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經驗延伸 蓋簡易教室

馬來西亞援建團隊李濟瑯說:「簡易教室的規格完全遵照尼泊爾教育當局的規定。建材採鋼架結構、牆面以水泥板施作及屋頂以PU泡綿防熱,都是當地可取得的建材。」【慈濟賑災醫療團提供】

Community:
Branch:

馬來西亞援建團隊李濟瑯說:「簡易教室的規格完全遵照尼泊爾教育當局的規定。建材採鋼架結構、牆面以水泥板施作及屋頂以PU泡綿防熱,都是當地可取得的建材。」【慈濟賑災醫療團提供】

慈濟的援助尼泊爾的計畫,從一開始的醫療協助、義診及大米、油、毛毯、大豆等連續六場物資發放後,在六月雨季逼近與5月31日尼泊爾災區學校全面復學下,慈濟對尼泊爾的援助計畫,也進入中長期安學、安身等規劃。


◎就地取材 就地用人

承擔簡易教室援建的慈濟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緣說:「上人一直很擔心尼泊爾雨季的來臨,加上許多學校在這次強震中震毀;雖然學校復學了,但是教室的安全卻是非常堪慮!」為了讓災區學童能有個安全上課環境,曾援建緬甸大愛屋(學校)及馬來西亞吉蘭丹兩百間大愛屋的馬來西亞營建團隊,郭濟緣、劉濟旌、邱濟民、李濟瑯等四名志工,於5月18日飛抵尼泊爾後,隨即進行災區房屋、教室倒塌的勘察及相關建材來源、詢價及建築工法的了解。

尼泊爾是個內陸國家,境內多高山峻嶺,不管海運、空運都極其不便,也因此限制了尼泊爾的經濟發展。郭濟緣師兄說:「這個國家幾乎沒有工業及製造業,一切都仰賴進口;所以許多建材取得,有其困難度。」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延宕,上人特別指示「就地取材,就地用人」所以此次簡易教室的援建,完全以尼泊爾當地可以取得的建材為主,不從他處進口,以免增加營建過程的變數。

6月7日,來自馬來西亞的簡易教室援建團隊成員十二名全員到齊,隔日隨即在拉里普(Lalitpur)的諾維克工業技術學院(Norvi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進行第一棟簡易教室的組裝。援建團隊行政李濟瑯說:「簡易教室的規格,完全遵照尼泊爾教育當局的規定,建材是採用鋼架結構、牆面以水泥板施作而屋頂則是選擇PU泡綿防熱,最重要是,這些材料完全是當地即可取得的建材。」


◎發揮巧思 精準施工

經過一整天施作,援建團隊完成鋼條的切割及部分組裝,6月8日將完成簡易教室的鋼架結構。郭濟緣說:「我們希望兼顧結構堅固及舒適性的簡易教室,能成為其他NGO組織為尼泊爾援建教室的標準。」除此之外,也期望雨季到來時,簡易教室還能成為災民的避難屋。在援建前即參與建材取得、詢價的邱濟民說:「雖然鄉親對房子的要求不多,但上人希望的是,我們蓋的房子能讓他們住上五年至十年無虞。」

曾於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參與緬甸學校援建,六年間來回四十二次的方海壽師兄說:「在馬來西亞有賣固定規格的角鋼,我們只要組裝即可;在這裡不一樣,我們要自己切割。」所以他設計一組特別量尺,上面有不同尺寸,可依不同的尺寸需求切割,雖然比較耗工,但是一樣可以精準切割,完全沒有誤差。

除了角鋼切割量尺的設計,於馬來西亞從事五金買賣的慈濟志工馬細韓,針對組合鋼架設計了一組接駁板,他說:「這是唯一得從馬來西亞帶進來的建材!」因為有這個接駁板,可以讓角鋼密合的更精確,力學精算讓房子更堅固。馬細韓說:「上人基於環保,不希望我們用焊接的方式來組合鋼構,所以我設計了接駁板,它可以拆卸,重新組裝再二度利用。」


◎歡喜付出 走出喪母痛

預計三天的組裝工作,除了援建團隊成員的投入,還有兩位當地尼泊爾志工Bishna Haoi Nanju及Tulsi Narayan Matang一起投入,他們都曾經於馬來西亞打工,五年下來積攢一些錢,也為家人蓋了房子,兩人都於去年底返回尼泊爾,卻沒想到會遇到這場災難,地震震垮了他們剛蓋好的房子,其中Bishna Haoi Nanju更因此失去了母親。

