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kdkd
Branch: 吉打分會
1997年7月17日,吉打聯絡處正式成立,在早期資深志工們的克難努力之下,吉打分會逐漸擴大,落實四大志業,至今已邁入第二十八個年頭。
🌸結合七月大共修
恰逢七月共修日,培育組安排於七月十八日的大共修裡納入週年慶的流程;由葉佩蓉(懿韶)師姊做主持。共修的一開始,大家隨著梵唄一起做健身運動。培育組幹事黃麗根(慮本)師姊與大家分享「五停心觀」,提醒大家:正念需要用功,才能觀念正確。她舉例佛弟子阿難、精舍師父、資深志工及會員的故事讓大家透過真實例子思考正念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環節,麥梅芳(懿泠)引領大家進行延伸活動,讓大家畫出心裡能產生正念的泡泡。
🌸一首慈濟的「問心」唱入大家的心
羅芬(慈仰)師姊曾是一位在歌壇上叱咤風雲的歌手,加入慈濟之後就改變了傲慢的心態。2020年8月26日,她的師兄周發順(濟望)罹患癌症,五十八歲就往生了。她一憶起師兄,即心酸落淚。透過「問心」這首歌,羅芬師姊帶著大家一字一句觀想歌詞的含義;她感恩自己一路探尋的路程上,遇到了師兄,遇到了慈濟,找到了對的方向。
🌸秉承師恩 發願弘法
曾奐珣(懿弘)師姊去年受證時曾向上人發願要盡她所能弘法利生,促成了她勇於承擔重新設計吉打靜思堂法華坡道展覽區的重任。奐珣師姊七月尾將離開吉打,到新加坡求學;離開之前,她詳細為大家留下了導覽法華坡道的海報大綱和詳細解說。
🌸小組分享 如何轉念
大家在小組裡開始分享在慈濟裡,當必須承擔的時候,心裡起了什麼樣的念頭;是否懂得學習轉念?培委哲蔚師姊分享,每當得到任務的時候,心裡馬上就會起一個念頭:「怎麼又是我! 」知道自己起了不好的念頭,哲蔚師姊就會去看上人的開示,尤其從「解惑」的書去尋找答案,因為裡面有很多上人的法,讓她學會轉念。培委沈汶謙師兄分享:一直要承擔時就會起煩惱,所以會告訴自己要「甘願做,歡喜受」,做是為了大眾、接引眾生,就會覺得很值得。許秀萍師姊分享:每次來共修心裡就很怕,因為害怕分享。總覺得自己學佛的步伐很慢,因為聽不懂佛法,心中就會浮現雜念。因為自己有點完美主義,會去執著要明白每個經文的含義。所以現在她告訴自己說要轉念,來共修可以一起學習,不要執著在文字上的含義。
羅芬(慈仰)師姊分享,上人做什麼活動都在淨化人心。我們的心要轉正,上人要做的事情一定是對的。比如手語,剛開始會想為什麼要比手語?過後思考,上人一定有其用意,入經藏就是要讓大家走入經文去學習,所以要改變自己的心念。只要是對的事,做就對了。林育芝(明芝)師姊說:推素也是一種正念,在香積裡一樣可以學習正念。煮素食能與很多人結善緣,希望可以藉此帶動更多人參與慈濟。方錦香(慈曄)師姊說,在莪占必叻聯絡點帶動長照活動時,看到長者們能走出家門參加活動;他們開心,自己就會覺得也很開心,不會覺得辛苦。培委杜爾佳師姊是位洗腎護士,每次要求病人遵照指示時,心裡就會開始起煩惱,但在慈濟裡她學會如何將念頭轉為正念,從病人角度思考,彼此來了解對方的需求。
蘇秀媚(懿泠)師姊與組員做分享:其實當我們與大家一起成就活動時,不要要求回報,就會做得很法喜。楊千卉(明璿)師姊是位安寧療護的醫師,工作繁忙之餘還要參加慈濟活動,其實有很多事情不在行,但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功能,就要學會求助。施素雲(慈婺)師姊分享:在慈濟裡要做的事很多,但能做到的話,一定要盡力去做,最後得到慧命的就是我們自己。
