學生和志工進行課前默禱,祝福與感恩,正式啟動四天的主題課程。根據大體老師的宗教,有天主教的神父,天主教的牧師,佛教的法師,禱告的時候,跨越宗教和諧共處。

(四)專業培訓工作坊

課程開始,無語良師以自身大體無聲說法,引導醫學生了解人體奧秘,開啟學生對生死的血絲之旅。每天都課程由7am至10pm,10pm後醫學生會縫合,洗淨,收起,准備明天的課程再使用,一連四天。

(五)縫合,著衣,入殮

課程結束後,醫學生協助將老師大體仔細縫合,並由老師進行最後的整裝入殮。

(六)送靈儀式

家屬,學生及志工將一起護送無語良師,前往孝恩園舉行送靈典禮,正式宣告舍身的無語良師完成大願,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七)感恩儀式

對表達大愛大舍的感恩之情,無語良師之名將長存汝來孝恩園紀念碑。

謝師兄對有意願捐獻大體的出席聽眾表示,需要注意以下幾項事項:

第一,自己對生命的安排

第二,家人的支持,了解將會面對的問題。由於需要幾個月等待啟用過程,家屬會面對親戚朋友的疑問,壓力,心裡會有負擔,是一種煎熬。

第三,親人要有認知

一位捐獻,需要兩位信托人(務必家人)簽名,需要一位見證人簽名(可以是朋友,鄰居,家人,親戚朋友)。整個簽署過程需要最少四人,最多六人。

無語良師計劃朝著三善人生方向,即是善別,善終,善生的告別。化無用為大用,前提是舍得下。尊重生命,大愛無私,無語良師,衷心感激您,為社會教育,做正向楷模。

 

問答環節

1.能否同時簽捐獻器官,和捐獻大體?人們是否可以決定自己在往生那一刻,決定要捐器官,還是捐大體呢?是否可以同時簽署捐獻器官和捐獻大體?

您可以簽署捐器官,也可以簽署捐大體,但是捐的時候,由身體狀況決定。救人優先,教育為輔。基本上,捐器官者必須是健康的器官,年輕的,沒有病況的。四十歲左右,死亡是意外造成的大創傷,腦死,但是器官組織還是好的,若有大創傷,沒法庫存長時間,不能捐大體。

大體老師的條件則是,不是意外身亡,是慢慢慢慢死亡的。比如:年輕患癌,沒法器官捐贈,可以做教育的部分。或者自然老化,病危了,彌留了,跌倒了就往生者,便有條件捐獻大體。簡單的說,能捐什麼,老天做決定。佛說:這是因緣,緣起緣滅,只要方向正確,天會安排。

2.捐贈後可以做法事嗎?

法事屬於心靈上的安慰,還是可以進行法事,法師誦經(讓法師的德行,協助往生者,安靈)。

3.關於費用

付出無所求,沒有任何的要求。謝師兄強調,無語良師計劃沒有任何交易,沒有住院優惠,

完全是無私的。死體運送的交通費,火化,放進骨灰甕裡,再交給家屬的這些過程花費,將由醫學院負責。

後續:

會場採訪到一位大德梁建發,在2015年的時候,看到大體捐贈的新聞,心生歡喜,就自己上網去了解內容詳情,發現馬大醫院有這個項目,熟讀了裡面四張表格的細節後,最後下定決心將表格填好呈交,想到能夠幫助未來的醫學,在臨終時還能做老師,非常珍惜這份因緣。

另一位從新山下來的大德-張金燕,看到報章刊登大體捐贈的訊息,覺得這是個好事,可是詳細情形不太理解,今天聽了講座之後,對大體捐贈有多了一層的了解,相信如果自己想要捐贈,家人孩子都會支持。

志工人數:25人

志工總時數:10*3=30(工作人員人數×工作時間)

出席人數:58人

主講人謝添榮師兄是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無語良師計劃行政主任。【攝影:林國鴻】 講座會吸引了25位大德及33位志工出席聆聽。【攝影:林國鴻】 大德-梁建發(紅白t-shirt)早在2015年就聽到大體捐贈的消息,心生歡喜,自行上網了解並已將表格呈交。【攝影:林國鴻】 無語良師這場講座主要讓大眾了解,醫學生如何已感恩,尊重,愛的態度對待捐贈者遺體。培養慈悲的醫療人文。【攝影:林國鴻】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