「我只是離開家去找朋友,地震發生後,我跑回家,房子倒了,我母親被壓在瓦礫堆裡……」當Bishna Haoi Nanju陷入喪母的悲痛時,遠在馬來西亞的前雇主,也是慈濟志工的蕭月雲,心急如焚地四處打探他的消息,「師兄!你們要去尼泊爾勘災,麻煩幫我找找Bishna。」

受到蕭月雲的請託,李濟瑯一來到尼泊爾,即撥打電話找人,沒想到電話那頭傳來了Bishna消沉的聲音。當李濟瑯了解Bishna在地震中失去了母親,志工們也一起用心地陪伴。「月雲師姊跟我說,他(Bishna)原來是非常活潑的孩子,是大家的開心果,為了讓他走出喪母之痛,我們可是用盡辦法的帶他出來!」邱濟民說。

經過這段時日的陪伴,Bishna漸漸恢復往日的笑顏,至今還穿著白色衣服服喪的他,這幾天都跟志工一起參與教室的組裝,他說:「人不能一直活在痛苦中,總是要往前看,來慈濟我看到團結的力量,也感受他們滿滿的愛!」

Tulsi Narayan Matang是Bishna在馬來西亞的打工的同事,地震也震毀了他的房子,他與家人於災後就入住巴塔普曼索里的帳棚區,當慈濟進入進帳棚區義診時,會說少許中文的他,即幫義診的慈濟醫生做翻譯。當邱濟民師兄聯絡上他,得知慈濟將在尼泊爾援建簡易教室,他與Bishna自願不領薪水,投入簡易教室的組裝。

雖然樂見他們的發心,但仍不免擔心他們的生計,李濟瑯說:「他們都非常勤快,只要確定啟動援建教室,勢必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為了安定他們的生活,我一定要說服他們轉為以工代賑。」


◎老實修行 能做好福氣

「這次災難對尼泊爾是很大的磨難!」十幾年前就曾來尼泊爾旅遊的陳飛旺師兄心中滿腹感慨,再次踏上尼泊爾,卻是為賑災而來。他覺得尼泊爾這十幾年來市容幾乎沒有太大變化,他同時對許多出外打工的尼泊爾人處境頗能感同身受。因為二十年前,他因工廠營運出現瓶頸而移民馬來西亞,所以他深能體會那種離鄉背井的苦悶。

二十年過去了,現在的他已經從職場退了下來,並將自己的工廠交由女婿管理,他說:「以前汲汲營營的追求,現在只想多一點時間做些利益人群的事。」幾年前他參加緬甸學校的援建,這次又跟著團隊來尼泊爾,他說:「雖然年紀大了,體力也跟不上年輕人,但是能幫上忙,讓我覺得非常快樂!」

身穿灰衣的黃建福在今年初(2015年),到臺灣參加了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營隊讓他體悟許多。這次特地報名參加簡易教室的援建團隊,雖然烈日曬得他大汗淋漓,但他的臉上總會浮上一抹甜甜的笑,在一旁與他配合組裝的志工楊國榮說:「這真的不累!在公司壓力比較大,來這裡大家一起,日子過得輕鬆又自在!」

隨著陽光日漸偏移,原先一片片橫在地上的鋼架,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一一完成組裝。「一、二、三……」十幾個人用力將兩道邊牆推起,接著再將教室隔間的牆面推起,重覆的施工動作進行著,不一會兒,簡易教室的鋼架完成組裝,接下來等待完成牆板及屋頂的裝設才能全部竣工。此時西斜的落日揮灑出天邊炫麗雲彩,同時也輝映著每個團隊成員的心靈風光。

 

馬來西亞志工馬細韓研發的角鋼間固定接駁板,不但防止傳統焊接造成的空氣汙染,組合容易,也能簡單拆卸、重複使用。【攝影者:陳國麟】 烈日下,志工組裝動作不歇,彼此互助、扶持。【攝影者:陳國麟】 不管馬來西亞志工或是尼泊爾本土志工,大家心手齊一,為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給學子們而努力。【攝影者:陳國麟】 隨著陽光日漸偏移,原先一片片橫在地上的鋼架,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一一完成組裝。【慈濟賑災醫療團提供】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