🌸回眸來時路
今年由吉打分會的醫療志業「回眸來時路」,由六位人醫會志工做分享,鄭珍梅醫師做主持。陳湘寧(明誠)醫師與大家分享醫療志業的第一個活動,就是一九九九年在柏魯村進行的發放及義診。碧昆(明珣)師姊就是在柏魯村裡的感恩戶女兒,因為慈濟人,改變了她的一生。2008年她走入洗腎中心,從護士助理,現在已持有專業護士文憑,也在2016年如願回台受證。曾經手心向下,如今碧昆承擔社區醫療的重任,幫助了無數的病人,甚至也翻轉了他們的人生。
再回顧早期的人醫活動,其實在資深志工的引領下已經開始播種了。吉打人醫會於2013年正式成立,從人醫研習營開始,接引了無數的人醫菩薩,曾進行世界腎臟日、護理研討會、社區健檢、災難救助及種種的健康醒覺活動。何翊斌(本敬)醫師分享十年前就開始陪伴的個案,每個故事都帶出了醫護人員的細心照顧病人的感人畫面,除了身體的病苦,更難得的是對病人心靈的膚慰。吉打日得拉洗腎中心成立於2002年,後來搬遷至吉打靜思堂,造惠了無數的腎友,一切源自劉慈芝師姊的發心。莊菀佳(慮昶)醫師2002年以腎臟專科醫師的身份走入慈濟洗腎中心,因上人的法及志工的愛與誠,曾經非常嚴謹的她被感化了,培訓為委員,成為大家的典範。汪美莉(慮融)護理長年近七十,她堅持不做被長照的人,在長照班裡長年付出,讓長者們除了能活化身心靈,也帶動他們參加分會的大小活動,重新找到人生的價值。
🌸資深醫療志工分享
接著,由洗腎中心的護士及腎友們與大家做分享,護理師碧昆(明珣)主持。碧昆師姊聽過醫療團隊的分享,回饋說自己真的很感恩有慈濟人二十幾年來的陪伴,讓她可以轉變人生,不再是無醫村裡無助的女孩,而是可以在慈濟裡為更多人服務。
腎友陳望清師兄與2004年開始就在日得拉洗腎中心洗腎,至今洗腎已有二十一年,他感恩除了活得很健康,還可以參加慈濟的大小活動,繼續發揮生命的功能。腎友林運壯師兄則於2006年開始洗腎,在護士們的陪伴之下,他曾經參加無量義經的巡迴演出。每回唱到「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他都會忍不住落淚,因為他想到自己已是洗腎的腎友,身有重病,仍有大醫王的貼心關懷至今。劉慈芝師姊當年發心成立了洗腎中心,救助了他,他無法忘懷師姊的恩德,依然收藏著為劉慈芝師姊做道別儀式時的合照。
護理長黃麗珠(慈沇)師姊感恩當年在劉慈芝師姊的帶領之下,讓大家能秉持上人的教誨,一步一步走過來。當年醫護同仁必須到檳城參加共修,當時劉慈芝師姊不辭勞苦,從日得拉開車載著大家到檳城參加共修。她感恩這一路走來,有很多的法親相伴,大家能共同一心為腎友們付出,是很大的福報。
接著,由吉打分會各據點的資深志工分享。主持人施素雲(慈婺)一一介紹資深志工;人老心不老,上人要我們將五十歲存入「壽量銀行」,只要有心,年齡不是問題,一樣可以付出。今年已七十八歲的李京芳(慈霈)師姊來自日得拉聯絡處,她分享,加入慈濟已經十六年,一開始擔任的是幼兒園園長,後來就交手於他人,全心投入志工行列。一年前,她曾因為骨骼疏鬆症,身子虛弱,沒法參加活動,幸而有上人的法和慈濟的理念,也感恩法親們不斷傳來的愛與關懷,讓她開始找回信心,沒有因病痛被打倒,能重新出發。雖然上了年紀,只要心夠堅定,「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就能持續付出,她發願要走在菩薩道上,永不退轉。她在日得拉長照中心照顧長者,今天也將一群長照班的成員帶來參加共修。
