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典禮設竹筒區送愛到尼泊爾 印度裔照顧戶歡喜響應

巴賽除了自己響應竹筒歲月,也積極地招募鄰居參與。慈濟志工常常都在訪視的時候,把竹筒帶給她。【攝影者:杜慮晞】

Community:
Branch:

巴賽除了自己響應竹筒歲月,也積極地招募鄰居參與。慈濟志工常常都在訪視的時候,把竹筒帶給她。【攝影者:杜慮晞】

馬來西亞浴佛典禮現場,有一輛威省區的巴士,載著九位來自印裔村莊烏宗巴督的慈濟照顧戶。

「尼泊爾很多人往生,希望我們把竹筒裡的錢交過來,可以給在困境中的人一點幫助。」其中一位照顧戶烏巴賽,心情特別雀躍,因為她通過慈濟志工,知道浴佛典禮會場特別設置竹筒回娘家的區域;她只要把家裡的竹筒帶過來,就可以幫忙遠在他方的尼泊爾受災同胞。

慈濟志工在浴佛典禮的前三天,前往烏巴賽的家,給她送上出席浴佛典禮時要穿的白色T恤,也為她講解浴佛典禮的流程。「要幫忙別人,不管我們自己多貧窮,還是有比我們更窮的人,一定要幫忙。」當志工告訴烏巴賽,把竹筒帶到浴佛會場,就可以幫助尼泊爾災民時,她非常開心。

烏巴賽的先生原本是貨車跟車員,她自己本身也有工作,倆人努力工作賺錢把四個孩子養大成人。後來先生中風,她被迫停職照顧先生,還要照顧已往生的大兒子留下的兩個孩子,單靠女兒每月賺取900令吉馬幣(約九千台幣),家中經濟面臨拮据的窘境。

「那是我最困難的時候,那時候他中風,我們得去醫院但是家裡又沒車,請人幫忙載一次要付馬幣10令吉的油費,不然沒有人肯幫忙載。他總共住院四次,那時候我們連10令吉的車油費都付不起。」說起最難過的時候,平日表現堅毅的烏巴賽,眼裡還是忍不住泛著淚光。

後來,鄰居不忍心看到善良的烏巴賽被命運如此折騰,而向慈濟志工提報,讓烏巴賽成為慈濟照顧戶。

「慈濟志工的出現讓我真的相信,這世界上還有這麼願意幫助別人的人,我真的真的很開心。」從·2014年9月開始,慈濟志工的出現,讓烏巴賽相信這世界還有好人,人生還有希望。

慈濟給予每個月380令吉馬幣(約新台幣3800)的生活補助、加上志工們長期的陪伴關懷;漸漸的,老先生精神好多了,烏巴賽的心靈也安定了。2014年尾,慈濟志工帶著烏巴賽和家人一起到馬來西亞分會靜思堂參與印裔歲末發放,那時候,烏巴賽第一次知道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從那時候開始每天投竹筒,做好事。

烏巴賽娓娓道來,慈濟給予的生活補助金,她每次都用來給水電費、給孫子上學的零用錢,其餘的都存起來;萬一家裡的開銷有不足夠的還可以補貼,絕對不會讓家人餓著。

現在,身心輕安的烏巴賽,施與受之間,慈濟竹筒和印度教神桌,映照出和諧風貌。每天早上和晚上,烏巴賽都會在印度神桌前誠心地祈禱。只要身上有剩餘的零用錢,烏巴賽都會把零錢投進竹筒,誠心地希望可以盡一份力量去幫助比自己更苦難的人。慈濟志工問她,為什麼要把慈濟的竹筒放在印度的神桌上呢? 她說,慈濟志工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出現,讓她感覺這是神的安排,慈濟志工們對她來說就好像菩薩。既然這樣,慈濟的竹筒當然就要放在與印度神同等的位置。

每天早晚一次,虔誠在印度神面前祈求家人和世界的平安;同時把零錢投進竹筒,用行動助人。烏巴賽的愛心人生,正要開始。

 

慈濟志工帶參與浴佛典禮時要穿的衣服給烏巴賽,並為她講解參與浴佛典禮的細節。【攝影者:杜慮晞】 走過困境,現在的烏巴賽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在印度神桌前誠心地祈禱。【攝影者:杜慮晞】 烏巴賽把零錢投進竹筒,誠心地希望可以盡一份力量去幫助比自己更苦難的人。【攝影者:杜慮晞】 烏巴賽幫鄰居照顧小孩子,每個月有150令吉的收入。圖為烏巴賽與她所照顧的孩子們。【攝影者:杜慮晞】

返回上一頁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