亞羅士打聯絡處的盧炳發(惟暘)感恩有上人的法,雖然生活上諸多障礙,但做中學,每一個關卡都是大家可以從中學習的。他的生意很是繁忙,因為時常又要參加慈濟活動,妻子會發出怨言。他曾遭遇兩位哥哥同一年離開的悲痛,他深深體會無常,為了利他、利己,他發願要生生世世追隨上人。來自玻璃市聯絡處八十二歲的張玥心(慈季),雖然是最年長的,但她從不認老,還可以載著一班志工老遠從玻璃市趕來參加共修,任何慈濟的大小活動她都不缺席,勇敢承擔各功能。回顧二十年前,她在玻璃市參加過的環保活動、發放、街頭募款、義賣活動等等,一開始時她放不下面子,街頭募款時會很擔心別人認出她的臉。參加了數次的活動之後,她笑言「臉皮開始厚了」,開始募到很多人的愛心,也讓家人一起幫忙募款。早期因為志工人數很少,她就一力承擔司機的任務,八十歲的她能載六十歲的志工。說到早期在舊會所學習的手語,玥心師姊即刻唱出這首「想師豆」,現場演了一小段的手語。
哥打士打和氣的吳雅英(慈珞)今年七十三歲,還記得剛進入慈濟時,因為坐著時翹起腳,被委員斥責。當時她的朋友馬上就離開了,她留下來了,因為她想要穿上藍衣,那就可以斥責別人了。而當她開始參加培訓課程之後,才體悟到成為委員並不容易,要做上人的手和腳,要能承擔,就開始學習改正自己的習氣。她在人文學校承擔隊輔,陪伴小菩薩的時候就不斷聽聞靜思語,開始體會了、用在生活上。她了解到要勤學佛法,才能從「學到覺」。感恩上人創辦了慈濟世界,讓她的生活過得更充實。
來自蘭卡威聯絡處的許凱傑(濟俊)幽默地說起他的過去,曾經的他每個星期四是最開心的,因為可以喝酒,而且每年要出國打球,很多奢侈的愛好。他曾經時常外出了沒有顧家,夜出到凌晨四點才回家。後來參加了慈濟,他「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傲慢心、壞脾氣,失去了星期四開心喝酒的時段,失去了他最愛的海鮮和香煙。他在每次出外就開始跟朋友們說慈濟、推素,也開始茹素。他開玩笑說,這都是妻子「騙」他進慈濟的後果,進了之後就不願離開了。他也即將在蘭卡威開素食館,屆時歡迎大家來支持。
🌸年輕志工 發揮創意《給你》手語呈獻
為了帶出對所有志工們的感恩及祝福,年輕人團隊在一個月前開始排練手語,以別出心裁的方式,邊唱邊表演手語,也穿插了拍照、自拍的插曲。
🌸執行長團隊愛的叮嚀
鄧秋興(濟琮)感恩所有資深志工乃至新進志工及長照班的成員都出席這次的週年慶。回想28年前,前人的克難,都是很珍貴的歷史。回眸當年,劉家捨出了租屋,讓大家有了慈濟的舊會所,感恩他們當年的無私付出。最初期有二十幾位的志工,從聯絡處進展到成為分會,後來其他的據點也成立了,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上人叮嚀大家要盤點過去,從剛才的分享中聽到大家的回顧,早期要請到醫師也很不容易,要低聲下氣到衛生所求醫師過來幫忙義診。當初碧昆師姊的個案就是由鄧師伯領隊關懷。鄧師兄叮嚀大家,凡事不要顧慮太多,不然很難成就大事。草創時期大家做得很歡喜,很少說是非;現今人多了,人事多了,腳步被纏住了。期待大家珍惜在慈濟裡的好因緣,不忘初心,不要輕易因為某人的話語,就忘了上人給我們的教誨。我們要謹記,上人要我們照顧好我們的慧命。二十八年的歷史太多,期待有一天能讓所有的資深志工一起來分享一路上的點點滴滴。
莊菀佳(慮昶)看回早期志工們的用心,深感慚愧,我們要向上人和資深志工看齊,有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去付出。劉炳坤(濟箖)師兄感恩大家的付出,希望往後的日子大家能合心協力一起在慈濟裡付出。



20250718_2025年7月18日_馬來西亞吉打分會_七月大共修及28週年慶.pdf